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完整版内容摘要:

85m,距视听室后部地面应大于 1:80m; 3 幕后放映的反射式控制室,进深不得小于 2。 70m,地面宜采用活动地板。 4。 6。 13 装校、整修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应光线充足,宽畅,有机械通风装置; 2 有给、排水设施和加热用的电源; 3 每工作岗位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10。 00m2,房间的最小面积不应小于 30。 00m2。 4。 6。 14 消毒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l 消毒室仅适用于化学方法杀虫、灭菌; 2 消毒室面积不宜小于 10. 00m‘,建筑构造应密封; 3 地面、墙面应易于清扫、冲洗。 并应设机械排风系统。 废水、废气的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279 的有关规定。 4 当采用物理方法杀虫灭菌对,其消毒装置可靠近总(中心)出纳台设置。 4。 6。 15 图书馆配有卫星接收及微波通讯装置时,天线等接受装置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 的有关规定外,应在其附近设面积不小于 15。 00m2 的机房。 机房建筑设计应满足设备安装的技术要求。 5 文献资料防护 5。 1 防护内容 5。 1。 1 防护内容应包括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温度和湿度要求、防潮、防 尘、防有害气体、防阳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防磁、防静电、防虫、防鼠、消毒和安全防范等。 5。 1。 2 书库、非书资料库的温度、湿度要求应根据图书馆的性质、规模、重要性及库房类型区别对待,在设计中妥善解决。 5。 1。 3 视听、缩微、电子出版物等非书资料贮存库除应符合本规范表 7。 2。 12 所指特藏库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根据使用保管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 5。 2 温度、湿度要求 5。 2。 1 基本书库的温度不宜低于 5℃和高于 30℃;相对湿度不宜小于 40%和大于 65%。 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相应的建筑构造或设备处理。 5。 2。 2 特藏书库温度应保 持在 12~ 24℃之间,日较差不应大于全 2℃,相对湿度应为 45%~ 60%,日较差不应大于 10%。 缩微胶片库的温、湿度应按胶片保存时间(长期、短期)、胶片性质(母片、拷口片)、胶片种类(黑白、彩色)、胶片类型(银盐醋酸片基、银盐聚酯片基)的不同分别确定;长期或永久保存的胶片库,温度应低于 20℃,中期保存的胶片库,温度不应超过 25℃,并应避免温度、湿度在短时间内周期性的剧烈变化。 各类特藏库房空气调节设计参数应符合本规范第 7。 2。 1 条和表 7。 2。 12 的规定。 5。 2。 3与特藏库毗邻的特藏阅览室,温度差不宜超过177。 2℃ ,湿度不宜超过上 10%,为避免温、湿度的剧烈变化,两者之间应设缓冲间。 5。 3防水、防潮 5。 3。 1 书库和非书资料库内应防止地面、墙身返潮,不得出现结露现象。 5。 3。 2 书库和非书资料库的室外场地应排水通畅。 室内不得有给、排水管道穿过。 屋面雨水排除应采用有组织外排法。 并不得将水箱等蓄水设施直接放在其屋面上。 5。 3。 3 建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时,书库和非书资料库~层地面当不设架空层时,地面基层应有可靠的防潮措施。 5。 3。 4 书库和非书资料库设于地下室时,地下室的防水(潮)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 的有关规定;当不设空气调节时,应有可靠的除湿装置。 5。 4 防尘、防污染 5。 4。 1 图书馆的环境绿化应选择净化空气能力较强的树种。 5。 4。 2 书库、非书资料库的楼、地面应坚实耐磨;墙面和顶棚应表面光滑不易积灰尘。 5。 4。 3 书库的窗扇应能开启方便,并有防尘的密闭措施,严寒及多风沙地区应设双层窗和缓冲门。 5。 4。 4 特藏库应设固定窗,必须开启的少量富扇应采取防尘的密闭措施;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超过标准的地区,特藏库的空调系统应具有净化措施。 5。 4。 5 合理安排锅炉房、除尘室、洗印暗室等用房的位置,并结合需要设置通风装 置,以减少其产生的尘埃和有害气体对馆区的影响。 5。 5 防目光和紫外线照射 5。 5。 1 书库、特藏库及阅览用房均应消除或减轻紫外线对文献资料的危害。 5。 5。 2 天然采光的书库、特藏库及其阅览室应选用防紫外线玻璃和采用遮阳措施,防止日光直射。 5。 5。 3 书库、特藏库及阅览室采用人工照明时,宜选用乳白色灯罩的白炽灯。 当采用荧光灯时,应有过滤紫外线和安全防火措施。 5。 6 防磁、防静电 5。 6。 1 图书馆内的磁带库应远离能够产生强磁干扰的电器设备。 5。 6。 2 非书资料库的楼、地面不应采用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5。 