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栽培技术(1)内容摘要:

1、)1田间菌种制作栽培者只要购买竹荪原料,就可在田头自制栽培菌种。 12月下旬1 月初,选择田头一角,整理一个堆料育种畦床。 用杂木屑 80%,麦麸20%,作为竹荪菌种的培养料,加水 110%,然后装入编织袋内,经过常压灭菌10 小时后,取出用清水冲进袋内,让其排泄,然后拌入 1%石膏粉,堆入育种畦床上,采取 2 层料,一层菌种播种法,最后一层料面再撒些菌种,每米 2 畦床用干料 20 千克竹荪原种 34 瓶。 栽培 100 米 2 面积,只需田头制种 4 米 2,等于 25:1。 播种后用编织袋盖面,稻草遮阳,最后用竹条弓罩薄膜。 播种后每隔 35 天揭膜通风 1 次。 培育 4050 天菌丝布满料堆后, 2、即成田头竹荪菌种。 2栽培原料选择现行栽培竹荪的原料分四大类。 一是竹类:各种竹子的秆、枝、叶、竹头、竹根;二是树木类:杂木片、树枝、叶以及工厂下脚料的碎屑;三是秸秆类:豆秆、黄麻秆、谷壳、油菜秆、玉米芯、棉秆、棉籽壳、高粱秆、葵花子秆、壳等;四是野草类:芦苇、菅、芒萁、斑茅等,上述原料晒干备用。 3生产季节安排竹荪栽培一般分春、秋两季。 以春播为宜。 我国南北气温不同,应把握两点:一是播种期气温不超过 28,适于菌丝生长发育;二是播种后 23 个月菌蕾发育期,气温不低于 10,使菌蕾健康发育成子实体。 南方诸省竹荪套种农作物,通常春播,“惊蛰”开始铺料播种,“清明”开始套种农作物;北方适当推迟。 播种后 6070 天养菌,进入夏季 59 月间出菇,10 月结束,生产周期 7 个月左右。 4场地畦床整理利用苹果、柑桔、葡萄、桃、梨等果园内的空间地,以及山场树木空间地套种竹荪。 要求平地或缓坡地,近水源,含有腐植质的沙壤土。 播种前 710 天清理场地残物或杂草,翻土晒白。 果树上可喷波尔多液杀灭病虫害。 一般果树间距 3 米3 米,其中间空地作为栽培竹荪畦床。 畦宽 6080 厘米,人行道间距 30 厘米,整地土块不可太碎,以利通气,果树旁留 4050 厘米为作业道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