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有限公司ii期工程初步设计总说明(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资。 23 3) 工厂的交通运输线路合理 本工程在 16 号路设出入口两处,其中东面出入口为主入口 ,西出入口为辅出入口(供员工出入),厂区内道路为环型布置,交通组织合理。 4) 符合安全防火要求 生产厂房类别为丁类,其与倒班宿舍、消防泵房间距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0xx 版)的要求。 5) 厂容美观,卫生条件好 本工程将体量较大的主厂房布置在 16 号路北面,厂房南面配大面积绿化,使得该处厂容较为壮观,倒班宿舍在西南角上,位于全年及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卫生条件良好。 交通运输 年运输量: 运进各种原、辅材料合计 200 吨 ,运出各类印刷电路板 600万平方英尺 , 污水处理站 144 吨,生 活垃圾及各种废料 240 吨。 运输方式:由业主委托当地运输部门承运。 运输工具:汽车。 厂区内道路为环形周边式,全厂设出入口两处,道路宽度为 9m、 7m。 道路转弯半径为 12m,道路结构型式同开发区道路:级配碎石垫层 20cm,粉煤灰三渣基层 25cm, C25 混凝土面层 22cm,人行道结构型式为 10cm 碎石垫层, C20 混凝土面层 10cm。 其他 24 工厂在主辅出入口(东侧)各设门卫一处。 工厂的东、北、西面已设有围墙,南面建有高钢栏杆围墙。 绿化:场地南面沿 16 号路为集中绿地,围墙边、道路两旁,厂房四周均已 绿化,绿地率为 3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 量 本工程 全 厂 1 规划用地红线面积 m2 51758 21758 2 厂区占地面积 m2 9 3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m2 6000 4 总建筑面积 m2 14118 47897 5 道路、停车场面积 m2 7185 6 绿化用地面积 m2 17770 7 建筑系数 % 39 8 利用系数 % 9 绿地率 % 35 10 容积率 25 建筑 设计依据 本院总图、动力、结构、水、电、暖通、热力等专业提供条件进行设计。 有关国家设计规范及设计标准图。 工程概况及设计原则 本工程为 XX 科技( XX)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 14118m2。 厂房生产类别为丁类。 本工程遵循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建设方针并遵照国家规范进行设计。 各种建筑物,详见图纸所示。 建筑物平面布置原则: 平面设计功能分区明确,尽量做到人货分流,车间平面设计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为前提,并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 求。 主厂房主要分为车间及办公两个区域,车间部分为两层,底层层高 米,局部区域利用空间设置了夹层空间,以用作空调主机放置处。 二层层高 6 米,建筑总高度 米。 办公区域共三层,办公区一层高 米,二层高 米,三层高 米。 主厂房均以 10m 10m 的柱网布置,火灾危险性 类别为 丁类 ,厂房中封闭楼梯共四座。 车间内共有 2 吨货梯共两台,防火分区的划分及消防方面有关建筑的处理可详见消防篇,车间内 26 蚀刻区需做防腐蚀处理,地面,踢脚等材料均需能防腐蚀,洁净区按有关要求进行设计。 立面处理及内部装饰标准 建筑立面处理原则:在满足建筑功能和生产工艺的前提下,遵照“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设计原则,立面处理力求简洁大方,和谐统一,建筑配色主要以浅色调为主,用局部标志加以点缀。 主厂房主入口加以重点处理装饰,起着画龙点睛之作用,力求将 XX 科技( XX)有限公司建设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工业建筑区。 主体工程及内外装饰标准 墙体:一般外墙体均用粘土多孔砖砌制,主厂房内隔墙主要用砖 墙、彩钢板轻质隔墙。 门窗:门有木门、塑钢门、铝合金弹簧门及防火门等。 楼地面:主厂房车间主要为金属 骨料楼地面,蚀刻区需做整体腐蚀地面,主厂房、办公区均做防滑地砖楼地面。 屋面采用现浇柔性防水保温屋面。 外墙面:均为外墙防水 面砖 面层。 内墙面:一般均为白色涂料面层,卫生间为瓷砖地面。 顶棚及吊顶:主厂房洁净区、办公区吊顶用彩钢板,余均为白色顶棚涂料面层。 27 结构 设计依据 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 2)、基本雪压: 3)、抗震设防烈度:六度 4)、地质资料 初步设计阶段,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本工程的土层分布情况如下: 11 层:素填 土:灰、灰黄色,湿,松软,局部密实,主要呈粉土性,顶部为耕植土,含大量植物根系。 层厚 米。 12 层有机质填土:灰、灰黑色,饱和,流塑,含云母及大量有机质。 层厚 米。 21 层砂质粉土:灰色,饱和,稍密,含云母,偶见植物残骸。 层厚 22 层砂质粉土:灰色,饱和,松散 稍密,含云母,偶见植物腐殖质,局部夹粉质粘土。 层厚 23 层砂质粉土:灰,灰黄色,饱和,稍密,含云母,层厚 米。 