栽培双孢菇沼渣很不错内容摘要:

1、渣很不错近年来,双孢菇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出口数量急剧增加,但是,由于受资源、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使双孢菇生产不能得到理想的发展。 传统的栽培生产主要以麦草、稻草和牛粪、猪粪等动物粪便为主,但近年来动物粪便原料紧缺,尤其近年莱全国大力发展沼气,粪便原料直接进入沼气池,导致各地少有纯粪出售,资源的紧缺及其价格上涨,使菇农的生产效益得不到保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食用菌产业化的顺利进行。 据我们调研,农村大量的沼渣或直接作为肥料下地,或被废弃,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将之用于双孢菇栽培,既可替代传统技术中的粪肥,最大限度地延长了生物质资源的利用链,又使之产生效益,适应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 一、基料配 2、方沼渣 3000 公斤、麦草或稻草 3000 公斤、过磷酸钙 120 公斤、尿素 18 公斤、石灰粉 180 公斤、石膏粉 90 公斤、轻质碳酸钙 30 公斤、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440 克。 该配方适用于 200220 平方米栽培面积。 二、基料堆酵除三维精素外,将麦草直接与新鲜沼渣及辅料建堆发酵,方式是一层草料、一层沼渣及辅料,层层堆叠;一般建堆宽 1、高 米;自建堆之日算起,分别满 6 天、5 天、4 天、3 天各翻一次;翻堆的方法:提前数小时对料堆喷水,使边缘草料得以充分吸水;从料堆的一端开始,先将边料取下,将堆内高温区料做新料堆的底部和顶部,将边料、底料、顶料翻入新料堆的中部位置。 第 3 3、 次翻堆时,用 800 倍辛硫磷溶液,在每层料中均匀喷入,用量为每吨干料 50 公斤左布,以驱杀侵入料堆中的害虫。 最后一次翻堆时,将三维精素均匀喷入。 三、上床播种完成发酵后,摊开料堆,调 至 8 左右,并降温至 30以下,即可进棚,顺床基先撒播菌种总量的 20左右,铺一层料厚约 20 厘米,稍压实至 15 厘米,撒播总量 30左右的菌种,再铺一层料并压实,使总厚度为 30 厘米左右,将剩余菌种的 23 撒到料表,采用“手抓法”使之沉入料内约 35 厘米深处,其余菌种撒到料面将料面压平即可。 播种后,即应关闭菇棚通气孔,使之处于密闭状态,密闭既是对通气的暂时禁止和光线的遮挡,又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4、有利于菌种尽早萌发定植。 四、发菌覆土菇棚密闭时间,根据当时的气温情况,一般可维持 35 天即可。 此后进棚观察,菌种已萌发,菌丝大多在 米之间,最长可达 米以上,此时菌种即已经定植。 打开通气孔的 14 左右,使之缓慢换气,如空气干燥,可适当喷雾增湿,并可在料面覆盖一层废报纸或编织袋,既保温保湿又遮挡光线。 如棚温过高,则任其通气,保持相对湿度在 75左右为宜。 经约 20 天左右,菌丝可基本发满料内,可打开料内检查,基料厚度的 23 以上均有菌丝密布,少量已发至料底,即可进行覆土。 覆土厚度一般在 3 厘米左右,但主要应根据覆土材料的理化性状决定,如是草炭土材料,可覆厚至 5 厘米,如土质黏重或砂性土壤则可适当减少厚度至 2 厘米左右。 覆土后将料床表面随即刮平,并随之喷洒适量清水将覆土层湿透,要点是不允许有多余水下沉至料内。 熟管理覆土后约 20 天左右,料床表面即有菌丝冒出,此时,应加强温度调控,尽量使棚温降至最低点,并结合适当强度的通风,使表面呈稍干燥状态,不适宜气生菌丝出土,以使土层以下的菌丝继续生长和扩大,并在该阶段使菌丝达到充分生理成熟;当料床边壁发现子实体时,即可转入出菇管理。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