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治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枯病又称烂根、黑根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南、北方棉区均有发生,可造成缺苗断垄,重病年大量死苗,造成毁种。 棉花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 立枯病主要是寄生生活,也可腐生。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可存活数月至几年。 立枯丝核菌可抵抗高温、冷冻、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一般能存活数年,且耐酸碱,在 围内均可生长。 因此,该菌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分布很广。 1 田间表现立枯病的初次侵染主要来自土壤,带菌种子也可传染。 棉苗未出土前,立枯丝核菌可侵染幼根和幼芽,造成烂种和烂芽。 棉苗子叶期最易感病,棉苗出土的 1 个月内如果土壤温度持续在 15左右,甚 2、至遇到寒流或低温多雨,立枯病就会严重发生,造成大片死苗。 若收花前低温多雨,棉铃受害,病菌还可侵入种子内部,成为下一年的初次侵染来源。 多雨的年份,现蕾开花期的棉株也能发生,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表皮腐烂后,露出里面的条条木质纤维,严重的折断而死,发过病的部位有时成瘤状。 播种过早,气温偏低,棉花萌发出苗慢,病菌侵染时间长,发病重。 多年连作棉田发病重。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土质黏重的棉田发病较重。 2 防治方法棉苗病害种类多,往往混合发生,因此对棉花苗期病害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棉种处理与及时喷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种处理播种前必须精选高质量棉种,经硫酸脱绒,以消灭表面的各种病菌,汰除小籽、瘪粒 3、、杂籽及虫蛀籽,再进行晒种 3060 小时,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增强棉苗抗病力。 强耕作栽培管理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35 年,能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积累,可减轻发病;深耕改土,将棉田内的枯枝落叶等连同病菌和害虫一起翻入土壤下层,对防治苗期病害有一定的作用。 适期播种、育苗移栽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适期播种,可减轻发病。 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棉田增施有机肥,促进棉苗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能抑制病原菌浸染棉苗。 加强田问管理出苗后应早中耕,一般在出苗 70%左右要进行中耕松土,以提高土温,降低土湿,使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有利于棉苗根系发育,抑制根部发病。 阴雨天多时,及时开沟排水防渍。 加强治虫,及时间苗、将病苗、死苗集中烧毁,以减少田问病菌传染。 3 药剂防治出苗后,如果遇到低温多雨天气,有暴发苗病的可能时及时喷药保护,一般在出苗 80%左右应进行喷药,可用 50%甲基托布津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喷雾,或用立枯净8001000 倍液灌根或喷雾。 专利查询。棉花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治
相关推荐
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茶、油桐、板栗、茶叶等。 矿藏有钨、金、煤、石煤、铜、铝 、锌、硫铁矿等。 工业有农机、采煤、发电、氮肥、水泥、造纸、织布、印刷、酿酒等。 水力资源丰富,凤滩水电站位于明溪口,五强溪水电站在其东北部。 境内交通便利,陆、水路兼备,以 319国道和沅水、酉水航道为骨架,配以县、乡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根据《沅陵县 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2020
Hui)。 Ren, CP (Ren, CaiPing)。 Tan, XJ (Tan, XiaoJun)。 Yang, XY (Yang, XuYu)。 Zhang, HB (Zhang, HongBo)。 Zhou, W (Zhou, Wen)。 Yao, KT (Yao, KaiTai) 2020 SCI 收录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Web of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体育苗分苗移栽是一种全新的棉花栽培模式,该模式的每个栽培技术环节紧紧相连,不可分割,实施过程中,必须环环紧扣,才能发挥其系统效应,现将其四大环节分述如下:(一)轻型育苗连体育苗分苗移栽,对传统育苗方法进行了彻底改革。 主要是:不做钵,播期推迟到 4 月 20 日左右,在苗池用特制播种器,连体单粒,快捷播种,育栽子叶苗特制移苗器,不伤根,不伤叶,快速分苗,钵体整,带土足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从开花到棉铃成熟吐絮的一段时间称为花铃期。 一般棉田在 7 月上旬至 9月初,花铃期棉花生育仍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举,但逐渐由营养生长优势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 此期的主攻方向是增结三桃。 其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施肥时间于盛花期棉株下部坐住 2 个成铃时施用,一般亩施标氮 1015 千克,若土壤肥力差,棉株长势弱,土壤墒情差
2020〕23 号) 1 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邮编: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规模 实验综合楼 m2 500 技术人员 人 30 管理人员及其它 人 16 2 动力 水 104t/a 6 电 104KVA/a 3 总投资 万元 300 中央财政补助 万元 200 地方财政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