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仿野生大田栽培新技术内容摘要:

1、荪是我国的传统特产,肉质脆嫩,食味佳美,营养丰富,并具有保健作用。 过去竹荪栽培以竹木为培养料,周期长,产量低。 近年来通过对菌株的不断驯化选育,已筛选出适合在野草、农作物茎秆、下脚料上生长的萆生竹荪新菌株,现将其栽培和制种新技术介绍如下。 一、培养料选择与处理。 野生芦苇、皇竹草、象草、甘蔗渣、稻麦秆、谷壳、木刨花、竹屑、玉米秆、玉米芯、大豆秆、花生壳等,都可作为竹荪的培养料,多种混合或任选一种均可。 稻麦秆、谷壳应与其他硬料混合。 原料应晒干不发霉。 硬料用车轮压破后再用,把原料不断加水淋湿,堆积发酵。 每 100 千克(1 千克2 市斤)水中加入高锰酸钾 200 克、尿素 200 克、过磷酸钙 300 2、克,拌匀后不断把原料淋湿至吸足水。 淋水后把料堆成高 、宽 2 米、长不限的发酵堆。 待中心料温达 65时保持 20 小时,翻堆,前后共 3 次。 发酵好的培养料呈褐色,并带白色放射菌和芳香气味,含水量 70%,。 二、菌种制备。 配方:木屑 30 千克,农作物茎秆碎料或甘蔗渣 60 千克,麦麸10 千克,尿素 200 克,过磷酸钙 300 克,磷酸二氢钾 200 克,石膏粉 1 千克。 原料应充分干燥,混匀(化肥先溶化再拌料),混合料含水量 70%, 6。 混合料堆积发酵 3 天后翻堆,共翻 2 次。 随后装入编织袋,每袋装湿料 20 千克,上灶灭菌,100下保持 10 小时后出灶。 冷却后铺入备好的田园凹 3、形畦床。 畦床提前 3 天用 锰酸钾溶液和农药消毒灭菌灭虫。 混合料厚 20 厘米,接入二级竹荪原种,每平方米用 45 瓶。 把菌种掏成鸽蛋大,2 层菌 3 层料。 接好菌后稍压实盖土 1 厘米,上盖薄膜遮阳保温保湿,把温度调为 2028。 40天菌种穿透料后把它挖起掏成鸭蛋大作三级栽培种用。 三、栽培播种和管理。 立春过后气温 15以上时开始下种栽培。 栽培场地选择肥沃、距水源近的田园,整成高 40 厘米、宽 的畦床。 畦间留 40 厘米宽人行道,把畦床挖成深 20 厘米的凹畦形,畦的旁边事先种上玉米,长高后形成四分阳六分阴的遮阳物。 下种前 3 天畦床事先灭菌灭虫(方法与三级制菌类似)。 铺料前每平方米施 80 4、 克复合肥,浇重水后把培养料铺上,粗料先铺底层并踩实,料厚土 0 厘米。 然后播种,再铺第二层料 10 厘米厚,稍压实,再播第二层种。 第三层盖料 3 厘米,使菌种不外露,稍压实后覆土 5 厘米。 最后盖膜盖草遮阳。 每平方米用干料 25 千克,菌种 克,料菌比 101。 铺料时如料水分不够要调水。 发菌期间温度保持 2028。 待菌丝爬上土面后每 2 天掀膜通风 30 分钟。 菌丝布满土面后把地膜掀开,使菌丝倒伏现蕾。 正常温度下 60 天开始出菇。 小菌蕾期喷轻水保湿,大菌蕾期要喷重水。 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保持畦面空气相对湿度为 85%95%。 竹荪成熟伸柄撒裙时间是每天早晨 6 时后开始破蛋,因此喷水时间安排在前一天傍晚日落后。 竹荪伸柄还没有撒裙时采收。 采下的子实体剥离菌托和菌帽后,立即送到食用菌脱水烘干灶摆上烘筛排湿。 全部采收完毕,要即时脱水烘干,温度从 37开始缓升,升至65时保持 1 小时,再降至 45直至烘干,干品出灶 30 分钟后装入干净的塑料袋密封待售。 夏秋季气温高未及时出售的竹荪很易变褐色,有条件的宜寄存在冷冻库中。 出一潮菇后要补重水,使培养料保持原来含水量。 下潮菇管理同第一潮菇,一般可出三至四潮菇,生物转化率为 10%15%,每 667 平方米产干品 100 40 千克,生产周期为 6 个月。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