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稻(麦)草栽培食用菌技术内容摘要:
1、)草栽培食用菌技术 适用范围主要品种有平菇、秀珍菇、双孢菇、鸡腿菇、姬菇、草菇、姬松茸等。 长草栽培食用菌,长草要晒干,要新鲜,无霉烂。 室内选择现在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很多,有大量的空房和闲置房,这些都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菇房,但要清打干净,要通风,能保温保湿,有光照。 室外大棚搭建选择地势平整,有水源,排水好,远离厕所,猪圈,垃圾场等污染源,建棚要求坐北朝南,棚长不限,宽 4米,高 2米,可用小竹,薄膜搭盖,棚上要加盖草遮阴,注意:搭建棚料要好,结实,能经起风雨的压力。 平菇、秀珍菇、姬菇、鸡腿菇栽培料(稻麦草)处理水池在棚边挖一个长 2米,深 1米,宽 泡选择新鲜,无霉烂的草,按每 100斤水加入石灰 2、 1斤,将草投入池中,然后压上重物,一般预湿 20分钟左右,麦草、玉米芯预湿时间长一些,然后捞起,去除多余的水,再将草堆成长不限,宽 1米,高 酵 34 天左右(视温度而定)料温达到 4050,翻堆一次,发酵后的料,不臭、不黑、不酸、不烂,水份在 65%,就可栽培。 栽培场地要清洁,大棚内要洒石灰进行消毒一次,栽培所用的工具,薄膜,菌种等要用食用菌消毒药清洗一下备用。 制模具:一般栽培食用菌所用的模具长110厘米,宽 20厘米,高 20厘米。 制薄膜包片购买薄膜,做成宽 1厘米,长150厘米,同时要准备好包装绳子,绳长为 110厘米,若干条。 打包将堆集发酵的草运入栽培场,摊开凉至 30以下,就可打包 3、栽培,置模具于平地,在模具上放包扎绳,放上已准备的包片,进行上料,一层料一层菌种,共播放三层,第一层草料为 1寸厚,放好后播上菌种,再放第二层草料,再播菌种,最后放第三层草,菌种上面播量要占整过菌种量 2/3,上面菌种播完后,将一边的膜覆盖,在菌面上,再将另一边的薄膜盖上去,用手压紧,然后用塑料绳子扎紧,打好后称之为菌包,然后在菌包上面用钉满长 一排孔,将菌包从模具提出,放入培养料。 菌包培养是栽培最为关键的一环,如果管理不了,将损失惨重。 管理最关键是掌握好温度,如果温度掌握好了,管理就简单了,在发菌时,一般温度保持2226时菌丝生长最好,如果温度达到 28,要天天中午密切注意菌包温度,用温度测 4、试菌包内温,如果温度超过 30,就将菌包上薄膜打开,降温,以防烧菌,一般播种后七天菌包温度基本稳定,七天内必须密切注意温度的变化,只要温度掌握好了,成功就达到一大半。 出菇管理是整个生产程序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一环关系到产量,效益,能否达到目的重要的一环。 室温在 2226之间培养 20天,菌丝长满包就有出菇表现,垒墙出菇,搬菌包到出菇场地做成菌墙,方法如下:将捆绑菌包的绳子解开,脱去薄膜,将两块菌包平行排放,中间空余 10厘米,长度不限,一般菌墙长为放两个菌包,底宽为 60厘米,菌墙上面宽 50厘米,摆放一层后要在菌包中间的空余后和菌包的上面填细土,土厚度为 的土要湿润,含水不要过高,以手捏成团 5、为度,不需要太压紧,要求土是粒状形,在两捆间端填一些粗土以堵塞细土不让流出,继续上包,菌包间距约 8厘米,然后覆土,方法同上,接着放第三层菌包间距为 6厘米,以此类推,每堆一层间距约为 2厘米。 一个菌墙摆放多少取决于温度的高低,在 1020时一个菌墙摆放 16个菌包,温度在 010时一个菌墙可摆放 20个菌包(菌墙高五层),在菌墙两边各打一根木桩。 一切做好后,堆顶全面抹层湿泥,厚度为 6厘米,并用泥做好水槽,菌包与菌包之间用泥浆抠缝抹平,再用菌包薄膜盖好菌墙,最好不要紧贴住菌墙上,以便通风增氧,散热,菌墙与菌墙间隔后 50厘米,以便采菇管理。 