7 防虫、防鼠 5。 7。 1 图 书馆的绿化应选择不滋生、弓陷害虫及生长飞扬物的植物。 5。 7。 2 多蚊虫及潮湿地区,无空气调节设备的书库应安装可拆卸的纱窗,窗纱型号不少于 C1。 6。 采用去湿机时,排水口应有水封装置。 5。 7。 3 食堂、快餐室、食品小卖部应远离书库设置。 5。 7。 4 门下沿与楼地面之间的缝隙不得大于 smm,鼠患严重地区宜采用金属门或下沿包铁皮的木门。 墙身通风口应用耐腐蚀的金属网封罩。 5。 7。 5 图书馆的消毒室及设施应符合本规范第个 6. 14 条及所选设备的技术要求。 5。 7。 6 白蚁危害严重地区,应对木制品及木结构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5。 8 安全 防范 5。 8。 1图书馆应设安全防盗装置。 5。 8。 2 陈列和贮藏珍贵文献资料的房间应能单独锁闭,并设自动报警装置。 5。 8。 3 采取开架管理的阅览室,宜设安全监控装置。 5。 8。 4 位于底层之重要部门的外门窗均应加防盗设施;当有外遮阳时,亦应做防盗处理;有地下室时,地下室的窗户及采光井应另加设施护设施。 5。 8。 5 图书馆的主要入口处、特藏库、重要设备室、网络管理中心以及馆区周围宜设置电视监控系统。 6 消防和疏散 6. 1 耐火等级 6。 1。 1 图书馆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章所列条文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 的有关规定;当建筑物附有平战结合的地下人防工程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J98 的有关规定。 6。 1。 2 藏书量超过 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6。 1。 3 图书馆特藏库、珍善本书库的耐火等级均应为一级。 6。 1。 4 建筑高度超过 24。 00m,藏书量不超过 100 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6。 1。 5 建筑高度不超过 24。 00m,藏书量超过 10 万册但不超过 100 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6。 1。 6 建筑高 度不超过 24。 00m,建筑层数不超过三层,藏书量不超过 10 万册的图书馆,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但其书库和开架阅览室部分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 6。 2 防火、防烟分区及建筑构造 6。 2。 1 基本书库、非书资料库应用防火墙与其毗邻的建筑完全隔离,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3。 00h。 6。 2。 2 基本书库、非书资料库,藏阅合一的阅览空间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为单层时,不应大于 1500m2;当为多层,建筑高度不超过 24。 00m 时,不应大于 1000m2;当高度超过 24。 00m 时,不应大于 700m2;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书库 ,不应大于 300m2。 当防火分区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上述规定增加 1。 00 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 1。 00 倍计算。 6。 2。 3 珍善本书库、特藏库,应单独设置防火分区。 6。 2。 4 采用积层书架的书库,划分防火分区时,应将书架层的面积合并计算。 6。 2。 5 书库、非书资料库、珍善本书库、特藏书库等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6。 2。 6 装校、照像等业务用房不应与书库、非书资料库贴邻布置。 书库内部不得设置休息、更衣等生活用房,不得设置复印、图书整修、计算机机房等技术用房。 6。 2。 7 书库楼板不得任意开洞,提升设备的井道井壁(不含电梯)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 2。 00h 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传递洞口应安装防火闸门。 6。 2。 8 书库、非书资料库,藏团合一的藏书空间,当内部设有上下层连通的工作楼梯或走廊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当建筑面积超过本规范第 6. 2. 2 条的规定时,应设计成封闭楼梯间,并采用乙级防火门。 6。 2。 9 图书馆的室内装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置计防火规范》 GB50222 的有关规定。 6。 3 消防设施 6。 3。 1 藏书量超过 100 万册的图书馆、建筑高度超过 24。 00m 的书库和非书资料库,以及图书馆内的珍善本书库,应设置火灾自愿动报警系统。 6。 3。 2 珍善本书库、特藏库应设气体等灭火系统。 电子计算机房安和不宜用水扑救的贵重设备用房宜设气体等灭火系统。 6。 3。 