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产业集聚区公共租赁住房工程项目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台商工业园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睢阳集聚区概况 睢阳区产业集聚区位于商丘市南部,距城区 3 公里,北 14 从连霍高速向南延伸 公里,东起新 105 国道、西至商周公路,大致呈长方形分布,东西长近 10 公里,南北宽约 公里,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 工业集聚区划分为纺织产业园、服装加工产业园、化工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等五 个功能分区。 当前产业集聚区建设已经全面起动,正在高速、高效、科学运作。 到 2020 年产业集聚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利税、销售收入和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少要占到全区的30%,规模以上企业达到 100 家,销售收入达到 70 亿,工业增加值达到 15 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各项指标要在上年的基础上,每年以 50%的速度增长,真正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社会就业的主要领域,成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重要平台。 项目建设选址 场址选择原则 本项目建设地 址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交通便利,无不良地质地段(如溶洞、断层、软土、湿陷土等)及水文; 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对文化设施的布局要求; 15 公用工程如城市电力、上下水管网等市政设施配套完善; 场址上空无高压输电线路等障碍物通过,与其他公共建筑,不造成相互干扰。 场址选择 项目位于睢阳区古宋乡沈营村委会西营村,周围基础设施达到三通要求。 该地块交通便利,各项基础设施完善,便于物流和人流,且水电、通讯条件较好,适合于项目建设。 16 第四章 总体规划与平面设计 总体规划 设计依 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 3)《商丘市 城市 总体规划》 ;( 20202020 年) ( 4)《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01999); ( 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2020); ( 6)其它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设计原则 ( 1) 人本 ——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 2) 自然 ——贯彻 “尊重自然 ”与 “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在充分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贯彻生态原则、文化 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优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经济效益显著和个性鲜明的居住空间。 将大自然的环境空间最大限度地引入住区环境。 ( 3) 经济 ——作为住宅区,道路、建设等都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尽量减小土方建设量,利用高差进行整体设计。 17 ( 4) 文化 ——体现 睢阳区 特有的文化底蕴,发展地域文化,使之与现代生活进行充分融合。 既具有传统遗风,又有现代开放的人文气息。 ( 5) 融合 ——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居住行为与商业、游憩行为融合,建筑与绿化的融合。 ( 6) 科技 ——强调高科技在建设、管理和生 活中的运用,以科技为向导,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注重物业管理。 ( 7) 安全 ——针对不同出行设置道路及出入口,避免交叉干扰。 加强物业管理,确保居住的安全性。 设计理念 以 “ 人本、自然、文化、经济、融合、科技、安全 ” 为中心原则,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为居民塑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打造人、自然、文化、科技的共生与共创,营造诗情画意的现代人居环境。 强调全区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绿化系统、 活动空间分布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统一整体。 18 在兼顾整体性的同时强化小区规划的相对独立性,包括:功能、规模与组团景观。 以环境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规划区块范围内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大的开发规模,以小型广场、园林、水系、绿带、中心绿地及标志性公共建筑等内容为载体,点、线、面互为串联,全方位营造高品位居住环境。 规划、建筑及景观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化与时代特色。 在整体风格协调的前提下,各类建筑具有清晰的可识别性,尤其是资源分享尽量均好。 尽量考虑经济性及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尽量 创造良好的空间及景观环境。 为更好体现住户的利益,尽量满足均好性,并在均好性的基础上做到适度的独好性。 总体布局 项目用地在总平面布置时把建筑顺应地块形状平行布置。 相邻建筑间距采光面较大,满足防火与日照间距,形成较好日照条件。 项目规划 层高为六层,租赁房每套面积 58 平方米。 配电房、 物业管理 和 综合配套 等 小区公用生活设施建设在小区较为空旷的部位,便于小区居民的使用和小区的综合管理。 整个 小区 四周为绿化带,有效隔离县城噪音,创造一个优美、和谐、安静的居住环境。 19 本项目 总占地面积 50 亩(合 ㎡ )。 住房 总建筑面积为 ㎡ ,其中:公共租赁住房 ㎡ , 提供公共租赁住房 862 套,每套 58 ㎡ ;服务用房面积 ㎡ ,主要包括厕所、泵房、物业管理、煤气调压站等。 同时配套建设给排水、绿化、道路广场等配套设施。 该 项目 建筑密度%,容积率为 ,绿化率为 %。 表 41 主要用地指标 序号 名 称 单位 规模 备注 1 规划用地面积 ㎡ 50 亩 2 建筑总面积 ㎡ 51000 公共租赁用房 ㎡ 49996 每套 58 ㎡ 服务用房 ㎡ 1004 3 容积率 4 绿化率 % 35 5 建筑密度 % 6 居住户数 户 862 7 总投资 万元 5000 20 平面设计 功能布局 本项目设计将住宅、住区的生活服务设施作适当的集成,在满足人与社会交往的同时,有效消化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从而进行合理的分区及布局。 住宅部分。 采用六层一梯多户类型,把住宅与绿化有机的结合在一体,住户充分享受阳光、空气、绿地的舒适居住环境。 小区建设根 据规划区的地形、特点,以及建筑物布局的特色,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区的相互融通。 