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人为误操作及改进措施内容摘要:
棉区常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 40 万 右,总产 45 万 t 左右。 要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棉农的收益,在棉花种植上一定要讲究科学,消除传统的落后或不当的管理模式。 经多年来深入棉区调查观察了解和生产经验总结概括出了该棉区在种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棉田连作据对冀中南地区的市、县调查,目前棉田大部分为重茬地,有的地块种植年限在 20 年以上,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残体,致使枯黄萎病连年发生,同时,多年重茬也导致了棉株因土壤中某种养分缺乏而生长不良。 所以,必须实行合理的轮作倒茬,恶化病菌环境,控制病源基数,压低土壤菌源:棉田倒茬可给棉花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小麦、玉米、蔬菜、瓜类、豆类等都是棉花的良好前茬。 2 施肥不平衡棉农在施底肥时,往往重视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致使土壤越种越贫瘠、越种越板结。 有机肥中养分含量齐全,肥效缓慢持久,它能随着棉花的生长,逐步分解发挥肥效,而且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因此,在施人底肥时,要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结合整地每 有机肥 6075肥 750900磷酸钙 750900素 225300肥 150225利查询。棉花生产人为误操作及改进措施
相关推荐
次把变送器的导压管、表头拆下,用胶塞或防火泥把表头上的电气接口保护好,用包装泡沫把表头的显示板保护好,最后把安装在管道上的节流装置(包括孔板、喷 嘴、文丘里管、圆缺孔板等)拆下。 把表头、导压管、节流装置一起包 好并根据位号做好标记。 物位检测远传仪表的保护性拆除 差压式物位传感器:拆除方法与差压式流量计相同。 电容式物位传感器:先把传感器上的电线电缆拆除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枯黄萎病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在我国所有棉区都有发生,在不倒茬、不轮作棉田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 该病由带菌棉籽、棉籽壳、病株残枝落叶等传播。 病菌留存于土壤中,在棉苗生长期通过幼根或根须伤口侵入棉株,全株受害,致使棉株矮缩、叶片萎蔫枯干脱落。 枯萎病发病高峰期在 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棉花现蕾期,黄萎病发病高峰期在 8 月花铃期。 如果 78 月阴雨天多,低温寡照
优化设计,并完成心轴夹具的装配结构设计、零件设计及其工艺性审查, 最后研究了心轴夹具的制造方法。 以图 所示的典型零件为对象进行液性塑料心轴的结构设计。 首先根据加工要求确定基于心轴的零件定位夹紧方案,然后根据传统的设计方法和经验公式,对液性塑料心轴进行初步的结构设计和参数计算。 主要包括薄 壁套筒、加压螺钉和柱塞的结构选型、参数计算、材料及技术要求确定,液塑通道设计和心轴基体材料选择,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植保篇)十几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普及推广,棉铃虫已经不足以让棉农“谈虫色变”了。 然而,枯萎病、黄萎病却一直是让棉农头疼的“紧箍咒”,蚜虫、红蜘蛛年年都会“兴风作浪”,棉蝽象、烟粉虱在近几年的发生也越来越猖獗,再加上个别年份突然爆发的棉铃虫,棉花的用药防治仍然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同时,在病虫害防治上也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严重问题,直接导致部分棉农的用药成本高
1、料是庄稼的“粮食”,只有让庄稼“吃饱”和“吃好”(根据其需肥特点、需肥规律进行合理施肥),才能实现最大程度上的高产高效。 但在当前的实际生产中,伪劣化肥的泛滥和盲目施肥已经成了严重制约棉花高产高效的“拦路虎”。 伪劣化肥有效养分含量偏低,而售价偏高,往往导致“花了 10 元钱,买了 5 元的肥料养分”。 由于棉花“吃不饱”,多花钱还导致棉花减产。 对此,在为棉花施肥时,棉农应自己“配方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