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农注意灭虫内容摘要:

年我省小麦吸浆虫常发区域虫源基数普遍回升,多数地方是近年来的最高值,预计全省发生面积约 450 万亩。 有关专家建议,“两期”(小麦抽穗扬花期与吸浆虫成虫羽化盛期)吻合度高的田块确定为防治对象田。 该站调查发现,小麦吸浆虫常发区淮北中部及沿淮地区虫口基数较近年同期偏高,目前沿淮及淮北西部地区小麦吸浆虫发育进度明显快于东部地区。 成虫羽化盛期与中、晚熟小麦品种抽穗扬花期吻合程度较高。 各地调查发现,中、晚熟小麦品种抽穗扬花期沿淮及淮北西部在 4 月 1820 日,淮北东部为 4 月1822 日,与吸浆虫成虫盛发期吻合程度较高。 同时,气候条件有利于吸浆虫化蛹羽化。 省植保总站建议鉴于今年小麦吸浆虫局部地区虫口密度偏高和不同地区发生期差异大的情况,建议农户要视虫情、苗情和天气开展防治。 虫口基数低的地区,实施主治成虫;虫口基数高的地区,实施主治中蛹、补治成虫。 农户淘土调查发现,每样方有虫 5 头,或手拨麦一眼可见 35 头飞翔的成虫时就可以进行防治。 针对中蛹期防治,农户可用 50%辛硫磷 150 毫升或 80%敌敌畏 100 毫升拌细土20 公斤均匀撒到麦田。 用绳拉动或用竹竿拍动麦穗,使药入土,杀死虫蛹。 药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效果更好。 针对成虫期防治,农户可以亩用 效氯氰菊酯 50 毫升、48%毒死蜱 40 毫升或 80%的敌敌畏 100 毫升,加水 30 公斤于成虫盛期喷雾。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