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苗叶色异常的成因和对策内容摘要:

1、于受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各种不正常的异色苗。 为便于因苗、对症管理,现分别介绍如下:黄叶苗麦叶黄化的原因。 一是土壤干旱。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底墒不足或透风跑墒的麦田。 其特点是:分蘖出生慢,叶色灰绿,心叶短小,生长缓慢或停滞(群众称之为“缩心苗”),中下部叶片逐渐变黄干枯,根少而细。 管理要点: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碳铵 15千克。 二是缺氮。 幼苗细弱呈直立状,分蘖减少,叶片窄短。 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逐渐变黄干枯,并向上部叶片发展。 管理要点:每亩用尿素 78 千克,或碳铵2025 千克,或人粪尿 600700 千克,在行间沟施或对水浇施。 三是土壤板硬。 由于土壤缺墒少气,根系伸展困难,致使麦叶黄 2、短,分蘖不能按时出现。 管理要点:先及时浇水,再深中耕松土,以破除僵硬层。 四是播量过大。 其表现是幼苗生长拥挤,相互争光、争肥、争水,植株黄瘦、细弱。 管理要点:先抓紧疏苗,特别是地头、地边以及田内的“疙瘩苗”,要早疏、狠疏,再结合浇水,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促使麦苗由弱转壮。 五是虫害。 麦蚜或红蜘蛛危害,也可导致麦叶发黄。 管理要点:发现危害,及时用 40%氧化乐果 15002000 倍液喷杀。 红叶苗形成红叶苗的原因。 一是渍涝。 秋苗期雨水过多或麦田低洼出现渍涝危害,会使叶片变为暗红色,严重时造成烂根死苗。 管理要点:及时开深沟排水除渍,并追施少量速效肥,促苗早发。 二是缺磷。 麦苗 3、缺磷,根系发育差,次生根少而弱,叶色暗绿无光泽,叶尖及叶鞘呈紫红色,植抹瘦小,分蘖期延迟,分蘖数减少,甚至不分蘖。 管理要点:结合划锄、松土,每亩用过磷酸钙 2030 千克,在行间沟施或对水浇施,越早效果越好。 三是盐碱危害。 盐碱危害重的地块,常出现成片的紫红色的“小老苗”,严重时幼苗点片枯死。 管理要点:及时划锄增温,破除板结,抑制返盐,并适时追施冬肥,促进发棵壮苗。 翌春小麦起身时,结台追肥,灌水压盐。 四是受冻。 在冬季,气温突然降到 0以下时,麦苗受冻也会使叶片发红。 管理要点:结合划锄和壅土围根,每亩撒施草木灰 75100 千克,必要时,沟粪”,以护苗安全越冬。 紫叶苗麦苗缺硼时,茎叶肥厚弯曲,叶片呈紫色。 形成“紫叶苗”,严重时后期“穗而不稔”,对产量影响很大。 管理要点:每亩用硼砂 150200 克,与适量氮、磷化肥一起对水浇施,或者每亩用硼砂 50100 克,对水 5060 千克叶面喷施。 褐叶苗麦苗缺钾时,植株生长缓慢,根系发育差,易腐烂,叶片呈深绿色或蓝绿色,且软弱下披,叶尖及边缘枯黄,随后变褐,形成“褐叶苗”。 管理要点:每亩用硫酸钾 15 千克,或草木灰 100 千克,在行间开沟追施,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