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薯要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1、薯出窖后的处理:根据甘薯栽插期计划要求,向前递推 40 天左右,种薯选晴暖无风天气集中一次出窖。 在温暖向阳处稍加干燥去潮,并按上床要求分级挑选。 优良种薯应是外观直顺、光滑,单块重 150250 克。 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溶液中 2025 分钟消毒,同时去除内部感染线虫,外观无法判别在水中上浮的薯块。 浸过的薯块捞出、晾干后运入温室加温,准备上床。 2、作畦及电热线布置:甘薯育苗的温室结构同于一般的瓜菜育苗温室。 在种薯上床及作畦前 710 天扣膜增温。 温室内按宽 左右,南北向作畦,畦深1015 厘米,畦埂宽 2530 厘米,畦底上水取平。 水溶后按 810 厘米间距蛇形铺设电热线,电热线两端外露连接电源和温 2、控器。 电热线上铺盖 12 厘米细沙,隔离种薯接触电热线。 3、种薯排放:从畦的南端开始排码种薯,薯块与地面呈 4550 度角斜放。 种薯原来向茎的一端向上,前后之间交错,后压前 2/3 的长度。 排放薯块在畦面的高度保持上齐下不齐,以保证出苗整齐一致。 码完薯块的畦面,上撒细沙,灌缝并覆盖,覆盖厚度 23 厘米,上面刮平。 4、管理(1)、湿度:甘薯床面用喷壶浇水,防止水流漫灌破坏畦面平整。 浇水量以浸透沙层,接通地表,保持薯块湿润为限。 防止水量过大,造成下层过湿,沤烂种薯。 床面表土要见干见湿,一般 57 天浇水一次,视情况而定。 采苗前 12 天停止浇水,防止采苗伤口感染。 (2)、温度:种薯上床到幼芽萌动 3、约 78 天。 幼芽长出要 10 天左右。 这一段时间要保持床温 3536为好,超过 37以上会抑制发芽。 高温不但利于种薯发芽,而且利于部分伤口的愈合,防止感病。 幼苗出土以后,减少通电时间,关闭风口调控温度逐渐降到白天2025、夜间 16。 采苗前打开塑膜,温度降到 20或稍低练苗并促进幼苗健壮。 (3)、幼苗促控:幼苗出土到采苗 2530 天的时间,主要通过水、温、气的调节进行促控,降低室温,减少供水,通风透气抑制过快生长,促进健壮等。 采过头茬秧苗后,种薯的营养已有了较大地消耗,要适量追加肥水,苗高4 厘米时结合追肥浇大水一次。 方法是先用清水泼洒苗床,再用 3%尿素液或 5%硫酸铵液泼浇,再用清水冲洗后继续保温增温,使床土绝对含水量保持在13%15%,温度 30左右。 苗高到 20 厘米左右时及时练苗、采苗。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