原基形成后,只需在走道上空和地面上喷一些水,以增加小 6、区空间相对湿度,此时控制空间温度为 80%90%,待菇蕾形成后,要把覆盖的薄膜揭掉,要求哪个部位出了菇就揭开哪个部位,不要一下子全把菌墙上的薄膜都揭掉,菇蕾出后 4天内,每天通风三次,通风时间为早上,中午,晚上,每次通风 30分钟,通风要开南北对流窗,通风不要过于激烈,以免吹干菇蕾,四天后菌盖逐渐展开,每天要喷三次,菇蕾 1厘米以内不可直接喷水,当菇蕾长至 3厘米以上后可喷水,但要注意喷水量,采收规格可根据市场要求,菌盖直径以在 3厘米以上时要开工始采收,这时口感最好,采收到最后时,清理菌墙,把死菇、烂菇、干菇都要摘掉,如还有少量小菇,也应该采摘掉,方便第二次出菇管理工作,让其露天干燥两天后,用竹片削一头,每隔 34 寸在菌墙出菇面刺个小洞(只需刺破墙外表皮),再大量泼清水于菌墙的每个角落,同时在漕上加满水,让其渗入菌墙内增加料内水分,再用薄膜盖住菌墙,使之形成湿润的小环境,养菌 57 天后,即会出第二潮菇,出菇管理同第一潮菇,共出四五茬。 专利查询。长稻(麦)草栽培食用菌技术
相关推荐
察工作;要特别重视在中低年级优秀学生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入党考察材料要齐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7 全,讨论入党和转正程序要规范。 1参与重要问题研究 制度。 党支部要支持行政负责人的工作,要经常与本单位、本部门的行政领导沟通情况,对业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支部书记要参与讨论决定本单位的重要问题,保证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在本单位、本部门的贯彻执行。 1文书立档制度。
位置及倾斜度,确保桩位准确及桩孔垂直。 5m 以内的任何桩的混凝土浇筑 24h 后,才能进行桩的钻孔。 钻孔应连续作业,无故不得中途停止。 E.清孔后在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泥浆指标及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笼体应完整牢固,并采用垫块保证钢筋笼有适当的保护层。 22 ,笼顶平面 偏差及标高必须准确,并采取措施稳固在护筒上,在浇灌桩芯混凝土时须经常检查钢筋笼有无变位,在提升导管或拔钢护筒是
nom ic indicat ors ar e good, cur rent ef f iciency in Oct ober had r eached 93%, is close t o and r each t he dom estic advanced level. I n t he case of pr oduction half of t he cell, t his ef f ect
1、上中旬该区以阴雨天气为主,早稻播种时间有所推迟,但由于播种后气温持续偏高,秧苗出苗快,生长健壮。 如果后期仍保持晴好天气,早稻将在 4月中、下旬正常移栽。 早稻秧田期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注重秧田灌水。 在天气低温转晴后,秧田应及时洒水或灌水,尤其是旱育秧更要多洒水,防止青枯死苗。 2、及时通风炼苗。 当气温稳定回升后,要及时揭开秧厢两头的薄膜通风炼苗
1、江中下游地区早稻前期生长缓慢、个体生长不旺、群体质量不高。 对此,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提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中后期田管技术措施。 一、坚持湿润灌溉,合理促控群体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苗情总体可分为一、二、三类苗,应根据群体特点抓好中后期水浆管理。 一类苗是未受到低温冷害影响,移栽后分蘖和出叶速度快,群体茎蘖数多,当前要尽快开好田间腰沟和围沟,突击排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