广场、公建的结合体,形成小区的景观休闲中心,并享受中心景观的渗透。 广场、绿地、景观小品、公建共同形成美丽的花园。 交通组织 道路设计原则 ( 1)统一性原则:遵循组织交通,合理分区,创造景观的三统一原则进行路网规划。 ( 2)便捷性原则:以主导性为主的道路尽量直达,达到环境的完整性。 ( 3)经济性原则:坡地道路应尽量结合地形处理,尽量减少土方工程,保证便捷的基础上,尽量沿等高线设置。 ( 4)合理性原则:道路走向 顺应地势,并避免住宅前后 21 无路的不利局面。 ( 5)舒适性原则:道路与环境相结合。 邻水穿林,曲折幽静,对景生情,营造停留空间。 交通道路体系 小区主干路宽 ~ 米,是进出小区的通道,宅前路宽 米,采用尽端路,防干扰,防穿越。 中心绿地内设人行游步道,彩石铺砌,是居民日常休息的场所。 空间构架 整体空间布局依据设计要点,居住建筑层数较为均匀。 整体空间是以绿地的大空间逐渐渗通到宅前的绿化中,再向下逐渐过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的空间体系。 绿化结构 全区贯穿以绿化为主体的户外空间特征 ,从入口到组团绿地,到宅前绿地,处处营造一种绿的氛围。 小区的组团绿化通过一定的绿化景观通道与中心绿化相结合,做到空间渗透。 活动空间 小区内部的活动空间主要有三大类;公共活动空间、儿童活动场及老年休闲活动场。 公共活动空间分为两个层次:一为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入口广场,公建广场,二为小组团分隔带绿地活动区与 22 宅间活动区。 两者形成连贯的体系,相互渗透,满足不同的活动需要。 儿童及老年活动场地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开布置,满足一定的服务半径,内部布置活动器械和场地。 23 第五章 建筑结构设计 与公用工程 建筑设计 设计依据 (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20); ( 2)《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2020); ( 3)《公共建筑设计节能标准》( GB 501892020) ; ( 4 )《 城 市 道 路 和 建 筑 物 无 障 碍 设 计 规 范 》( JGJ 502020); ( 5)《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01999);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 GB50108093); ( 7)国家、省、部相关法令、法规。 建筑功能布局 规划设计注重 整个小区在建筑体量、空间尺度等方面的协调,对总体布局进一步优化,并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 本项目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兼顾满足周边现状住宅的日照要求。 整个小区现代、简洁、大气、且内部空间经济实用,为小区创造整体的空间形象,各空间围而不合,自然过渡,整个小区绿化面积非常宽广,景观空间开阔、丰 24 富多变。 无障碍,节能及环保设计 无碍碍设计 小区出入口处设有消防坡道兼做无障碍坡道,在每栋住宅楼入口处都设有无障碍坡道。 建筑节能设计 本项目在施工图阶段要进行节能设计,符合国家及地方节能要由。 要 优先选用国家推广的环保节能建材。 ( 1) 外墙轮廓线尽量整齐。 ( 2)采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系统与建筑立面设计一体化,充分利用太阳能。 ( 3)外墙保温采用 70 厚聚苯板,满足住宅 65% 的节能标准。 节水、节材、环保设计 ( 1)屋顶、道路和绿地雨水收集:将收集的雨水进行沉淀、过滤、生物处理等工序后,清洁水用于景观用水。 ( 2)在绿化布置上和路面、广场的设计中,尽可能少用硬质铺装,同时,采用透水砖等绿色建材,增加雨水渗透的机会,并补充地下水。 ( 3)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形式,维护结构采用轻质混凝土砌块,降低结构 和建筑物的重量,减少承重构件的尺寸, 25 降低钢材和混凝土耗费,采用新型复合材料,减少材料的耗费;不采用含粘土成分的建筑材料,不采用国家明确禁止和不推荐采用的建筑材料。 采用如铝合金、钢、玻璃等可再生材料,减少不可降解材料如砖、 PVC 等材料的使用。 ( 4)环保设计 采用替代矿物能源的新能源如太阳能,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施和环境污染。 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减少垃圾,设计时考虑回收和利用,尽量采用可回收的材料。 垃圾处理采用分类投放、集中处理方式,减少环境污染的可能。 本项目在施工图阶段要进行环保及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设计,充分利 用地形地貌,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同时要达到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建筑空间造型 本项目设计力求与周边建筑、环境协调,对项目周围环境做详细的调查研究,造型设计时力求创造一个曲折动人的立面效果。 空间设计上力求现代新颖、简洁美观,色彩上也与周围的色彩、及建筑相协调。 主要通过住宅单体本身的体量变化,以及住宅群体高低错落变化塑造住区整体印象;细部处理利用南向凸窗、空调机位,窗台洞口处理、仿砖涂料的砖纹排布等一系列精致化设计体现一定的建筑品味,不过度设计,立面元素忠实反映平面功能;建筑色调以暖灰色、 26 咖 啡色为主;材料选择上不选用易脱落的面砖,使用技术和效果都能保障的仿砖涂料。 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本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国家颁发的现行规范、标准: (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20); (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 ( 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20); (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 (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20); (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 8)《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活荷载标准值: 住宅 ㎡ ;卫生间 ㎡ ;上人屋面 ㎡ ;通风 KN/㎡。 地下室顶板室内考虑 10KN/㎡ 施工堆载;地下室顶板室外考虑覆土及活荷载 ㎡。 填充墙按容重不超过 10KN/㎡ 的轻质砌块考虑。 27 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值 W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50 年一遇 );W0=㎡ ( 100 年一遇)。 风荷载体型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及风振系数按荷载规范采用,地面粗糙度为表 C 类。 基本雪压 S0=㎡ ( 50 年一遇); S0=㎡ ( 100 年一遇)。 地震作用 本工程场地抗震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