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柳江综合地质实习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粒砂岩及粉砂岩。 由 两个沉积韵律组 成, 第一个韵律底部是在 黏土 之上的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具大型交错层理。 本组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属河流相沉积, 层厚 72m。 石千峰组( P2sh) 石千峰组 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 主要是 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泥岩。 本组 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 从颜色上区分 ,上石河子组顶部为黄白色含砾岩屑长石砂岩。 本组 属干旱 陆相沉积, 厚 约 150m。 图 27: 黑山窑村西 P2sh T3h 角度不整合示意图 秦皇岛石门寨综合地质实习报告 16 中生界( Mz) 图 28: 黑山窑村西 T3J1 信手地层剖面图 一、 三叠系( T) 黑山窑组 ( T3h) 黑山窑组层型剖面位于本区西南的黑山窑后村西侧,岩性以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黑色 炭质页岩、粉砂岩和煤线为特征。 本组角度不整合于石千峰组之上,以底部的底砾岩与 石千峰组分界,上下岩层差别明显。 与上覆北票组为不整合接触,两者界限明显。 属湖泊相沉积环境,其中发育湖泊三角洲和湖泊滨岸沼泽。 厚度 162m。 二、侏罗系( J) (一)下侏罗统( J1) 北票组( J1b) 北票组 为侏罗系 底部地层,层序完整,分布广泛,黑山窑后村地层 可作标准剖面。 本组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以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和页岩 ;上 段以黄色大砾岩、含砾粗砂岩、粉砂岩和黑色炭质页岩组成,含煤线。 植物化石丰富 , 属冲积扇、河流湖泊及沼泽相沉积。 本组层厚 493m。 (二)中侏罗统( J2) 秦皇岛石门寨综合地质实习报告 17 蓝旗组 ( J2l) 蓝旗组 以一套火山岩系分布在地盆地中部一带,上庄坨一带出露较好。 根据岩性组合及喷发旋回,分为下、中、上三部分:下部为 灰绿 — 黄绿色 偏酸性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及集块岩、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及火山熔岩;中部以中性火山岩为主 ,灰绿色安山质、角闪质、粗安质火山熔岩夹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上部为中基性火山熔岩和熔结集块岩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 本组与北票组等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厚度在 1000m 以上。 (三)上侏罗统( J3) 孙家梁组( J3s) 本组分布局限, 为一套灰色酸性和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包括流纹质、粗面质,粗安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及集块岩。 从区域资料上看,与蓝旗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是一套灰色酸性、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厚度在 350m 以上。 新生界( Kz) 石门寨地区新生界仅有第四系零星 分布,主要为河流阶地松散堆积物,尚未固结成岩。 主要为河流冲积、洪积物,其次为坡积物、残积物。 可见少量洞穴堆积,分布在山羊寨等地区的石灰岩溶洞中,为砂砾、 黏土 堆积物,可见少量脊椎动物化石,形成时代为第四纪中更新世。 山海关、秦皇岛及北戴河海滨区以海岸沉积物及三角洲沉积物为主,部分地区可见风成沙丘和沙地堆积。 秦皇岛石门寨综合地质实习报告 18 第三章 岩石 岩石按照 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即 岩浆岩 、沉积岩 和变质岩 ,在本实习区这三大类岩石都有不同程度的出露。 