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荷兰豆立体种植模式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套荷兰豆共生优势明显,农民增收显著,是棉田一种理想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 一、种植模式特点1、经济效益高荷兰豆亩产 1000 公斤以上,以每公斤 2 元计算,荷兰豆年产值 2000 元以上,棉花亩产 100 公斤以上,总收入达 3000 多元以上。 2、共生优势明显棉花为荷兰豆提供了天然的攀缘支架,荷兰豆后期枝蔓爬上棉花杆,透光通风,荷兰豆易结荚,产量高;荷兰豆根是直根系,侧根少,主要分布在 20 厘米土层中,对棉花主根和侧根吸收养分影响少;荷兰豆属豌豆属,具有固氮功能。 模式将高秆与矮杆、深根与浅根、固氮与耗氮相结合,充分利用了生态资源。 二、栽培技术关键1、合理安排布局垅面宽 , 2、每垅种植 2 行棉花,行距 1 米,株距 ,10 月底在两行棉花内侧各种 1 行荷兰豆,距棉花 ,荷兰豆行距 ,每穴 23 粒,覆土厚度 34 厘米,亩播量 4 公斤左右。 2、选用优良品种荷兰豆主要有大荚荷兰豆、矮茎大荚、莲阳双花和美国白花荷兰豆等高产品种。 播种前应精选种子,剔除种皮光滑的硬杂种,选用粒大、整齐、健壮、无病虫危害的种子,于 10 月下旬播种,以保证苗全、苗壮。 棉花品种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苏棉 10 号、泗棉 3 号,3 月下旬制钵,3 月底 4 月初播种,注意壮苗移栽。 3、农艺措施管理棉花采收后,留下棉杆,做为荷兰豆茎蔓的攀缘物。 荷兰豆茎蔓长到 2030 厘米时,将两行棉花每 3、 68 株扎在一起,便于荷兰豆茎蔓爬上棉花杆。 4、科学肥水运筹荷兰豆喜冷凉温湿气候,不耐干旱高温,对磷特别敏感,基肥除多施优质土杂肥外,要多施 P、K 肥。 一般亩施有机土杂肥 25003000 公斤,过磷酸钙2025 公斤,草木灰 100 公斤或氯化钾 20 公斤;抽蔓和坐荚后根外喷施 酸二氢钾 23 次,促开花结荚,干旱地区花前浇水一次,结荚期浇水 12次。 棉花注意增加施肥总量,亩施纯氮量达 20 公斤以上,利用鸡粪、饼肥等作棉田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 15以上,N:2O 配比为 5:2:3,注意苗床肥,安家肥,益顶肥的肥料分配。 生长中后期的水分要见涝就排,见旱就灌,灵活掌握。 5、加强病虫防治荷兰豆生育期短,一般无需防治病虫害,为无公害蔬菜。 但在苏南幼苗期易遭蜗牛危害,及时用灭蝇净防治。 棉花主要防治好棉铃虫,玉米螟,盲蝽蟓等病虫害。 6、及时采收腾茬荷兰豆花谢后 810 天,嫩荚充分肥大,柔嫩而籽粒未发达时为嫩荚采收期,苏南在 4 月下旬,采收后及早拔除棉杆及荷兰豆茎蔓,腾茬移栽棉花。 专利查询。棉花荷兰豆立体种植模式
相关推荐
会的发展不断提高,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技术。 第三,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中学政治课程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三、现代教育技术 与职业中学政治课程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文字和图像,主要通过板书形式讲授
出了 一个能以解决以上问题的下一代网络。 NGN 概述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 即为下一代网络,它是一种全新的电信网络体系架构 ,它融合了 IP 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提出了分组、分层、开放的概念,从面向管理的传统电信网络转变成面向客户、面向业务的新一代网络。 [1] NGN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技术,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善。 目前 NGN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二一式、三二式双膜覆盖模式为主。 二一式模式每 150一种植带,3 月下旬首先按宽 35 15好沟,按株距 60种西瓜,4月 20 日前后按小行距 50行距 100种两行棉花,6 月上旬前西瓜可上市。 三二式双膜覆盖每 300带,3 月上旬按小行距 60行距 240成宽 100瓜畦,上盖地膜,按株距 50种或栽种瓜苗,盖小拱棚。 4 月中旬,去掉拱棚后在西瓜大行内按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年在我地长江流域棉区发生量较大,初花期开始发病,盛花期至结铃期发病较重而且较普遍,在我地则具体为 7、8 月份零星发病。 9 月中、下旬至 10 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受害轻的植株黄瘦铃少而小,纤维短,吐絮不畅,发病重的则植株提前枯死,棉铃不能成熟,对产量影响极大。 一、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红色、紫色斑点,逐渐扩展至全叶红褐色、褐色,叶片自下而上脱落成光杆
锌钢丝质量证明书(必要时还需线盘板材出产地主管单位质检报告 )(原件 ) (原件 ) 铝锭入厂复检报告 镀锌绞线入厂复检报告 铝包钢绞线入厂复检报告 施工承包商 华北电网公司档案馆 运行单位 长期 3 1 2 9200 导、地线 (原件 ) 导线原材料使用汇总表 地线原材料使用汇总表 (近五年内的型式试验报告 )(复印件加盖章 ) (按照技术协议要求提供 )(原件 ) 、地线液压连接强度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