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某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案 规划设计原则 (1)崇尚生态原则:充分考虑校区的自然水体环境和文化特色 ,从营造高效的生态环境的高度出发 , 塑造生态型的新校园。 (2)文化导入原则:加强文化设施的合理配置 , 在功能设计、整体环境等方面体现前瞻性和现代化特色 , 使文化与现代化达成有机的统一 , 建设现代化、数字化校园。 (3)高起点、 高标准原则:结合当今规划学科的最新理念与表达成果 , 以建设全国一流的 , 面向新世纪的花园式学校为目标 , 体现XX 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特征。 (4)以人为本原则:强调校园、人、环境和自然的共存与融合 ,充分考虑人的活力需求 , 创造人性化的交往环境。 建设构想 总平面规划体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精神 , 既有浓厚的文化气氛 , 又是安静的学习园地。 学校的主入口处设在北面 , 紧邻 桃江 路 ,整个校区以主入口为轴线 , 进入校门为 200 米的环形运动场 , 供师生举行各种规模的活动使用。 教学楼 设在 校区南部 , 东部为 图书、行政综合楼。 道路交通 是以加强内部功能组织和便利内外交通联系为原则 , 有效地实施局部人车分流系统 , 道路两侧组成绿化带。 校园内充分考虑了汽车与自行车的停放问题 , 汽车停放采用地面植草砖车位的方式 , 就近分散安排于各功能区附近。 自行车的停放也采取就近安排的方式 , 分散设置于各功能区的主要入口附近 , 采用自行车棚与半地下自行车库相结合的形式停放。 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规划用地 20 亩 , 总建筑面积为 6224M2, 其中:教学 综合楼 3661M2, 图书、行政综合楼 2563M2, 200 米环形跑道运动场 1 个 ,篮球场 1 个 , 其他附属设施建设:校门、围 墙、绿化广场、锅炉房等。 项目建设的标准 本项目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参照新建项目的标准和要求进行。 设计标准 (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9986);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xx);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xx);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 20xx);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10- 20xx)。 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 荷载标准 (1)建筑荷载 2KN/m2; (2)雪荷载 ; (3)风荷载。 材料 (1)混凝土:基础垫层为 C10, 梁、柱、板为 C25; (2)钢筋:用 HP235(Ф)或 HRB335(Ф); (3)墙体:均用 MU10 烧结普通砖 , 砂浆在标高 177。 以下用 M10泥砂浆 , 在标高 177。 以上根据楼层高度用 MU10 或 MU5 混合砂浆。 第 六 章 供 配 电 供电及负荷计算 本项目采用二级负荷供电 , 主供电电源就近接入 , 低压出线采用( ZR—) YJV—, 电缆须满足 100%负荷的要求。 该项目 建筑面积 为 6224M2, 按 15W/m2 计算 , 同时系数按 测算 , 则以上建筑用电负荷为 75kw。 由于要适应夜间学习的需要 , 需设置室外照明灯具 , 其用电负荷约为 50kw。 设备装机容量约 108kw, 同时系数按 kc= 测算 , 则动力用电负荷为 86kw。 整个计算负荷为: 75+50+86=211kw 根据电业局的有关要求 , 按功率因数 cosφ= 计算 , 则变压器的容量: s=211/=234kvA , 考虑到白天和晚上用电的互补作用 ,负荷调节及变压器捡修的需要 , 故 选用一台容量为 240KVA 的双绕组无励磁调压变压器供电。 低压配电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为主 , 混合式为辅。 低压配电设备选用抽屉式 MHS 型配电屏 , 低压电容补偿选用与 MHS 配套的带自动调节 COSφ 装置 , 以保证 COSφ≥。 