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电信工程系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83。 35 附录一 总体电路图 35 附录二 元器件清单 36 附录三 芯片的管脚图 37 参考文献 34 4 前 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分析原理课程的要求,旨在对我们综合能力的实践性学校环节,它包括课程选择、课程设计、电子仿真、组装、调试和编写总结报告等实践内容。 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一下目标: 第一,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电子电路的实验、设计方法。 即学生根据设计要求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 、分析类似电路的性能,选择出最优方案,并通过组装调试等实践使电路达到要求的性能指标。 第二,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毕业设计是系统的工程设计实践,而课程设计是让学生开始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渐引向实践应用,从已学过的定性分析 、定量计算的方法,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了解科学实验的程序和实施方法。 第三,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设计并制作电子类产品,增强我们这方面的自信心及兴趣。 本次课程设计一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要求我们着重掌握电路的设计装调及性能参数的调试方法。 本课程设计应达 到如下基本 要求: 1能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合理的进行选择和运用。 2能够独立的对课题进行分析,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翻阅资料,设计出最优方案。 3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培养我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合作进行,共安排三周时间,分别进行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电路的组装与调试、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等。 5 一 方案的论证和选择 整体电路的构思及所需器材工具 图 1 整体电路构思 数字式秒表, 首先需要 一个数字显示。 按设计要求,须用数码管来做显示器。 题目要求最大记数值为 1 分 59 秒点 9,则需要 三个七段 数码管 作为秒十位秒个位(有小数点)秒十分位和一个 LED灯作为分位。 要求计数 周期 为 0. 1秒,那么我们需要相应频率的信号发生器。 选择信号发生器 555定时器 , 计数 脉冲是由 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 10 赫兹脉冲,如果精度要求高,也可采用石英振荡器。 计数器可选 74LS76 或 74LS373。 在选择译码器的时候,有多种 选择,如 74LS46, 74LS47, CD4511等译码器。 电压源可以根据所学的模电知识制作一个 5V的电压源。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计数器 计数器 计数器 信号源 电源 显示器 显示器 显示器 与非门 JK触发器 6 方案一 图 2 方案一电路构思 计数器 模块 采用 三个 74LS160同步十进制计数器,实现秒十分位十进制计数、实现秒个位十进制计数、实现秒十位十进制计数 , 采 用 一个 74LS76的翻转计数功能实现 分位 二进制计数功能。 信号源 模块 采用 555定时器构成 一个多谐振荡器 ,相应的使振荡周期为 并送给 秒十分位 计数器的时钟信号输入端为计数器提供时钟。 显示模块 采用 BCD七段显示数码管 (共阴极) 来显示秒十分位、秒个位、秒十位从零至九的显示,采用发光二极管来实现分位的零到壹的显示。 译码模块 采用 CD4511七段译码 功能。 控制电路 采用 74LSJK 触发器的 翻转功能来实现对 CD4511 的锁存 端 控制 ,从而进一步控制数码管实现暂停功能。 74LS160 555 74LS160 74LS160 CD4511 CD4511 CD4511 74LS76 7 方案二 图 3 方案二电路构思 计数器模块 采用 四个 74LS160同步十进制计数器,实现秒十分位十进制计数、实现秒个位十进制计数、实现秒十位十进制计数 、 实现 分位 二进制计数功能。 信号源模块 采用 555定时器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相应的使振荡周期为 秒十分位 计数器的时钟信号输入端为计数器提供时钟。 显示模 块 采用 三个 BCD七段显示数码管(共阴极)来显示秒十分位、秒个位、秒十位从零至九的显示,采用 一个 发光二极管来实现分位的零到壹的显示。 译码模块 采用 74LS48实现 七段译码 功能。 控制电路 采用 三个 74LS373 锁存 器的 锁存 功能来实现对 三个 74LS48 计数器编码输入端的 锁存控制,从而控制数码管实现暂停功能。 