3 建筑灭火器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 的有关规定。 6。 4 安全疏散 6。 4。 1 图书馆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应分散设置。 6。 4。 2 书库、非书资料库、藏阅合一的藏书空间,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1 建筑面积不超过 100。 00m2 的特藏库、 胶片库和珍善本书库; 2 建筑面积不超过100。 00m2 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书库; 3 除建筑面积超过 100。 00m2的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范第 6。 2。 2 条规定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 1。 40 倍时; 占地面积不超过 300。 00m2 的多层书库。 6。 4。 3 书库、非书资料库的疏散楼梯,应设计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宜在库门外邻近设置。 6。 4。 4 超过 300 座位的报告厅,应独立设置安全出口,并不得少于两个。 7 建筑设备 7。 1 给水排水 7。 1。 1 馆区内应设室内外给水 、排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及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7。 1。 2 书库内不应设置供水点。 给排水管道不应穿过书库。 生活污水立管不应安装在与书库相邻的内墙上。 7。 1。 3 在馆内适当位置宜设置饮水供应点。 7。 1。 4 缩微照像冲洗室的排水管道应耐酸、碱腐蚀,室外应设污水外理设施。 7。 2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 7。 2。 1 图书馆设置采暖或空气调节系统时,室内温度、湿度设计参数应分别符合表 7。 2。 11 及表 7。 2。 12 的规定。 7。 2。 2 书库集中采暖时,热媒宜采用温度低于 100℃的热水,管道及散热器应采取可靠措施,严禁渗漏。 7。 2。 3 空 气调节设备应有专门的机房,其位置应远离阅览区。 机房门应为乙级防火门,风管进入书库时应设防火阀门。 7。 2。 4 包内各种用房应有自然通风,阅览室应采取建筑措施或机械排风设备,在冬秀门窗关闭情况下,满足室内通风换气的需要。 7。 2。 5书库无空气调节系统时,应设机械通风设备。 当地空气污染超标时,应有净化措施。 7。 2。 6 特藏库、缩微复制间的送风系统导入空气应进行净化处理。 7。 2。 7 书库、阅览室应保持气流均匀;采用机械通风时,阅览空间与工作空间的空气流速不应大于 0。 5m/s。 7。 2。 8馆内各种用房通风、换气设计参数应符合表 7。 2。 8 的规定。 7。 3建筑电气 7。 3。 1 藏书量超过 100 万册的图书馆,其用电负荷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他图书馆,用电负荷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7。 3。 2 图书馆各种用房人工照明设计标准应符合表 7。 3。 2 的规定。 7。 3。 3图书馆的建筑电气设计,应对藏、借、阅、管各空间具有灵活互换的可能性;提供在各种空间(借、阅、业务工作等)应用电子计算机、视听、缩微、复印等技术设备的可能性。 7。 3。 4 图书馆应设应急照明、值班照明或警卫照明。 7。 3。 5 阅览区的照明宜选用不出现眩光的灯具,灯具与图书资料等易燃物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0。 50m。 当采用荧光照明时,宜采用节电装置。 7。 3。 6 书库照明宜分区分架控制,每层电源总开关应设于库外。 尼采用金属书架并在其上敷设 220V线路、安装灯具及其开关插座等的书库,必须设防止漏电的安全保护装置。 7。 3。 8 书架行道照明应有单独开关,行道两端都有通道时设双控开关;书库楼梯照明也应采用双控开关。 7。 3。 9 外借量较大的出纳厅,可按需要设信号或屏幕显示装置。 7。 3。 10 图书馆中应在适当位置设公用电话。 7。 3。 11 图书馆应设事故紧急广播,宜设开、闭馆音响讯号装置。 7。 4 综合布线 7。 4。 1 新建图书馆宜根据规模、性质及建设条件采用综合布线系统。 布线系统应与图书馆业务的自动化、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监控管理自动化、读者服务自动化等设施统一考虑。 7。 4。 2 图书馆建筑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时,应按其计算机应用及发展规划进行设计。 7。 4。 3 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型级的综合布线系统,可参照现行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72:97 的有关规定。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JGJ389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