短路保护装置 , 选用高断流能力的断路器 , 设备的过载或断相采用全保护器进行保护。 消火栓泵 , 生活水泵、通风机等设备 , 均采用自动控制 , 远距控制和就地控制等三种控制方式。 线路采用全塑铜芯电缆 VV—1KV 型和导线 BV—450V/7500V。 线路敷设根据线路多少来选择敷设方式 , 线路敷设原则:既经济 , 又安全可靠。 照明 (1)照度标准参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 (2)室内照明线路:照明箱至各用电点采用 BV—450/750 型铜芯塑料线穿阻燃硬塑管在板内、墙内暗敷。 (3)室外照明线路:采用 YJV—,室外照明灯具要求作局部等电位处理。 教学楼、图书阅览室、教师办公室等照明以 300LX 为宜 , 选用高亮度、不眩眼的高效优质照明灯具 , 教职工宿舍、学生公寓也以其特点 , 按以上原则设计照明。 防雷接地 (1)防雷等级为 二级。 (2)利用建筑主要结构钢筋连成整体式避雷网。 (3)建筑设置避雷带 , 防雷直击。 (4)利用建筑物基础作为接地 , 接地电阻小于等于 1 欧姆。 (5)配电室低压工作接地电阻小于 4 欧姆。 弱电工程 (1)学校设有广播系统一套 , 在办公楼、教学楼走道内及教室内设 3—5 个扬声器 (分线路控制 ), 运动场设高音扩音器 , 正常时播送通知、信息、广播操、校园广播 , 兼作紧急情况广播。 (2)学校设校园网传输系统一套 , 监控系统一套 , 在宿舍、办公楼及教室设接驳 , 用于电化教学及远程教学。 第 七 章 给 排 水 给水 本项目 给水由建设区域 内 已 有的给水 系统供给 , 由供水 主管上接DN100 的给水管至建筑物 ,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布局分支到各个取水点 , 建筑物内外设置消防栓和消防泵及喷淋泵。 消防用水管道末端常压应大于 公斤。 排水 (1)排水体制采用污水、雨水分流制排放。 (2)污水排水 A、室内排水系统:室内排水采用单立管排水系统 , 室内污水经排水管道接至室外 , 本项目每天污水量约为 560m3。 B、室外排水系统:本项目生活污水由管道收集后经化粪池处理进入排水管道 , 其他污水经处理后进入排水管道 , 统一 排入城市排水管道。 (3)雨水排水系统 A、屋面雨水 :由雨水斗收集屋面雨水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井。 B、室外场地雨水:由雨水口收集 , 雨水口每隔 10m—30m 设置 一个 , 屋面雨水及室外场地雨水经室外雨水井及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城市雨水管道或附近水体。 第 八 章 环保与消防 环保 项目污染源 本项目产生污染物较少 , 污染源主要来自餐饮、生活废水、生活废弃物、机电设备运输噪音及施工噪音和粉尘。 环保措施 (1)废水处理 本项目废水如生活水 和餐饮废水等经陨没、沉淀后排入下水道。 (2)设备废油处理 数控设备和机电设备有少量养护用油 , 主要采用机内循环使用和室内回收利用 , 不向外排放 , 无废气。 (3)生活废弃物的处理 每栋大楼设置垃圾箱 , 并配备勤杂工人清扫垃圾 , 保持校园卫生清洁。 垃圾采用袋装垃圾汇总 , 建立垃圾转运站 , 定期清运至垃圾场处理。 (4)施工中环境保护 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采用低噪音设备 , 配减震装置 , 必要时采用隔音建材 , 对施工中产生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需加隔声装置。 对施工中产生的粉尘 , 拟采用喷水除尘。 (5)绿化 校园绿化率达到 36%。 包括广场 、绿地、生态植物园、运动场绿 地、道路绿地及建筑旁绿地。 精心布置的绿化带形成有机的绿化系统。 整个校园基本不露黄土 , 构成一个绿树成荫、优美雅静的学习环境。 消防 本项目按《建筑防火设计规划》要求进行设计 , 并由消防部门进行检查验收。 考虑以下消防装置及措施: (1)总平面布置结合城市规划 , 按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要求 , 建筑物周边留设环形道路 , 留出防火间距 , 消防通道 , 满足消防操作和人员疏通。 (2)单体建筑均按土建、电器、给排水等国家、省、市颁布的消防规范进行设计。 建筑物内配备干粉、泡沫灭火器。 图书馆书库安装消防 自动监测报警系统 , 每层均设置乙级防火门。 建筑物内设消防栓 ,户外设两个取水消防栓。 消防用水进水管管径 DN100mm, 常压大于, 保证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