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渣栽培蘑菇技术内容摘要:
1、沼渣准备:播种前,将沼渣出池沥干,趁天晴摊薄曝晒,去除未腐熟好的长残渣。 曝晒时间以手紧捏沼渣,指缝有水而不下滴为宜。 处理后的沼渣,按其重量加入 1%熟石膏粉、1%过磷酸钙及 素备用。 菇房及床架准备:菇房一般可选用有对开门窗的空房。 菇床可用竹、木、铁搭成多层床架,第一层距地不低于 25 厘米,以上各层相距 60 厘米,以秸秆、树枝铺平。 菇房用 20 倍福尔马林溶液熏蒸或 50 倍液喷洒,也可用 50 倍石硫合剂全面喷洒墙壁、地面和菇床,关闭菇房 12 天。 将沼渣平铺在菇床上,保持自然疏松,厚度 12米。 播种:选择纯洁菌种,按 10 厘米10 厘米的间距,用手指均匀打 2 厘米深的播种穴,将菌种掏 2、出按每穴拇指大小一块放入,随手盖一薄层培养料,以利菌丝生长。 播种后,把料面整平稍拍一下,让培养料和菌种接触紧密,但不能用力拍实,以免密不透气。 用清水浸湿的干净报纸覆盖,关好门窗。 保持房内温度 30以下,空气湿度 60%70%,以利菌丝早日定植。 覆土前的管理:从播种到覆土约需 20 天,这段时间主要是促菌丝生长,管理重点是防高温,尽量使室温维持在 2225,湿度 65%。 播种后的 10 天内,每天需揭动报纸 12 次,以通风换气。 10 天后可揭去报纸,早晚开门窗,并逐步增加通风次数,注意防杂菌。 覆土:覆土就是在长满菌丝的料面上覆盖一层土粒。 覆土的土质最好选用水田犁底层以下略带砂性的土壤或池塘底层 3、泥土。 覆土时先覆大粒(直径 2米),做到料面不外露,土粒不重叠。 然后覆盖小粒(如蚕豆大小)。 土粒含水量 20%左右,宜,如过酸,可用 灰水喷雾调节。 出菇前的管理:覆土后,若温度、湿度及通风条件适宜,约 20 天即可出菇。 覆土后的 23 天内,每天轻喷水 23 次 10内,早晚各喷水 ,并注意通风,适当降低空气湿度,使土粒表面略显干燥,以促进绒毛状菌丝在土粒间横向生长,为出菇打下良好的基础。 覆土 15 天前后,即可见菌蕾。 这时要喷“出菇水”,每天 1 次,水量略有增加,连续 23 天,使土湿润,达到手捏粘手程度。 每喷 1 次出菇水,菇房就要大通风 1 次。 7 天左右,蘑菇子实体可长到黄豆大小,连续 2 天各喷 1 次重水(但不能让水渗到培养料表层),增加土粒湿度,让小菇及时得到足够水分,迅速膨大。 专利查询。沼渣栽培蘑菇技术
相关推荐
2、加温措施,但加温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一定要排出菇棚外。 合理增湿春季出菇期气温在,适宜平菇生长,增加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左右,减少阳光直射,防止春末气温陡然升高形成高温高湿的出菇环境。 根据气温的变化每天喷水次,以保证菇棚内的湿度。 但不宜喷水过多,菇棚内的空气湿度不宜超过。 加强通风菇棚通风和保温相互矛盾,温度低平菇不能生长,通风不良又会引起病菇、畸形菇增多,保温和通风协调管理
子设备的电涌保护 根据风机内设备的不同以及电涌保护器安装位置的不同,将风机内设备的电涌保护分成 7个部分,以下具体介绍电涌保护 器在各个不同设备中的配置。 分别是: 1) 发电机的保护 2) 机舱开关柜的保护 3) 变桨系统的保护 4) 塔基变频柜的保护 5) 塔基控制柜的保护 6) 变压器端的保护 7 具体 防护 实施措施: 发电机的保护 采用 : KLSB50/690/3P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
2 105N/m2 ③厂区标高高于当地最高洪水水位 ~ ,厂区自然水力坡度 i约为 ~ ④厂址周围有良好的卫生条件,无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 ⑥厂区附近应有充足,优质的水源 : ①厂区周围不得有废气废水污染源,厂址距离公路,铁路 300m以上 ②远离重工业区,并且厂周围设置 500~ 1000m防护林带 ③厂区生产车间内 50m内不得有垃圾, 25m内不得有废水排放 ④ 500m内没有传染病院
己的虚拟仪器,其图形化的界面使得编程及使用过程都生动有趣。 图形化的程序语言,又称为“ G”语言。 使用这种语言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 说明书(毕业 论文 ) 编程时,基本上不写程序代码,取而代之的是流程图。 它尽可能利用了技术人员、科学家、工程师所熟悉的术语、图标和概念。 因此, LabVIEW是一个面向最终用户的工具。 它可以增强你构建自己的科学 和工程系统的能力
不同导体接触时,自由电子由密度大的导体向密度小的导体扩散,直至达到动态平衡时形成的热电势。 电子扩散的速率与自由电子的密度和所处的温度成正比。 设导体 A 和 B 的电子密度分别为 NA 和 NB,并且NANB,则在单位时间内,由导体 A 扩散到导体 B 的电子数比从 B 扩散到 A 的电子数多,导体 A 因推动电子而带正电,导体 B 因获得电子而带负电,因此,在 A 和 B 之间形成了电势差。
、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及其在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上的应用,新的测试理论、新的测试方法、新的测试领域以及新的仪器结构不断出现,在许多方面已经突破的传统仪器的概念,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和作用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八十年代末美国率先研制成功虚拟仪器( Virtual Instrument,简称 VI)。 虚拟仪器技术是当今计算机辅助测试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推动着传统仪器朝着数 字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