第一节 岩浆岩 岩浆 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 岩浆未达到地表的岩 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 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 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 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 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 侵入岩 一 、深成侵入岩 本 实习 区 内的 深成侵入岩 主要分布于柳江向斜西翼 和东南角。 可以 观察地区主要为燕塞湖区。 燕塞湖区为肉红色斑状花岗岩, 块状构造, 似斑状结构,全晶质 ,斑晶为正长石,综合定名为似斑状花岗岩。 含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角闪石等,其中正长石约占 50%,斜长石约占 10%,石英约占 10%,角闪石和黑云 母等暗色矿物约占 15%。 该岩石斑晶为正长石和斜长石,以正长石为主,粒径约为 12 ㎝,基质为石英、云母和角闪石等。 岩石中亦可见 由暗色矿物集中析出 的黑色析离体,半径 35cm。 可见后期侵入正长斑岩脉体, 可见明显的冷秦皇岛石门寨综合地质实习报告 19 凝边与烘烤边。 二 、浅成侵入岩 实习区 浅成侵入岩 规模一般偏小,可见多处中小型岩墙、岩床、岩脉产出,岩性从基性到酸性均有。 现选取主要岩体特征介绍: 正长斑岩 该类岩体主要呈岩株、岩脉产出,在张岩子村、 燕塞湖、石门寨、潮水峪 等地均可见。 燕塞湖区为灰黑色正长斑岩 ,斑状结构,斑晶为短柱状 正长石,粒径为 24 ㎝,约占 20%,基质为隐晶石英玻璃质,灰黑色,约占 80%,有大量钾长石出现判断为酸性。 围岩为斑状花岗岩,可见明显的烘烤边和冷凝边。 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呈岩株、岩脉 、 岩墙状 产出,在东部落、潮水峪可见闪长玢岩脉侵入于灰岩内 , 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 潮水峪区可见两期岩脉被断层切割。 第一期岩脉厚约 1m,结晶程度较好,粒度较大。 第 二期粒度相对较细。 第一期岩脉先侵入,被第一期断层切割错开,而 后第二期岩脉侵入 ,被第二期断层反方向错开,形成目前岩浆岩岩脉与断层的交切关系。 秦皇岛石门寨综合地质实习报告 20 图 31: 潮水峪岩脉切割关系示意图 (三 )辉绿岩或辉绿玢岩 辉绿岩 辉绿岩多呈 岩墙、岩床、岩脉分布在潮水峪、亮甲山、鸡冠山等地,侵入于前中生代沉积岩或变质岩中。 辉绿岩呈灰绿色 或黑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或辉绿 结构 至隐晶结构,个别具 气孔构造。 图 32: 亮甲山辉绿岩岩墙示意图 辉绿玢岩 辉绿玢岩多 成岩墙、岩床或岩脉产出,见于亮甲山、潮水峪等地。 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斑晶 为辉石,多绿帘石化。 基质为隐晶质。 在亮甲山地区可见辉绿岩岩床。 喷出岩 安山岩 本区可见安山岩的地区主要有板厂峪、义院口两地。 板厂峪景区附近存在火山口, 灰白色安山岩呈柱状正交节理 状态产出,可见石英、长石斑晶,主要为斜长石,结晶程度好,粒径约 1 ㎜,含铁质成分,秦皇岛石门寨综合地质实习报告 21 具有少量气孔构造。 义院口 老鹰窝隧道口可 见灰绿色安山岩, 喷发厚度大,结晶好, 具有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角闪石小而少, 斑晶为斜长石,基质为隐晶质,气孔杏仁较少。 火山集块岩 火山集块岩 主要可见于义院口地区。 整体呈灰绿色,可见角砾、析离体,角砾为凝灰岩,呈暗褐色; 具集块结构, 由火 山弹和熔岩碎块堆积而成。 多分布于火山通道附近。 集块大小不一 ,直径 215 ㎝。 基质是灰绿色安山岩, 集块成分主要为灰紫色和灰绿色的凝灰岩。 图 33: 义院口 火山角砾 集块岩示意图 第二 节 沉积岩 本区 沉积岩 主要可见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两大类。 陆源碎屑岩 砾岩 在黑山窑后村西沟处观测到厚层底砾岩,碎屑粗大,可见磨拉石、秦皇岛石门寨综合地质实习报告 22 粗大砾岩,说明极强水动力,物源较劲,巨厚底砾岩表明发生过明显造山运动。 砂岩 具有砂状结构的岩石,碎屑成分常为石英、长石、白云母、岩屑及生物碎屑。 砂岩主要产于柳江向斜翼部的新元古代地层中,实习区主要见于鸡冠山顶部。 长龙山组砂 岩 : 灰白色,成层性好,含砾 ,石英含量大于 70%,长石约占 10%25%之间 ,硬度高, 成分成熟度高, 可见递变层理、斜层理,粒度从下向上由粗变细,可见阶步 、波痕 ,韵律层理反应动荡水体环境。 长龙山组海绿石石英砂岩呈浅绿色石英,石英含量较高,含海绿石。 图 34:长龙山组砂岩波痕示意图 粉砂岩 具有粉砂状结构的岩石成为粉砂岩,其颜色为灰黄、灰绿、灰黑、红褐等色。 粉砂岩 碎屑组分 较简单,以石英为主,长石和岩屑少见,有时含较多的白云母。 粉砂岩在本区各时代地层中均。秦皇岛柳江综合地质实习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