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光伏材料加工及应用技术内容摘要:

》,《电力电子技术》打下理论基础。 简单电子电路分析与计算能力; 简单三相电路分析与计算能力; 常用电力电子元件与设备的识别与使用能力。 《电 子技能实训》 以“国家电子产品初中级装接工”为标准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分析与计算能力,为后续课程《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打下实践基础。 常用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能力; 常用工具与仪器使用能力; 简易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能力; 简易电子产品组装焊接能力。 《电 工技能实训》 使学生掌握电工操作规范,学会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对常用电工电路具有安装、调试能力,为后续课程《电力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能力; 安全规范操作能力; 电工电路安装调试能力; 对电力电子电路具有初步的认知。 《电 子电路分析与应用》 该课程是光伏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核心课程。 它是针对 光伏电子产品的生产与开发岗位群 进行分析后 , 归纳总结出其所需的元件测试 、焊接 、 调试 、 检测 、 维修 和 设计等 (抽象层面的工作任务 )能力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为后续课程《单片机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光 电检测技术及应用》打下基础。 具有低频 ,数字 ,高频电子电路识图与分析能力。 利用各种工具进行电路安装与焊接的能力。 具有电路测试方案设计能力和测试数据分析能力。 利用各种仪表与工具 ,熟练排除电路故障的能力。 《单 片机应用技术》 以《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为基础,训练学生掌握 C语言简单的开发应用,了解单片机管脚功能,单片机开发工具及软件使用,能对单片机电路仿真调试的课程,为光伏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小型单片机电路软硬联调能力; 使学生做到能开发设计出以单片机应用为基础,涉及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智能光电产品。 《电 力电子技术》 该课程是光伏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使学生熟悉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熟悉各类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及技术指标。 为后续课程《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打下基础。 掌握科学优化电能使用的能力; 掌握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 熟悉各类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及技术指标。 重庆三 峡职业学院 11 《光 伏器件工艺基础》 该课程首先使学生初步理解光伏系统构造,然后着重使学生对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结构有深刻的理解,最后再对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一般种类、基础应用进行介绍。 为后 续的《太阳电池材料制备工艺及检测》打下基础。 掌握太阳能电池基础知识; 对简单光伏系统具备分析能力; 对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有初步的认知。 《 PLC 控制系统的 设计与维护》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器的原理与使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典型电路的基本原理、常见故障分析方法、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与系统构成、指令系统、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及编程方法。 同时为后续课程《光伏发电技术》打下基础。 使学生形成控制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故障处理能力和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电气自动控制要求的能力。 《光 伏发 电技术》 该课程是光伏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光伏发电系统的构造原理,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管理,小型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与设计等能力。 光伏产品质量检验和选用能力 ; 具有光伏系统 初步 设计能力; 具有光伏系统的安装、调试能力; 具有光伏系统的维护与运行能力。 《光 电检测技术及应用 》 该课程是光伏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首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光学基础,然后掌握光电器件的特性与应用,对市场常见光电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与分析,对常用光电典型应用进行设计与开发。 光电产品性能参数测试、归 类记录能力; 仿真软件使用能力; 光电产品电路设计分析能力。 《太 阳电池材料 制备工艺及检测》 该课程是光伏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各种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 ,各种太阳电池材料的性质、制备 ,以及太阳电池和组件的结构、制备方法和提高电池性能的途径。 具有太阳能电池生产与管理能力; 光伏组件装配、焊接、调试、制作的能力; 光伏产品采购与销售能力。 (二)课程设置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的规格与质量标准,通过对 光伏材料加工及应用技术 专业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 析,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构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部分: 公共学习领域 专业基础课学习领域 光伏材料加工及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2 专业核心课学习领域 实践课程学习领域 拓展课程学习领域 表 4:专业学习领域 序号 学习领域 1 公共学习领域 军训 2 入学 、 毕业 、安全法制教育 3 职业生涯规划 与就业指导 4 心理健康教育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6 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7 大学英语 8 应用文写作 9 计算机基础 10 体育 11 形势与政策 12 顶岗实习 13 专业基础课学习领域 电路基础 14 电子技能实训 15 电工技能实训 16 光伏器件工艺基础 17 电力电子技术 18 专业核心课学习领域 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 19 单片机技术应用 20 光伏发电技术 21 22 太阳电池材料制备工艺及检测 23 实践课程学习领域 专业综合实习 24 职业技能论证综合实训 25 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 26 拓展课程学习领域 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 28 光电检测 技术及应用 29 光伏建筑一体化 30 化工原理 31 工程制图与 CAD 32 口语表达艺术 33 社交礼仪与形象设计 重庆三 峡职业学院 13 34 企业发展与创业 (三)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目标 实 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对高职院校传统 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本校工学结合和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 四阶推 进 式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了高职院校 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 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方向。 