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基站综合防雷工程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统的雷电防护描述也是占绝大部分篇幅,因此对供电线路的防雷是整个基站防雷的重心,而对移动基站的电力供电系统进行雷电防护是解决整个移动基站防雷问题的核心。 目前国内移动基站的市电引入情况基本上是先 从架空高压电力线终端引入通信局(站)的 10KV 或 高压电力线,经过配电变压器输送到基站。 移动基站的防雷也就从配电变压器开始考虑,这类基站的供电构成按 YD507898 要求: 对于从高压到配电变压器这一段供电系统的防雷在 YD5098- 20xx 中~ 有明确规定,主要的要求是配电变压器不能与通信设备同在一建筑内,高压铠装线路到配电变压器应两端接地,在架空高压电力线终端杆与铠装电缆的接头处,应采用标称放电电流大于 20KV 的交流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 (强雷电避雷器)。 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避雷器的接地端子、变压器的外壳、中性线、经及电力电缆的铠装层应就近接地。 移动基站内供电系统( YD507898)规定 如图 二、移动基站内低压配电系统 防雷器选型 如图中所示在移动基站中主要的供电设备有交流稳压器、交流配电屏、整流设备、直流控制屏。 从 YD507898 无人值守移动基站供电系统图中可以比较清晰的体现“防雷分区、逐级泄放”的思想,首先市电从 LPZ0B区入户进入 LPZ1区交流配电设备前安装 第一级 防雷器,在开关电源的整流设备前安装 第二级 防雷器 ,在 直流输出端安装 第三级防雷器。 很多事实也证明,移动基站防雷只 安装 一 级 防 雷器是不够的,必须 进行分级保护、 分级泄流的防护方案,才能比较好的解决移动基站的防雷问题。 第一级防雷器选用模块化三相电源防雷箱, 安装在电源的总进线配电屏处,该产品 是我公司的专利产品,型号为 KBTBJX40/380/100,标称通流容量 100KA,接线方式为 3+1,保护模式为 LPE, NPE, LN,并具有专长防水防爆、阻燃、雷电通流量大、漏电流小的特点,同时具有产品劣劣化指示、声光告警、雷电计数、远程告警干点输出等功能,专用于通信基站的 电源线路雷电过电压保护。 第 二 级防雷器选用模块化三相电源防雷箱, 安装在 开关 电源的 整流设备 配电屏处 ,型号为 KBTBJX40/380/50标称通流容量 50KA,接线方式为 3+1,保护模式为 LPE, NPE, LN,并具有 防水防爆、阻燃、雷电通流量大、漏电流小的特点,同时具有产品劣劣化指示、声光告警、雷电计数、远程告警干点输出等功能,专用于通信基站的电源线路雷电过电压保护。 第三级防雷器选用模块化三相电源防雷箱,安装在 各设备机柜的电源总进线处,型号为 KBTBJX40/220/20, 标称通流容量 20KA,保护 模式为 LPE, NPE,LN,并具有专长防水防爆、阻燃、雷电通流量大、漏电流小的特点,同时具有产品劣劣化指示、声光告警、雷电计数、远程告警干点输出等功能,专用于通信基站的电源线路雷电过电压保护 2. 移动基站信号及天馈线防雷 雷电除了通过供电系统侵袭移动基站内的设备外,还通过接地系统、天馈线、通信线路来影响移动基站的工作。 从这些途径上切断雷电入侵就非常显得必要,因为与这些线路相连设备的通信端口以及 IC 电路板的耐压水平水平非常的低,而且这些设备对信号的要求都非常的敏感,信号稍微有点衰耗就会影响通信,因 此对这类设备通常不能采用多级防雷设备防护,而只能通过在一个防雷设备内采用多级电路进行精细级保护。 一、 PCM 2M 线的防雷 移动基站的 2M端口设备发生损坏主要有如光端机、 BTS的传输板、 DDF架、及一些传输设备。 通常雷电通过信号线来入侵移动基站设备的主要有两种情况: 不同设备间发生雷电高电位的耦合和转移:移动基站遭受雷击时,如雷电电流通过: 1)基站铁塔直接引下到地; 2)通过室外感应的馈线的外部屏蔽层引至地线系统; 3)电源线上的直击或感应雷电流经 SPD引下到接地系统,其 50%的雷击电流以电阻方式对地耦合,这时 会使基站的地网电位瞬时抬高,此时即使是 欧的接地电阻的基站在雷击电流通过瞬间也会使接地电位瞬间呈现几十千伏的电压。 使得设备接地与信号芯线之间存在高电压,信号线上就带上感应雷电流,与通信线相连的另一端处于正常电位的情况下,如果设备未加装性能良好的SPD,就会出现了雷电通过通信线将两端设备的通信端口损坏,严重的将导致一些传输通信设备被损坏。 室外通讯线感应雷电流传导入户:一些基站的通信线如 2M 线存在从室外引入的情况,雷电往往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在户外通信线中感应出雷电流。 基站内的电磁干扰: 由于基站走线的情况 是地线和电源及信号线全部为平行布放,地线回路上的雷电电流势必会在相应的电源或信号线上耦合现象。 对于 2M 线而言,直接的后果是在信号线上感应出过电压,将设备打坏。 在 YD509820xx 中对 2M线路的雷电防护措施有明确规定: 出入通信局(站)光缆或电缆,应在进线室将金属铠装外护层做接地处理,另外光缆应将缆内的金属构件,在终端处接地; 进入通信局(站)的 PCM 电缆芯线应在终端处加装 SPD,空线对必须就近接地。 通信系统由于受到工作电平、接口速率、和传输性能(插入损耗)、线路阻抗等指 标的约束,不能象供电系统一样分几级防雷,因此 PCM 2M 线防雷应在通信线路与设备的接口即 LPZ1LPZ2 区处使用一级与之通信接口、工作电平、速率相匹配、线路阻抗匹配的精细级防雷器,同时通信线应就近接地。 在中国移动的基站的传输线的速率小于 2Mb/S,线路阻抗有 75 和 120 欧姆两种,工作电平通常小于 12V。 