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职高专: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 厂中校 ”建设方案与管理制度; 形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指南;实现科研、服务、培训、产品化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内容 ( 1)建立“厂中校”,实现互利双赢。 与 中航黎明 锦西化工机 械 (集团 )公司 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作为 “厂中校”建设,每学期选派学生到企业实习,并由 1 名指导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培训和学生管 理。 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修订、教材编写和学生实习指导等工作。 学院每年择优推荐毕业生到公司工作。 ( 2) 深化“前校后厂”的校企合作模式 渤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是渤船重工控股的国有企业,是船用配套的重要生产基地 ,与我校一墙之隔, 具有 30 多年 “前校后厂”的 合作历史。 2020 年 5 月,组成了新的校企合作委员会,研究了新的合作方案,签署了新 的校企合作协议。 在第三学期每班选 10 名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 10 周的 生产实习,按照“一对一师徒制式”跟班介入生产,提高学生的生产经验和加工技能。 每学期派 1 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为公司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工艺难题。 公司推荐 3 名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承担 专业课的授课任务和实习指导工作,与专职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实训基地为公司加工部分民品零部件 ,如各种船用“平肩接头”。 ( 3)完善动力机械厂职能,建设“校中厂”式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动力机械厂原来承担学生实习、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任务,全 部由实习老师指导 实习。 现在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实施实训教学,将实训 6 内容分解,根据产品类型下实习任务单,在基础的车工实训中,将任务分解为外圆、内孔、切槽和螺纹等加工 ,通过为渤船重工加工法兰完成上述主要部分实训教学任务。 在专业实训中,车削工艺分解为内外圆加工、切槽和车螺纹, 铣削工艺分解为轮廓、型腔、键槽、攻丝和各种孔加工,常年为渤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平肩接头”, 包括外圆、内孔、倒角、切断和内外螺纹等典型加工特 征,非常适合 车削生产教学。 实训与生产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生产水平,又降低了学院的实习成本。 通过教学与生产 相结合使“工学交替”成为常态,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4) 通过 大赛和学生社团打造技术精英 二级(市级和院级) 技能大赛的选拔、培训和参赛已 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每年从新生中招收动手能力强 的 10 名学生组建机械 加工 社团,第一学期进行基础理论辅导,第二学期进行实操技能强化,第三学期进行技能鉴定,要求全部取得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寒暑假将社团同学选送到合作企业参与产品生产,以提高实践技能、降低培训成本。 第四学期选拔参赛选手进行专项技能培训,代表学院参加各类比赛。 通过大赛培训 促进教学改革,将比赛内 容融入到教学中,形成“层层比赛、以赛促教”的局面。 机械加工 社团学生还要在“校中厂”完成规定的产品加工和科技创新任务,高年级的社团学生可以和低年级的社团学生组成工作班组,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的职业素养。 通过培训和生产训练,真正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精英, 展示专业建设成果,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 ( 5) “ 双证书 ”的课程体系建设 为保证人才培养真正与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继续推行“毕业证 +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毕业制度, 学生在第三学期进行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车工 的中级工证书,同时部分 学生会考取 CAD 证书等,第四学期通过各级 技能大赛获得高级工 证书 ; 《 普通机床机械零件加工 》、《液压与气压传动》 、《金属切削机床》三 门核心课程实施“ 双证书 ”的教学改革,将机床操作工、 机床装调维修工岗位资格标准融入相应课程,学完课程后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岗位职业标准和技能鉴定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资金 投入 预算, 见表 31。 表 31 资金投入预算 表 序号 建 设 内 容 项目负责人 完成日期 资金投入 (万元) 1 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管理制度和激 张向阳、赵承义( 企业) 1 7 励、保障措施。 2 建设“厂中校”和“校中厂”。 张向阳、赵承义(企业) 1 3 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张向阳、赵承义(企业) 1 合 计 3 人才培养模式 与课程 体系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 1)建设任务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是依托装备制造业,校企深度融合,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加工设备使用与维护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重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创建“引产入教、三层次、四学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模式,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 2)建设内容 ①深入相关行业企业对本 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确定本 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能力标准。 ② 与渤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中航黎明锦西化工机械(集团) 公司合作,积极探索“引产入教、三层次、四学段”人才培养模 式,完善本 专业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长效机制。 ( 3)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见表 32。 表 32 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表 序号 建 设 内 容 项目负责人 完成日期 资金投入 (万元) 1 与渤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锦西化工机械厂 合作,确定“引产入教、三层次、四学段”人才培养模式 刘祥伟、郝春玲 、 陈文杰 (企业) 1 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长效机制。 刘祥伟、郝春玲、 陈文杰(企业) 1 3 总结人才培养模式首次运行完毕的成功经验,形成良性互动、校企双赢的长效运行机制。 刘祥伟、郝春玲、 陈文杰(企业) 合 计 2 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基于生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 3 门,编写校本教材 2 部,建成专业教学资 源库与优质核心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采用教、 8 学、做一体化实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基于相关 职业岗位标准的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 (1)进行企业调研和就业岗位群分析,确定典型工作岗位 根据深入企业进行专业调研,罗列出工作岗位 ,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 (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对各工作岗位分析,提炼出 专业典型工作岗位 见 图31。 图 31 专业基于能力提升的岗位分析 (2)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找准职业能力。 对岗位所包含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 确定 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 程体系开发理念,将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初步划分 为典型工作任务。 (3)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对现有职能任务进行重新调整,对现有课程进行重新整合,重新划分 各门课程边界,形成新的学习领域课程。 (4)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 根据对学生 主要就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立了《 普通机床机械零件加工 》、《液压与气压传动 》 、 《 技术切削机床 》 3 门课程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 在教学安排上,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将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核心课程,安排实 习 专用周和职业资格鉴定周,以保证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建设过程中,制定 3 门优质核心课程的 课程标准、 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编写校本教材,制作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将相关教学材料上传至学院网络教学平台。 零件加工方向 设备装调方向 机床 操作 零件加工工艺 数控编程加工 生产组织与管理 设备装配与调试 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 设备销售 设备售后服务 技术专业 工作岗位 专业指导 委员会 调研分析 9 (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采用以现场教学为主体的 “ 教、学、做 ” 一体化教学法,加强学生 “ 产品生产现场 ” 的岗位训练;完善质量考核与评价办法,增强学生质量、成本和效率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态, 如 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数控编程与加工过程的虚拟模拟、校外兼职教师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远程视频教学与技术支持、利用虚拟软件进行数控机床的电气连线与机械装调等,起到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6)建设与课程体系相适应 的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 式 按照“引产入教、三层次、四学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用 2 个班级交替进行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实现工学交替。 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到三年级毕业技能培训不断线; 实训基地设备运行常年不断线;各专业的班级技能培养交错进行;将企业真实产品引入课堂,配合知识点下工作任务单,使 用真实产品培养学生技能。 教学组织安排在实施 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与修改,使之适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二 年后成为常态化运行。 (7)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探索体现岗位职业能力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突出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采取理论笔试、技能考核及行业打分相结合的多样化手段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 如《 普通机床机械零件加工 》等学习领域课程,以学生日常项目教学和技能考核为重点,包括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考核三项,包括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与评价。 建设进度与资 金 投入 预算见表 33。 表 33 船机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内容 负责人 参与人 建设 进度 资金投入 (万元) 1 普通机床机械 零件加工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设计 刘祥伟 陈文杰 李 琦 杜世法 8 2 液压与气压传动 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理论、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典型系统液压 郝春玲 梁 柱 刘祥伟 王 震 黄志坚 8 3 金属切削机床 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结构、制造、维修方法 李 琦 刘 强 郝春玲 刘 强 8 合 计 24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保障体系 建设 重新构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与质量保障体系; 10 不断完善校企共同参与、以教学系部为重心的“院 系 学生”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运行机制, 企业专家对学生专业技能按照岗位标准进行打分,并通过定期召 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与问卷调查等方式请行业企业对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与要求;逐步 完善 教学 质量管理 组织机构 与保障体系, 进一步 建立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信息化运行平台 ,以实现人才培 养质量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探索体现岗位职业能力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突出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 建立企业、行业协会、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采取理论笔试、技能考核及行业打分相结合的多样化手段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 专业 教学资源库建设 ( 1)建设任务 建设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专业教学网站与教学资源库,通过库内的各种课件、视频、习题库、学习资料等各种教学资源,支撑核心课程的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课程的学习与学习内容的获取,为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开展提供支持。 ( 2)建设内容 ①专业教学网站建设 专业教学网站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专业基本情况 介绍 、课程情况、 教学团队情况 、 实训 基地 情况、科研 与技术服务 情况、 技能大赛情况、 学生情况 、公告通知、专业论坛等,使专业教学网站成为展示专业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能力的窗口与平台。 ② 教学资源库建设 将本专业的 2 门优质核心课程 《 普通机床机械零件加工 》、《液压与气压传动》建设成为网络课程 ,将课程的 课程标准、 教学文件、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 、实训指导书 、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上传至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 方便学生随时随进行课程的学习。 同时网 络课程设、建有课程论坛,师生可利用论坛进行课程学习的交流与问题的讨论,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建设与本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库,库内包含见培训 /认证 资源库、技术服务资源库、专业素材资源库等分库。 通过库内的各种课件、视频、文献、学习资料、企业案例等各种教学资源,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支撑核心课程的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 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为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开展提供支持。 本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见表 34。 11 表 34 教学资源库建设一览表 序号 分库名称 主要内容 负责 人 1 培训 /认证 资源库 国家行业标准 企业培训 资料 师资培训信息与讲义 职业资格认证 标准与题库 李琦 2 技术服务资源库 企业新技术新工艺 专家信息及其研究动态 企业技术难题解决方案 王睿 3 专业素材资源库 视频资源 、虚拟 模型资源 动画资源 、 多媒体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