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被水淹后的应急管理要点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天雨量大,降雨集中,降雨时间长,此时棉花处于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最关键时期,也是棉花蕾铃增加的最关键时期。 为减少棉花生产损失,尽力夺取棉花丰收,棉花受涝后必须立即采取以下应急管理措施。 一、深挖三沟。 迅速排除明水,减少棉田积水,深挖三沟,不仅做到明水能排,更重要的是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以解除棉田暗渍,及时疏通厢沟腰沟按面宽 60 厘米、底宽 30 厘米、深 50 厘米的标准严格要求,统一疏控,腰沟一定要畅通,出水口处一定要深,使水能够全部流入支沟中支沟要及时清除排水障碍,保证排水畅通无阻。 二、看田施肥。 棉花受涝一般处于两种状态:一是涝渍水控型,二是多雨水发型。 对受涝状 2、态一定要严格进行区分,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 涝渍水控型。 主要指三类苗棉田和淹水在 36 小时以上的棉田,棉田僵苗不发形成水控,对这些棉田要追施速效氮肥,每亩追施尿素 10 公斤或磷酸二铵 15公斤。 多雨水发型。 由于棉花受涝期间往往正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时期,长期大雨抑制了棉花的生殖生长,导致棉花营养生长过旺形成水发,棉株徒长,蕾铃脱落严重。 对于水发棉花,要减少施肥量,特别是速效氮肥的施用量。 花铃肥一定要等棉花长势减弱、每株坐上 1大桃时施用。 由于长期淹水棉田氮肥、钾肥、微肥的流失非常严重,花桃肥一定要重施。 花桃肥每亩埋施尿素 20斤,氯化钾 15 公斤,硼肥、锌肥各 1 公斤,混 3、匀后开沟深施。 结合施肥进行培蔸。 三、因苗化控。 涝渍水控型棉花,在水控期间不应化控,待施肥改造后,化控要轻,要少量多次进行。 多雨水发型棉花化控要适当早用、多用,使开花时株高控制在 50 厘米左右,每亩用 缩节胺,抢在雨停间歇时进行化控。 四、根外追肥。 涝害使棉花根系严重受损,养分吸收受阻,通过根外追肥,可以迅速补充棉花养分,增强棉花的抗渍耐涝性,减少棉花蕾铃脱落。 具体方法:每亩用 200 克尿素、100 克磷酸二氢钾、100 克硼肥兑水 50 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叶面喷肥注意要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浓度一定不能过大。 五、中耕培蔸。 经过长时期水淹,棉花根基非常不牢,容易倒伏,此时一定要迅速扶正棉株并培蔸。 当土壤墒情允许时,迅速进行中耕和深培蔸。 中耕有利于打破土壤板结,促进根系呼吸,加快根系生长。 六、防病治虫。 要及时防治第三代棉铃虫、第二代红铃虫、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害虫。 有针对性地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提前预防棉花铃病。 对已经绝收的田块,不要等待观望,要迅速改种秋玉米、荞麦、蔬菜等短季节作物,以尽量减少损失。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