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枯萎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麻枯萎病又名半边黄,一般情况下发病率为 5%10%严重发生时发病率可达30%以上,致使种子不成熟、籽粒瘦瘪,并在收获前炸落,对产量影响很大。 一、病株症状苗期发病时,全株猝倒;后期发病时叶片由下向上逐渐枯萎。 受害根部半边根系变为褐色,并顺延茎部向上发展,使相应的半边茎部呈红褐色干枯的条斑,潮湿时病斑上出现一层粉红色的粉末,病株茎的导管或木质部呈褐色;病株下部叶片先萎垂,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受病的植株的半侧的叶片呈半边黄的现象,以后逐渐枯死而脱落。 植株发病后,由于病菌在导管中繁殖而妨碍了水分、养分的正常运转,导致植株枯萎而死。 同时病菌侵入植株后,产生镰刀菌酸毒素,并被上行液流带 2、动,散布到植株叶片内,杀死维管束周围的细胞,并破坏叶绿素,因而引起叶片变黄。 病株易早熟,蒴易裂,籽粒多瘦瘪,收获前易炸蒴。 二、发生规律病菌主要潜伏在种子表面或内部越冬,同时又能在病株残体上长期潜伏于土壤中。 病菌多从根尖和伤口侵入,有时也侵染健全的根部,由于病株残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多年连作,病害则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此病于 6 月始发,8 月上旬为发病盛期;土壤湿度较大时发病严重,特别是瘠薄的砂壤地发病较为严重。 因为病菌生长最适温度 30。 三、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河南的驻芝一号、驻芝二号,湖北的宜阳白、中芝五号等品种,但要因地制宜的推广种植;合理轮作,实行与禾谷类作物 45 年轮作制;在播种前种子用 硫酸铜稀溶液浸种 30行种子消毒;增施肥料,培养健壮的植株,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为目的;防治地下害虫,田间管理时避免伤根,也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专利查询。芝麻枯萎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相关推荐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牛的好饲料1、芝麻酱渣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浸出物 钙 2、饲料配方及用量试喂奶牛的饲料配方及用量:青草 40 千克,豆饼 1 千克,玉米面 克,麦麸 克,芝麻酱渣 克,骨粉 克,贝壳粉 克。 对照奶牛的饲料配方及用量:青草 40 千克,豆饼 克,玉米面 克,麦麸 1 千克,骨粉 克,贝壳粉 克。 3、饲喂方法每昼夜饲喂 3 次,每次间隔时间相等。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茎栽培是芝麻幼苗期摘除主茎顶尖,利用茎基部腋芽,促其长出 2 个类似原主茎的茎秆,使一株一茎变为一株双茎,可大幅度提高结荚数,从而增加产量。 一般每亩增收芝麻 10 千克左右。 因此,双茎栽培是芝麻高产的一条新途径。 据试验,双茎栽培可比常规种植增产 35%70%。 双茎栽培法需掌握好适时打顶关。 方法是保留第一对或第二对真叶,在保留叶上部的叶片刚刚展开,节间伸长大约 5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麻怕重茬,重茬易发瘟。 这里讲的发瘟就是青枯病。 笔者近几年调查发现:芝麻重茬二年,青枯病发生率为 重茬三年发病率高达 连年重茬严重威胁芝麻的正常生长。 芝麻青枯病属细菌性病害。 在河南群众称之为黑茎病、黑秆病,在湖北、江西等地称之为芝麻瘟,严重发病地区常出现芝麻成片死亡。 该病除危害芝麻外,还侵染茄科和豆科作物。 青枯病的致病细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
51319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院 系: 电子通信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钟玲玲 职称叶哎溯列根谩噪划斧黔秋缀菇黑郁头愉习寒避色晌展卑摊梨望危瑰信匡衫父创转咬锄梦沸君憨藻隆鸣贞沼杰红媒 会讹顿宦孰禄焰宽导睁哟伟旱防淌 改变电枢电压调速 ……………… ……………… ..…………… .7基于 LabVI EW的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基于
s) 每一停驶车辆平均延误 总 延 误停 驶 车 辆 总 数 36075 s 中华 — 和平 ① 引道东: 按式( 14)计算: 总延误 =总停车数 观测时间间隔数 17 05 15 16 12 5 (辆 s) 按式( 15)计算: 每一停驶车辆平均延误 总 延 误停 驶 车 辆 总 数=16125 s ② 引道西: 总延误 =总停车数 观测时间间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