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农大454(水稻)内容摘要:

1、54(水稻) 浙农大 454 是浙江大学农学系从复交组合丙 889/中 8029/台 202 选出的中熟晚糯新品种。 经过 4 年 7 代病区鉴定及选择后定型。 1998 年扩大试种数万余亩。 特征特性浙农大 454 株高约 80蘖力中等,茎秆细韧,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谷粒大而饱满,青秆黄熟,谷粒椭圆形,谷壳及穗尖呈黄色,较易脱粒。 收割后米粒变白较快。 浙农大 454 受到各地种子公司和农户欢迎的原因是:粒重高,每穗实粒数约 70,千粒重 3产性好。 19951998 年各地试种浙农大 454 在田间未见稻瘟病、白叶枯病发生。 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该品种稻瘟病抗性 37 级,优于对照 2、秀水 11,白叶枯病抗性 25 级。 应性广。 该品种适合作单季和连作晚稻种植,全国南方区试 型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对浙江、湖北、上海等省市尤为造应。 性好。 该品种脱粒较易、翻晒时稻米变白快,米粒大而白、糯性好、商品优良,制作的年糕口感好。 1996 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检验,浙农大 454 精米率、粒形、碱消值、胶稠度 4 项指标达优质米一级标准,糙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 3 项指标达优质米二级标准。 1996、1997 年参加浙江省双季晚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 对照种秀水 11 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 对照种秀水 11 增产 其中 1997 年产量名列榜首,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199 3、8 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双季晚粳组区试平均亩产 对照种秀水 11 产量名列第二,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同年,在浙江省双季晚稻生产试验中 7个点平均亩产 对照种增产 全生育期比对照短。 1999年将继续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双季晚粳组区试,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19971998年在浙江省长兴、富阳、山乘州等地生产示范,均表现高产、稳产。 如:长兴县良种场繁种 33 亩,亩产量达 508山乘,平均亩产量高达 几年内浙农大 454 可望成为浙江省糯稻主要栽培品种之一。 培育者浙江大学农学系地区及技术该品种属大粒型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是要在确保一定穗数(25万28 万)基础上增大穗型,提高结实率,争取较多粒数(约 70 粒)一般可和当地晚粳、糯品种同时播种,作单季稻于 5 月底 6 月初播种,双季稻于 6 月 2025 日播种,秧龄 3O35 天。 播种前用402抗菌剂 2000 倍液浸种 2 天 2 夜杀菌处理,清水洗净后待播,以防治恶苗病。 一般每亩施有机肥 25003000田施肥应前重后轻,促进早发,确保有效穗。 8 月 15 日后停止用肥,使水稻青秆黄熟。 该品种对钾肥的需求也较高。 生育期间应注意防治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稻虱、蚜虫等危害,水浆管理上前期浅灌,中期适度搁田,后期干干湿湿。 以减轻纹枯病发生。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