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职责制度内容摘要:

场所在营业期间禁止动火施工; ( 八)、公共娱乐场所内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 (九)、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区域严禁烟火,并设立“严禁烟火”明显防火标志,危险物品仓库严禁无关人员出入; (十)、在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时,应轻装轻卸,对氧气、乙炔不可冲撞、暴晒、接近热源,不准混装、磨擦、防止引起爆炸和火灾发生; 专 职 消 防 队 管 理 制 度 根据劳动法规定,结合本厂消防队存在实际问题,经厂和科领导研究决定,消防队在原有二班运行的基础上,调整改为三班运行,每班运行为 24 小时,休息 48 小时。 为加强消防队行政管理,实行新的制度和规定: 每天交接班时间为单位、场所规定的上午上班时间,上下班人员必须在队交接班。 每天交接班时,必须做到室内外卫生清洁干净,发现卫生不清洁,不干净,内务不整齐,地面有烟头或杂物,必须由本班人员整好,打扫干净后才能下班,否则接班人员可以不接班。 上班不得迟到、早退、中途溜号,每天中、晚吃饭时间规定在 1 小时 内分为二次各 1 小时,但不得超出 1 个小时。 值班期间不得换班,代班,如有私自换班,代班者,队里发现后不算上班,并按缺勤处理。 消防队人员不得带外面人员在队住宿过夜。 每月队务会,民主生活会,碰头会,每人应该参加,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在工作上不服从分配,不听从指挥。 请假,补休,必须经队长同意,其它人员无权同意。 车辆每天必须交接班,由当天值班司机保持车辆车库卫生干净,整洁。 每个战斗员必须保管好战斗服,雨鞋,钢盔帽,安全腰带,实行交接班制。 组长必须把全组人员在值班工作中所发生的一切情况作好记录,必要 时向队长报告,当天值班记录必须由组长当天写完。 并负责检查全厂消防器材和动火监护人,用掉的消防器材及时更换及时报告。 以上制订的制度,规定,希望全体消防队人员自觉遵守消防队规章制度和厂规。 学习训练由队部统一安排执行。 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制度 各部门、公司、科室组织管理好本单位义务消防队,每年集中进行消防安全业务和灭火技能培训二次; 听到火警,应积极主动投入灭火战斗; 认真贯彻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批示和规定。 执行《消防法》、《规定》和单位消防安全 各项规章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和处理。 做好本单位消防器材和设施保养、管理工作,发现有过期、遗失、用完的灭火器或设施缺陷应及时报告专职消防队; 进行防火宣传,普及消防知识,负责本部门、公司、科室、班组的防火监护工作; 扑救火灾时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迟延、不退缩; 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制度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 (二)报警 和接警处置程序;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五)通讯联络、安全防护的程序和措施。 (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 灭火 演练。 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 (包括防雷、防静电) 一、为了确保电气设备安全,首先要检查电流超过电线的安全载流量。 二、检查电缆、电线受潮、受热、受腐蚀或碰伤、压伤。 三、电气设备在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必须按规定装置防爆型。 四、对全厂的避雷针必须按《部颁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测,对油罐、 电动机等电气设备进行接地测试。 五、进入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人员严禁穿化纤、尼龙等易产生静电的服装。 消防 安全 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一、凡具备下列条件者不论集体和个人,经群众评议,领导审批给予表扬和奖励。 以身作则,发动职工群众,认真做好防火安全工作,成绩显著者。 模范地遵守单位消防制度,经常向职工群众进行防火宣传,有显着成绩者。 及时发现火险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火灾事故发生者。 努力学习消防业务知识,提高消防业务技术水平,成绩优异者。 发生发现火警后不顾生命危险 ,抢救国家财产,奋勇扑救表现突出者。 二、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教育、批评,检查、警告、扣除奖金、记过、处分。 情节严重,后果恶劣的直接追究法律责任。 麻痹大意、玩忽职守、违反防火制度,不听劝阻或造成火警火灾事故者。 发现火险隐患,不汇报或不采取有效措施。 而造成火警或火灾事故,有一定损失者。 擅自挪用或损坏消防器材者。 擅自堵塞消防通道、水源、对扑救火灾带来影响造成一定后果者。 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 (一)法定代表人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 二)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三)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