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栽培平菇如何优质高产内容摘要:

1、常发生平菇胡桃病,钮扣病等毁灭性的病害,轻则减产 50,重则绝收,给茹农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改变传统的栽培技术非常重要。 1 选用抗病品种经试验对比,选择科大黑平、西德 99 既抗病又高产;其次是江都 5526,新依 1 号。 2 配制高产培养基推荐配方为:棉子壳 75、玉米芯 15、麸皮 7、生石灰3、磷二铵 050,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010,料水比 1:170。 主料棉子壳中加入 15碎玉米芯(花生粒大小),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增加料的透气性和吸水能力,有利于菌丝健壮生长。 适量的麸皮能补充有机氮源和维生素,增加出菇后劲。 适当提高料水比能保证料内的湿度,延长出菇时间,增加出菇量。 3 培育 2、健壮菌丝选用 22 厘米 米短聚乙烯出菇袋为宜。 养菌室要提前熏蒸灭菌,接种量以 15为宜。 当菌丝封面后用刀片在两端划口增氧,菌丝长到培养料的 12 时,用直径 2 厘米的尖棒均匀扎 2 个透气增氧孔,从一头扎到另一头,可大大加快菌丝生长,15可发满袋。 4 菌袋、泥墙两段出菇41 菌袋出菇长满的菌袋有部分现原基时即可入棚出菇,菌袋不用开口,也不挽起薄膜,让菇从增氧孔自然长出,以免散失袋内水分。 待子实体长到 3 厘米以上时,每天上午 10 时左右可直接往菇面上喷 1 次井水便可。 待子实体长到八成熟时采收。 实践证明,只要拌料时适当提高培养料的含水量,出一、二茬菇期间一般不用向袋内注营养水。 42 泥墙 3、出菇将出过 1、2 茬菇的健壮菌棒进行脱袋。 选择沃土取出曝晒,并拌入 005尿素、050磷肥、1生石灰加水和成营养泥。 一层菌棒一层营养泥垒倒高 120 米左右,两排菌棒组成一道泥墙。 两排菌棒底层间隔的缝用沃土填实后在上面筑一道蓄水槽,墙两边用营养泥抹缝。 依次筑第二道菌棒墙,两墙间距 60 厘米。 这样只需依靠水槽内营养水的慢慢渗透滋润就能保证菌棒的出菇湿度(营养水配方;磷酸二氢钾 005、硫酸镁 003、葡萄糖050、磷二铵 030)。 槽内水原则上菇多水多,反之则少。 该法既省去了用补水器袋补水的繁杂工序,又避免了水淹菌丝降低生活力,再加上封口泥的保护,菌坯很少有病虫危害。 43 注意要点每茬菇采完后,一定要保持料面湿润,如发现干燥,应喷水补湿然后用薄膜覆盖,待形成原基后,再揭去薄膜,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85以上;每茬菇采完后浇 1 次营养水;水槽中如出现漏洞要及时用沃土填满。 若墙面封口泥出现裂纹,应及时抹严。 另外,菌墙上长出的平菇个大肉厚,采收时应用刀割,不要硬掰,以免损坏菌墙。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