555 74LS160 74LS160 74LS160 74LS160 74LS373 74LS48 74LS48 74LS373 74LS48 74LS373 8 方案的选择 方案一 优点:电路图简单,理论上可以实现 数字式秒表 功能 并且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方案一中的 CD4511实现了方案二中 74LS48和 74LS373两个芯片的功能。 实用性: 所需元器件 均可以获得 且 连接 线 数目 较方案二少 , 易于在以后的装调中检查错误。 方案二 优点: 可用一个 74LS373 来实现对分位的零到壹计数和对秒十位的锁存,相对方案一减少了实现分位计数的 74LS76触发器 的使用。 缺点:相对于方案一电路较复杂 使用的元器件种类比 方案一多 , 如 需要 额外 使用三个锁存器来 .对编码信号进行锁存 控制。 实用性: 使用的元器件种类比方案一多且连线数目较方案一多,检查起来较繁琐。 结论 综合比较两方案的优、缺点和实用性 ,我们小组选择了方案一。 9 二 单元电路的设计 计数电路的设计 (个人设计部分 ) 电路图设计 74LS160十进制计数器连线图如图 4所示。 图 4 计数电路 计数原理及分析 ① 异步清零 当 CR =0时,不 管 其 他 输入 端的 状态如 何( 包括 时钟 信号 CP ) , 计 数器输出将被直接置零,称为 异步清零。 ② 同步并行预置数 D3 输入端的数据将分别被 Q0~ Q3所接收。 由于这个置数操作要与 CP 上升沿同步,且 10 D0、 D D D3的数据同时置入计数器,所以称为同步并行置数。 ③ 保持 在 CR =LD =1的条件下 ,当 ENT=ENP=0,即两个计数使能端中有 0时 ,不管有无 CP 脉冲作用,计数器都将保持原有状态不变 (停止计数 )。 需要说明的是,当 ENP=0, ENT=1时,进位输出 C也保持不变;而当 ENT=0 时,不管 ENP状态如何,进位输出 RCO=0。 ④ 计数 当 CR =LD =ENP=ENT=1时 , 74160处于计数状态 ,电路从 0000状态开始,连续输入 10个计数脉冲后,电路将从 1001状态返回到 0000状态, RCO端从高电平跳变至低电平。 可以利用 RCO端输出的高电平或下降沿作为进位输出信号。 采用并行进位法连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74LS160,电路如 图 4所示。 低位(秒十分位) 74160 从 0000 状态开始计数,当 CR =LD= ENP = ENT =1 使清零端和置数端无效化且计数使能端有效时,计数器进入计数状态。 当 输入第 9个 CP 脉冲( 上升沿) 到来 时,输出 Q3。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电信工程系毕业论文
相关推荐
、 9)2020; 14)《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 GB166771996; 15)《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126632020; 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20; 1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20; 18)《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42020; 第 7 页 共 104 页 19)《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83。 99 原位清洗系统部件 CIP System Components 100 喷淋装置 /喷淋球 Spray Devises/ Spray Balls 105 原位清洗系统的操作要求 Operating Requirements for CIP Systems 108 管道流量和流速 Pipe Flow Rates and Velocities 108 控制规范 Control
模样是利用金属模具制作出来的,然后为了形成平滑的型腔表面我们要涂上涂料,运用特殊方法熔出里面的蜡模,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了其它铸造工艺中拿出模具和闭合型腔时对精度的影响。 特点二,铸件结构复杂。 蜡模能直接赋予铸件的形状,尤其要制作具有复杂内腔的铸件时,陶瓷型芯的使用能轻松实现。 特点三,适用合金广。 可以选用分层壳,在涂料层采用惰性强的材料完成活性高金属的浇注。 特点四,批量灵活。
50 语音识别子程序 51 中断子程序 53 动作子程序 54 软件的下载与仿真调试及结果分析 55 软件的下载 55 软件的仿真调试 58 仿真调试结果分析 62 实物效果验证 62 本章小结 62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3 参考文献 64 致 谢 65 附录 1 语音遥控小车源代码 66 附录 2 中英文对照参考文献 75 附录 3 凌阳 61A 板电路原理图 97
① HARDWARE:其中保存了含有计算机硬件信息的子键,在启动系统时, HARDWARE子键都被重新创建,这样就很容易向系统中添加新硬件了。 用户对 HARDWARE子键进行的修改没有任何意义也不会生效,更不用像通过其中的 CPU信息实现超频了。 因为它是系统根据硬件信息在启动时自己填写的,而不是根据它的数据去启动硬件。 ② SAM:这是一个关于安全账号管理器的子键,其中存储着用户信息和域信
循环工作,要实现这一功能可以用触发器构成时序电路、译码器和移位寄存器。 本设计只需进行四个状态的转换,用触发器构成的时序电路太复杂,而且不好实现。 四个状态用二线 四线译码器 也 可实现。 但是 如果用移位寄存器 74LS194,则 只需要在一个 cp 脉冲就可以实现四个状态之间顺利转换, 而且在后面的倒计时 预置数模块中,也 能 巧妙地 运用 寄存器的移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