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 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 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 专业培养的是能满足电子信息类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及辅助研发的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传统的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行业对专门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如何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科技创新、工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是 光伏材料加工与 应用 专业建设的重要 任务。 实践教学系统设计 ( 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 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 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我校工学结合实际情况, 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 四个阶段,即基础训练阶段、仿真训练阶段 、校内生产实践 训练阶段 和校外生产实习阶段。 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实验主要包括电工技能 实训 、电子 技能 实训等专业技能基础训练和电路基础等课程的 单元 验证型基础实验。 这一阶段是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 实践教学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 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 第二阶段为仿真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实验主要包括 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 、单片机应用技术、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 等课程的仿真实验和基础设计实验。 这一阶段是 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 专业实践教学的提高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各种软件进行仿真和初步设计的能力。 第三阶段为 校内生产实践 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实验主要包括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工程实践、创新实验等。 这一阶段是 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 专业实践教学的高级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分析问 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 四 阶段 为光伏材料加工及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4 校外生产实习阶段, 这一阶段是 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 专业实践教学的 最终 阶段 , 旨在培养学生应用 在校期间 所学知识 在企业工作岗位上 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增强敬业、创业精神,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图 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2)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既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又是专业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内容融合的载体,同时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所需人才 对接的契合点。 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营造浓厚的企业生产氛围,针对专业岗位群要求,开展 “ 真刀真枪 ” 的岗位技能训练,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 3) 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包括时间上、空间上和内容上的开放。 时间上的开放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实验时间,实验室确保全天开放,以适应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 空间上的开放即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同一实验平台向学生提供具有不同功能的实验条件,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进入较高层次的学习提供机会。 这样不仅适应不同层次、不 同专业的学生要求,还可促进教师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内容上的开放即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专业和兴趣选做实验题目、设计实验内容。 开放式实验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现有实验条件进行科技创新实验,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同时也为 技能竞赛 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4) 改革实验考核体系 实验考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验实验教学的效果,促进实验教学内容的完善校外生产实习阶段 校内生产实践训练阶段 仿真训练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 重庆三 峡职业学院 15 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同时,考核制度也是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实验考核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没有考虑学生在各个实验阶段的具体表现。 为此,在总结了国内同类高校 实验考核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多年来实验考核的具体情况,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公正的实验考核机制。 根据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综合评价其实践能力。 (四)课程学时分配 本专业安排的总课时共计 2556 学时,实践教学课时约 1508 学时,占总课时的59%;生产性实训课时(包含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约 600 学时,占实践教学课时的 40%。 表 5:课程学时分配 项目 学时数 占理论或实践学 时 百 分 比( %) 教学活动安排 第Ⅰ学期 第Ⅱ学期 第Ⅲ学期 第Ⅳ学期 第Ⅴ学期 第Ⅵ 学期 理论学时分配 公共基 础课 344 % 124 100 36 32 52 专业基础课 166 % 84 82 专业核心课 402 % 114 120 168 拓展课程 136 % 10 126 合计 1048 208 296 156 210 178 实践学时分配 军事训练与入学教育 60 % 60 随堂技能训练 908 % 112 132 284 216 164 顶岗实习 440 % 440 毕业设计及答辩 80 % 80 合计 1508 192 132 284 216 244 440 总计 2536 380 428 440 426 422 440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 : 1 光伏材料加工及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6 三、运行与实施 (一)“四步递进 、对接企业、校企融合 ”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全程参与下,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专业依据职业能力标准,按照“高素质学徒→高素质工人→高素质技术工人→高素 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职业成长过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 四步递进 、对接企业 、校企融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图 2 “ 四步递进、对接企业、校企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该人才培养模式可解读为:通过基础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配以校内实训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认识实习,使之成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