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厂建设项目工程设计解析内容摘要:

2 105N/m2 ③厂区标高高于当地最高洪水水位 ~ ,厂区自然水力坡度 i约为 ~ ④厂址周围有良好的卫生条件,无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 ⑥厂区附近应有充足,优质的水源 : ①厂区周围不得有废气废水污染源,厂址距离公路,铁路 300m以上 ②远离重工业区,并且厂周围设置 500~ 1000m防护林带 ③厂区生产车间内 50m内不得有垃圾, 25m内不得有废水排放 ④ 500m内没有传染病院,医院 ⑤厂址应选在有污染排放工厂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⑥工厂“三废”必须经清净化处理后方可排放 设计 院 — 地质队 3. 8 总平面设计 :指一切从生产工艺出发,研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堆场,各种管线和绿化方面的相互关系,在以张或多张图纸上表现出来的图样。 : : ①运输设计: 厂区道路设计,使人流物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②管线综合设计: 工程管线网,即厂内外的给排水管道,电线,蒸汽管道等,设计必须布置得合理 ③绿化布置和环保设计: 绿地覆盖率,噪声污染 :与平面设计相垂直方向的设计,也就是厂区各部分地形标高的设计。 布置基本原则: ①总平面设计应按任务书进行,布置紧凑合理,分期建设的工程,一次布置设计,分 期建设,为远期发展留足预留地 ②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A 车间,仓库等应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布置,尽量缩短距离,避免往返运输 B 全厂人流,物流管道应有各自的路线,不得交叉 C 动力设施应接近负荷中心。 如变电所应靠近用电量最大的设备,蒸发,浓缩,热风,喷雾装置应靠近锅炉房 ③总平面设计必须满足工厂卫生要求: (各种车间和仓库),生活区(宿舍,食堂,浴 室),厂前区(化验室,医务室, 办公楼)要分开;生产区内不得设饲养场和屠宰场,如一定需要,应远离车间 30~ 50m,且中间应设立绿化带,以降尘减噪 20% ④厂区建筑物间距(指两幢建筑物外墙面相距的距离)按有关规范设计。 距离应符合光照,风向,地震等规范要求。 D=~ (采光 ), D=~ (自然通风 ), D=~(地震区 ) ⑤厂区路面设计:水泥或者沥青路面,不得采用柏油路面。 路面宽度 B=3~ 6m :不同使用功能 的建筑物,构建物 ① 辅助车间:机修车间,中心实验室,化验室 ② 动力车间:发电间,变电所,锅炉房,制冷机房,泵房 ③ 排水设施:排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 ④ 供水系统:生产用水处理装置,水井,水塔,水池 ⑤ 全厂性设施;食堂,医院,浴室,公厕,汽车库,围墙,图书馆 功能建筑,构建物在平面设计的关系 : 图待绘 : ⑪设计的准备阶段: ①要拿到项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 ②知道确定的厂址,厂地面积,地质地貌条件 ③类比调查所获取的资料 ④厂址区域的地形图: 1: 500, 1: 1000, 1: 2020等 ⑤风向玫瑰图: 表示风向频率图 风向频率图:在一定观测时间内,该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总观测次数的比率。 污染系数 =风向频率 /平均风速 ⑫设计方案的确定: ①功能的主厂房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先布置,一般放置于生产区中心,坐北朝南 ②按构建功能关系布置附属车间 ③锅炉房放置于生产车间下风向 ④确定原料库,成品库位置,使其距离主生产车间最短 ⑤确定厂区道路宽度及路线 ⑥确定给排水,供电位置 ⑦确定厂区前的各种设施及绿化面积 ⑬总平面设计的步骤: ①初步设计 ②施工图设计 : ⑪整体式布置 定义:将厂内的主要车间,仓库,动力站等布置在一个整体的厂房内 特点:节约用地,节省管线,缩短运输路程(多用于寸土寸金之地,如香港) ⑫区域式布置 定义:将厂房内的建筑物,构建物,按不同要求布置成不同区域,其间有道路隔开特点:优点,通风采光好,方便管理,宜于扩建 缺点,占地大,运输路线长,各个区域间管线长 ⑬组合式布置 由整体式和躯干式组合而成的,主要车间采用整体式布置,动力等辅助车间采用 躯 干式布置。 特点:相对躯干式,节省土地,管线少 ⑭周边式布局 定义:将主厂房沿街布置,组成高层建筑 特点:运输方便,通风和采光受限 ⑪建筑系数指标和土地利用系数指标 ⑫工程质量指标 ⑬经营费用指标 ⑭投资费用指标 ( 5)几个名词: ①建筑系数 =(建筑物建筑物面积 +堆场露天堆场面积 /厂区占地面积) 100% ②土地利用系数 =(建筑物建筑物面积 +堆场露天堆场面积 +辅助工程占地面积 /厂 区占地面积) 100% ③辅助工程:铁路,公路,厂区 道路,管线(蒸汽,水力,天然气),散水坡等 3. 9 工艺设计基本内容 ,产品规格,班产量的确定 水电汽冷的用量计算 产品方案技术任务指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