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渣栽培蘑菇内容摘要:

1、)栽培技术要点:沼渣准备:沼渣须在 9 月中下旬出池沥干,趁天晴将沼渣摊薄曝晒,去除未腐熟好的长残渣,曝晒时间应掌握沼渣湿度,以手紧捏指缝有水而不下滴为宜。 经处理的沼渣,按其重量加入 1%熟石膏粉、1%磷酸钙及 素备用。 菇房及床架准备:菇房一般可选用对开门窗的空房。 菇床可用竹、木、铁搭成多层床架,第一层距地不低于 25 厘米,以上各层相距 60 厘米,以秸秆、树枝铺平。 菇房用 20 倍福尔马林溶液熏蒸或 50 倍液喷洒,也可用 50 倍石硫合剂全面喷洒墙壁、地面和菇床、关闭菇房 12 天。 然后将沼渣平铺在菇床上,保持自然蔬松,厚度 1214 厘米。 然后在培养料面上、菇床反面、菇房及四周墙壁喷一 2、次 敌敌畏或 果,以防螨类及其他害虫,隔夜即可播种。 播种:选择纯洁菌种,按 1010 厘米的间距,用手指均匀打 2 厘米深的播种穴,将菌种掏出按每穴母指大一块放入,随手盖一薄层培养料,以利菌丝生长。 播种后,把料面整平稍拍一下,让培养料和菌种接触紧密,但不能用力拍实,以免密不透气,然后用清水浸湿的干净报纸覆盖,关好门窗,保持房内温度30以下,空气湿度 65%70%,以利菌丝早日定植。 覆土前的管理:从播种到覆土约需 20 天,这段时间主要是促菌丝生长,管理重点是防高温,尽量使室温维持在 2225,湿度 65%。 播后的 10 天内,每天需揭动报纸 12 次,以通风换气,10 天后可揭去报纸,早晚开门 3、窗,并逐步增加通风次数,注意防杂菌。 覆土:覆土就是在长满菌丝的料面上覆盖一层土粒。 覆土的土质最好选用水田梨底层以下略带砂性的土壤或池塘底层泥土。 覆土先复大粒(直径 23 厘米),做到料面不外露,土粒不重叠。 然后覆盖小粒(如蚕豆大小)。 土粒含水量20%左右, 为宜,如过酸,可用 灰水喷雾调节。 出菇前的管理;覆土后,若温度、湿度及通风条件适宜,约 20 天即可出菇。 覆土后的 23 天内,每天轻喷水 23 次;1015 天内,早晚各喷水 12 次,并注意通风,适当降低空气湿度,使土粒表面略显干燥,以促进绒毛状菌丝在土粒间横向生长,为出菇打下良好基础。 覆土 15 天前后,即可见菌蕾,这时要喷“出菇水” 4、,每天一次,水量略有增加,连续 23 天,使土湿润,达到手捏粘手程度。 每喷一次出菇水,菇房要通风一次。 7 天左右。 蘑菇子实体可长到黄豆大小,连续两天各喷一次重水(但不能让水渗到培养料表层),增加土粒湿度,让小菇及时得到足够水分,迅速膨大。 (2)沼渣地床培育磨菇技术要点:配料:沼渣沥干,播种前半个月开始堆料,每 100 公斤沼渣加石膏粉 斤,尿素 斤,堆成一长堆,龟背形,7 天后翻堆,翻堆时,每 100 公斤沼渣加磷肥 3 公斤,并用 1%敌敌畏消毒,5 天后翻第二次堆,准备做床。 做床:床长约 15 米,宽 ,中间挖一条 16 厘米深 23 厘米宽的沟,使之成畦面,畦宽 ,畦四周挖排水沟,堆起 5、15 厘米宽 10 厘米高的土埂(以便畦面铺入培养料),再在地床两边挖 深,宽的畦沟作人行道,挖好后,用农药喷洒床面、消毒。 沼渣地床栽培蘑菇,菌丝早出 2 天,出菇早 4天,产量略低一点,但一级菇高 5%,原料费降低 36%,绿霉菌、白霉菌少,杂菇少。 ()沼渣拌料栽培草菇:菇为草腐菌,属高温高湿型的伞菌。 孢子萌发温度以 40丝生长以 3338为宜。 空间湿度 85%95%,培养原料一般为稻草、玉米秸杆,原料含水量 75%85%,酸碱度:孢子萌发期 丝体生长期 ;子实体。 备料:沼渣出池后,堆放在地势较高地方,塑膜密封,以防害虫产卵,自然沥干,新鲜无霉烂稻草或玉米杆,扭成绳子样的草把,每个草把重约 6、 斤,栽培前一天用清水浸泡 10 小时,充分吸足水分。 播种时间:各地温度不一样,59 月自定。 露天栽培:选择阳光充足,通风凉爽,靠近水源的地方,选用疏松而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与沼渣拌匀作种草菇畦面,一般畦宽 1 米长 10 米,晴天将土掘起,晒白后敲碎,同时喷洒 10%的石灰水和沼液,驱除土中蚯蚓及其他害虫,2 天后,畦与畦之间开一条宽 1 米,深 30 厘米的沟,作过道和排水用。 然后将吸足水分的稻草把以次横排在畦面上,穗头朝里,基端向外,紧密靠拢排齐。 排好一层就用脚踩,并用 1%硫酸铵喷洒,接着撒一层沼渣,摆一层菌种,第一层用种 3 瓶,依次重叠 23 层,每层向里收缩 67 厘米,形成梯形, 7、叠完第三层后再撒满菌种。 一堆草共用菌种 10 瓶左右,所用沼渣占 25%左右,最后在草堆的上面和四周盖上草帘或塑膜,以防风雨,保温、保湿,避免强光直射。 4 天后,要踩踏浇重水,并在顶部盖上泥土,室外栽培在 24的自然气温和 80%以上的空气湿度,以及 30以上的堆温,草堆含水 60%以上条件下,1015 天就可见菇。 室内栽培,其堆料播种覆膜等如室外,管理方面要注意室温保持在 25以上,草堆内的温度经历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过程。 堆温在踩堆后 45 天可上升到 5060,经过 23 天开始下降,当下降到 42时,就开始出菇。 如果堆温上升很慢,到第四、第五天,还达不到 50以上,就要进行踩结浇水 8、,同时加厚草帘或用塑膜覆盖,如果堆温太高,则应掀开草帘,通风散热。 室内栽培的湿度应控制在 90%左右,若气候干燥可在草堆覆盖物上浇水,或用喷雾器向室内喷水,并使草堆的含水量保持在 65%70%。 若遇连续高温晴天,在作堆后的第四天再踩踏浇水一次。 当堆面出现小白点时,以保湿为主,轻喷或少喷水。 随着菌蕾增大,逐渐加在喷水量,采收后,应再增加草堆的含水量。 ()注意事项:不能用底层沼渣,以免未死亡卵孵化,污染菇床。 播种 2 天后,料温会急剧上升,上层高达 50,下层可达 45,这时要注意揭膜通风换气 1020 分钟,再盖膜,料温应控制在 3238,以免堆温过高烧坏菌丝。 草菇虽喜湿,但不能超过 90%,若湿度不够时,可于晴天上午 10 时,下午 3时喷清水,喷时要轻,切莫大泼洒。 室外栽培遇雨天要用塑料膜覆盖,雨后及时揭膜,不论室内外栽培,一定要看到料面大部分出现小蕾时才能揭膜。 注意防病虫害。 危害草菇的杂菌较多,多在高湿、通风不良时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挖掉,也可用 75%的酒精棉球擦去霉菌。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