其中阻抗为 75欧姆的 2M线的接口类型主要有 BNC, L9, C4 等类型,如在 NOKIA 的基站中的传输接口就大量使用 BNC接口;阻抗为 120欧姆的 2M线接口类型主要有 RJ4 9 针或 15 针的通信串口等,如爱立信的 RBS20xx 型基站就大量使用 15针的串口。 移动基站天馈系统防雷措施 通常移动基站中天馈线的布放是沿着铁塔爬梯布放,然后通过走线架进入机房内部,存在与铁塔防雷引下线平行布放的问题,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在雷电流同通过铁塔引下线泄放的过程中产生的雷电电磁场的干扰。 根据 中对天馈线的防雷措施主要有: 对天馈线的防雷从工程上讲就是三点接地,铁塔上架设的波导馈线、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应分别在上、下端、及进入机房入口处就近接地,当馈线及同 轴 电缆长度大于 60m 时,其屏蔽层宜在塔的中间部位增加一个 接地连接点,室外走线架始末两端均应作接地连接。 城市内孤立的高大建筑物或建在郊区及山区,地处中雷区以上的无线通信局(站),当馈线采用同轴电缆时,应在同轴电缆引进机房入口处安装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 5KA 的同轴 SPD,同轴 SPD 接地端子的接地引线应从天馈线入口处外侧的接地线、避雷带或地网引接。 因此要对天馈线防雷器进行选型。 天馈线防雷器的选择问题:移动基站通常使用带馈电和不带馈电的两种系统,馈线传送速率为 850M960M,传输速率非常的高。 因此选用天馈线防雷器时主要考虑的防雷器的插入损坏、回波损耗 VSWR 等。 YD5098 要求: 同轴型 SPD 插入损耗应小于等于 ,驻波比小于等于。移动基站综合防雷工程方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大学毕业晚会策划_娱乐时尚_生活休闲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8140203 班晚会策划方案承办单位:物流管理 3 班毕业晚会采购方案第一部分 晚会概况【晚会主题】放飞梦想【晚会的目的及意义】又一个三年过去了,我们秦职学院又迎来了毕业生告别的时刻,他们带着青春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志向将离开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去奔赴新的生活,进入社会工作或者继续深造。 师生共聚一堂,以表达对毕业生的美好祝福
,而可以是任何需要学习的人;从时间上看,移动学习可以在学习者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的一生成为受教育的一生;从 空间上看,移动学习可以在学习者需要学习的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层面;从方式上看,移动学习资源丰富且多样化,学习者可以灵活选择自身合适的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从教育性质上看,移动学习属于非正式学习,但是它能够对正式学习进行补充和提升。
块砖,出墙厚度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此砖上楞为标准挂线,开始铺贴,砖背面朝上抹粘结砂浆(配合比为1:2 水泥砂浆)使 浆粘满整块为宜,及时粘贴在墙上,砖上楞要跟线并立即拍实,随之将挤出的砂浆掉,将面层清擦干净(在粘贴前,砖块材要浸水晾干,墙面刷水湿润)。 质量标准 ( 1) 各种面层所用的板块品种,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 2) 面层与基层的结合(粘结)必须牢固,无空鼓。 ( 3)
气、甲烷等可燃气体,经冷却过滤后秸秆燃气通过输配系统输送到各个家庭。 目前按气化装置的运行方式主要分为固定床气化炉、流化床气化炉两种,其中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最成熟的是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 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具 17 有以下优点: (1)操作简便,运行可 靠; (2)原料适应性强; (3)气化效率高; (4)热裂解充分,焦油含量低。 气化炉内产生的燃气温度高且含有焦油和灰分等,需要降温和净化
,在地面上弹纵、横控制线(每隔 4 块砖弹一根控制线)。 铺砖:为了找好位置和标高,应从门口开始,纵向先铺 23 行砖,以此为标筋拉纵横水平标高线,辅时应从里向外退着操作,人不得踏在刚铺好的砖面上,每块砖应跟线,操作程序是: 铺砌前将砖板块放入半截水桶中浸水湿润,晾干后表面无明水时,方可使用。 找平层上洒水湿润,均匀涂刷素水泥浆(水灰比为 ),涂刷面18 积不要过大,铺多少刷多少。 结合层的厚度
农业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二、项目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主要技术路线、解决的关键技术及途径) “秸秆生物反应堆 ”技术是经多年实践检验的一项农作物秸秆创新利用的好技术。 它是将农作物秸秆在微生物菌 3 种、催化剂、净化剂的作 用下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微生物、酶、有机和无机养料,使农产品达到高产、优质和无公害目的的创新技术。 该技术在生产上有四大效应:一是二氧化碳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