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K7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7 栽培技术 塑造理想的株型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的保证,根据棉花叶龄与各器官的同伸关系,有针对性对棉花营养生长及蕾花铃的形成进行全程调控是高产栽培的关键。 一、培肥地力加大精耕细作的力度,增施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将 60%氮肥、90%以上的磷肥、100%的钾肥和棉籽饼,于播前犁地翻人耕层中,余下部分作追肥。 二、治碱保苗秋季及早腾地,冬灌压碱,667 平方米灌水量 80100 立方米。 春季根据土壤墒情补水灌溉。 整地时,按灌水秩序或土壤质地进行,以“墒”为中心,达到边齐、地平、土碎、草净、墒足、盐碱轻、上虚下实七项标准。 三、 厘米地温稳定通过 12时开始播种。 每穴下籽 23 粒 2、的占 90%以上,空穴率低于 2%,播深 23 厘米,膜上覆土 厘米。 要求播行端直,接幅准确,深浅一致。 求 1 叶 1 心时定苗结束,1 穴 1 苗,杜绝双株,在此前后深中耕 12 次。 四、蕾期管理主攻目标:协调棉株生长发育,达到生长稳健,壮而不旺,蕾早蕾多,减少脱落,实现 6 月花,搭好丰产架子。 叶期 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68 叶期 667 ,此时看天、看苗、看地,适时掌握用量,若棉苗达不到 1820厘米或红茎比值达 60%时可以不调,株高超过 25 厘米时适当增加用量。 一般头水前 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同时配合叶面追肥。 水调肥,促苗早发,早现蕾、开花,现大蕾。 五、花铃期管理主攻 3、目标:增花保铃,带桃满腰,秋桃盖顶,防中空,少脱落,多成铃,增铃重,实现 7 月铃 8 月絮,促早熟防早衰。 水前化调 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克,同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250 克尿素 200 克。 打顶后一周化调用量为 58 克,化调后 35 天进水为佳。 月 10 日前后打顶,旺长棉田可提前至 7 月 5 日,7 月 20 日前结束。 做到“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 于 8 月上中旬进行整枝,去掉棉株中上部的无效花蕾和空果枝,以减少营养消耗,增加群体通风透光能力和单铃重,防止贪青晚熟。 六、业技术全集之植,涂茎、滴心、黄板诱蚜等方法将其控制或消灭。 对已扩散棉蚜,可采用洗尿合剂与生物制剂相结合的办法防治。 忌大面积用药。 “挑治一代,主治二代,根治三代”。 坚持“一、二代生物防治为主,三代化学防治为主”。 可采用放置性诱剂、高压汞灯诱蛾、人工挖蛹、人工破埂捉虫和秋冬灌等方法进行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