24 层砂质粉土:灰色,饱和,稍密,含云母,偶见贝壳碎屑,局部分布。 层厚 米。 25 层粉砂:灰、灰黄色,饱和,稍 中密,含云母。 层厚 28 米。 25 夹层粘质粉土:灰、青灰色,饱和,稍密,含云母,局部为粉质粘土。 层厚 米。 26 层砂质粉土:灰色,饱和,稍密,含云母,偶见细小贝壳碎屑,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 层厚 米。 27 层细砂:灰,灰黄色,饱和 ,稍 中密,含云母,局部夹有薄层粉质粘土。 层厚 米。 28 层层状粉土:灰,青灰色,饱和,稍密,呈互层状,单层厚24mm,层间夹厚 12mm 粉质粘土,呈互层状。 层厚 米。 3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含云母、细小贝壳及少量有机腐殖质。 本次勘探已控制最大层厚 米。 本工程初步设计阶段以 21 层作为天然基础持力层,以 层作为状基持力层。 我院建筑、电气、水道、暖通、动力、热力、总图专 业提供的设计条件。 国家颁发的有关规范及施工验收规程,全国及省有关部门颁发的标准图集。 结构设计 主厂房:长 120m,宽 50m,檐口标高 ,为两层建筑,局部(包括夹层)为三层建筑,层高分别为 , 6m。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屋)面为现浇肋形板,基础为桩基,采用预应力砼管桩,墙基为条基。 厂房间及厂房中间设置伸缩缝。 29 给水排水 设计依据 1) 有关设计规范 2) 政府部门批准的文件 3) 业主及本院各专业提供的条件 设计范围 本工程的设 计范围为二期工程范围内的给水、排水、消防 (见消防篇 )等。 室外给水设计 1)水源 二期工程用水水源来自 XX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自来水管网 ,供水压力≥。 本工程从十六号路上的 S1 管上接一根 DN200 的自来水管进入厂区,给水管在一期工程已建成。 2)水量 本期工程用水详见水量平衡图,最大小时用水 ,一天用水 500 m3。 3)给水系统 本工程给水系统流程为: 自来水 生产水池 1500m3(消防水池) 水泵 二期生产水池200m3( 兼作高位消防水池) 输水管 各用水点 30 生产与消防蓄水池在二期楼顶合建,共 200 m3,其中消防用水 50 m3。 生产供水泵选用变频水泵,可根据用水量的变化自动调节供水量。 4)循环水系统 本工程循环水主要为空调服务,流量为 40 m3/h,系统流程为: 自来水 冷却塔 水泵 冷水机冷却 为保证系统水质,采取水泵出口设电子除垢仪及定期排污的水处理措施。 5)纯水系统 本工程纯水主要为生产服务,流量为 13 m3/h, 系统采用二级反渗透加混床的处理方 式,可保证纯水的水质。 6)消防系统 详见消防篇。 5. 4 室外排水设计 1)现有排水系统 在厂房南面十六号路上已建有污水井和雨水井,污水井编号为 W421,管径 d300,管底标高。 雨水井编号分别为 Y401, Y421,管径 d600,管底标高分别为 和。 2)排水量 本工程污水排水来自污水处理站,本 工程排水量为 280t/d, 二期工程污水加入一期污水排放管道一起排出。 31 3)本工程采用暴雨强度公式 (1+) q= 重现期采用 1 年。 ( t+) 4)排水系统 本工程排水系统采用清污分流的原则设计。 雨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南边十六号路雨水检查井。 生活污水经三隔式化粪池处理后,生产有机污水排入污水处理池处理站生化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生产含铜污水经污水处理站物化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排放。 5)排水管材及接口 室外排水管 d〉 400 采用钢筋砼管,水泥砂浆连接, d≤ 400 采用加筋 UPVC排水管,橡胶圈连接。 6)污水处理 ( 1) 污水 处理( 序 号 污水种类 I 期排放量(t/d) II 期排放量(t/d) 1 显影、去膜污水 200 80 2 含铜水洗污水(包括酸碱污水) 460 120 3 生活污水 190 100 4 水洗水 650 200 5 合计 1500 500 32 ( 2)污水水质 序号 污水种类 Ph值 CODs(mg/L) BOD5(mg/L) 重金属( Cu)(mg/L) 1 显影、去墨污水 11~13 10000 2 含铜水洗污水 3~6 153 3 水洗水 5~6 4 生活污水 6~9 400 250 (3)处理措施 综合以上污水水量及水质,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污水和 3污水性质比较相近,混合后采用生化方法处理。 2污水采用物化方法处理。 处理工艺详见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附图 52) 现有生化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为 710t/d,已考虑 I 至 II 期生产规模的显影、去墨污水及生活污水水量,物化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为 1900 t/d,可处理Ⅱ期产生的污水。 ( 4)污水处理后预期达到指标 污水处理后 GB89781996 中一级标准。 PH=6~9 COD Cr≤ 100mg/L, 总铜〈 ./L SS〈 20mg/L。 33 (5)主要建构筑物 现有 污水处理主要建构筑物如下: 序 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