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枯萎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麻枯萎病又名半边黄,一般情况下发病率为 5%10%严重发生时发病率可达30%以上,致使种子不成熟、籽粒瘦瘪,并在收获前炸落,对产量影响很大。 一、病株症状苗期发病时,全株猝倒;后期发病时叶片由下向上逐渐枯萎。 受害根部半边根系变为褐色,并顺延茎部向上发展,使相应的半边茎部呈红褐色干枯的条斑,潮湿时病斑上出现一层粉红色的粉末,病株茎的导管或木质部呈褐色;病株下部叶片先萎垂,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受病的植株的半侧的叶片呈半边黄的现象,以后逐渐枯死而脱落。 植株发病后,由于病菌在导管中繁殖而妨碍了水分、养分的正常运转,导致植株枯萎而死。 同时病菌侵入植株后,产生镰刀菌酸毒素,并被上行液流带 2、动,散布到植株叶片内,杀死维管束周围的细胞,并破坏叶绿素,因而引起叶片变黄。 病株易早熟,蒴易裂,籽粒多瘦瘪,收获前易炸蒴。 二、发生规律病菌主要潜伏在种子表面或内部越冬,同时又能在病株残体上长期潜伏于土壤中。 病菌多从根尖和伤口侵入,有时也侵染健全的根部,由于病株残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多年连作,病害则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此病于 6 月始发,8 月上旬为发病盛期;土壤湿度较大时发病严重,特别是瘠薄的砂壤地发病较为严重。 因为病菌生长最适温度 30。 三、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河南的驻芝一号、驻芝二号,湖北的宜阳白、中芝五号等品种,但要因地制宜的推广种植;合理轮作,实行与禾谷类作物 45 年轮作制;在播种前种子用 硫酸铜稀溶液浸种 30行种子消毒;增施肥料,培养健壮的植株,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为目的;防治地下害虫,田间管理时避免伤根,也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