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简矮密栽培新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简矮密”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是以转基因抗虫棉为基础,采用化学除草减少中耕、简化整枝辅以化控、宽行密植、以水调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项技术,实现矮化密植、增产增效的栽培目标。 产量指标为每亩产子棉 200250 公斤,产量结构为:密度每亩 40006000 株,每亩成铃数 5500060000 个,单铃重。 生育进程为:4 月 1520日播种覆膜,4 月底为出苗期,6 月上旬为现蕾期,7 月上旬为开花期,8 月下旬为吐絮期,11 月上旬结束摘花拔棉秆。 主要栽培技术:一、播前准备:选品种应具备以下特点:丰产性好,主要是结铃性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生育期中熟或中熟偏早;生长势强,后 2、发性好,不早衰;抗虫性好,高抗棉铃虫。 合整地,一次性施足底肥。 每亩施尿素 20 公斤、二铵 2025公斤、氯化钾 1015 公斤。 灌水造墒棉田采取先施肥后浇水的方法,养分随水下渗,只需耙地不需犁地;旱地棉田采取犁沟施肥的方法较好。 采取冬灌或早春灌溉造墒措施。 二、播种盖膜:种前采用氟乐灵或乙草胺喷洒、拌土,每亩用量 100125 克。 巨酉己置。 采用 50 厘米和 90 厘米大小行配置或 80 厘米等行距种植。 宜播期在末霜前,即“冷尾暖头”。 冀中南地膜棉适宜的播期为 4 月中旬,冀东在 4 月底至 5 月初。 种包衣或药剂拌种,采用播种覆膜机械一次性完成播种、覆膜。 三、苗期管理: 月上旬在缺苗断垄 3、处及早移栽补苗,23 片真叶时定苗,注意剔除弱苗、病苗。 苗期如遇地老虎危害,可用 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或 55%虫地乐 1500 倍液灌根,也可用 6 型喷雾器拧去选水片喷灌。 棉苗长到 45 片真叶时揭去地膜。 四、蕾铃期管理: 月中旬浇水是防止棉花早衰的关键措施。 底肥中氮肥用量不足的棉田,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 1015 公斤。 月中旬打顶心,单株留果枝 1113 个。 棉花精细整枝繁琐费工,可以在适当的行距、密度配置下,进行化控调节,尽量减少整枝操作。 造棉花株形有两种方式:一是去上部群尖,如果 78 月份遇连阴雨,棉株旺长,可掐去上部及营养枝顶尖。 二是缩节胺化控,缩节胺用量应根据品 4、种特性、雨水多少、棉株长势、土壤肥力等因素酌情掌握,对缩节胺敏感的品种更要把握好用量,干旱时可不用化控,多雨年份也要本着少量多次和从轻用药的原则进行,一般用量为盛蕾期每亩 ,初花期 23 克,盛花期 34 克,分别对水 4050 公斤喷洒。 五、虫害防治: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棉铃虫一般不需防治,34 代棉铃虫应根据发生程度灵活掌握。 注意防治棉盲椿象、红蜘蛛、棉蓟马、棉蚜等害虫,要特别注意棉盲椿象的防治。 5 月中旬可用 20%吡虫啉可溶剂 25003000 倍液喷雾,每亩 2530 克对水 6075公斤,可防治棉蚜、蓟马、盲椿象等。 用 维菌素 3000 倍液、40%擂螨20003000 倍液防治红蜘蛛效果较好,棉铃虫较重时,可用苏云金杆菌或 5%氟啶脲加高效氯氰菊酯 2000 倍混合液喷洒,也可用 40%丙溴磷喷治:六、适时采收:9 月份后摘取完全张开的棉铃花絮,每隔 710 天摘花 1 次,上午摘后晒 2 天。 下午摘后晒 1 天,剔除僵瓣花,分级交售或垛存。 专利查询。棉花简矮密栽培新技术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棉花后期巧施肥防病增产两相宜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病增产两相宜 棉花的生长后期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明显下降,但如果对棉花叶面喷施氮、磷、钾、锌、硼等肥料,可以起到防早衰、促早熟、防病害、防落铃、结大桃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1、施氮肥防早衰每次亩用 1%的尿素溶液 75100 千克,每隔 57 天喷施 1 次,连喷 23 次,可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起到防止早衰、提高产量的效果。 2、施磷肥促早熟棉花后期叶面喷施磷肥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要点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做好肥水管理外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化学调控花铃期进行化控,能将营养生长养分更多地转向生殖生长,减少蕾铃脱落。 建议对长势较强的棉田在初花时,每亩喷洒缩节胺 ,或 25% 助壮素 8升。 盛花时依照长势再化控一次,每亩喷洒缩节胺 ,或25% 助壮素 10- 12 毫升。 最后一次化控应当在棉花打掉顶心之后 7,顶部果枝已有三个果节出现后进行化控,每亩喷洒缩节胺 ,或喷洒
某钢结构厂房工程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计要求 )。 螺纹的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的 1/2,外露螺纹宜为 2~ 3扣。 (4)管内穿线包括绝缘层在内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的 40%。 (5)接地线宜采用黄绿相间软线,其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 (6)严格按标准图施工,不同相电源应采用相应相色导线,灯具的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灯具、接线盒及其附件的完好。 (7)建筑物内 照明 暗配 管 施工准备 照明配管 照明配线 灯具安装 试灯 第 10 页
棉花机械化微钵育苗技术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床管理复杂、移栽劳动强度大等缺点,由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与江苏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制的棉花机械化微钵育苗技术突破了长期以来棉花育苗依靠手工作业的传统模式,达到了棉花育苗省工、省力的目标。 目前机械化微钵育苗技术处于试验示范阶段,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农户对该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不充分。 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