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误区及增产途径(五)(植保篇)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植保篇)十几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普及推广,棉铃虫已经不足以让棉农“谈虫色变”了。 然而,枯萎病、黄萎病却一直是让棉农头疼的“紧箍咒”,蚜虫、红蜘蛛年年都会“兴风作浪”,棉蝽象、烟粉虱在近几年的发生也越来越猖獗,再加上个别年份突然爆发的棉铃虫,棉花的用药防治仍然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同时,在病虫害防治上也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严重问题,直接导致部分棉农的用药成本高、防治效果差。 问题一:防治不及时。 当前大部分棉农的科技素质偏低是不争的事实,而当前农村的农技推广体系基本上是“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早些年每村还有的一两名技术员,现在却是基本上没有人理会“科技事”了。 同时,一些科技 2、报刊、书籍上的专家介绍病虫害防治技术过于“学术化”,由此,造成很多棉农不能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而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更多的是到了病虫害“不治不行”的时候才开始“不惜血本”大量用药。 这样,不仅防治效果差,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农药支出。 分析与思考:首先,建议广大棉农朋友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抗性强的品种,并且选购种子一定要多听听你老乡的实际种植情况怎么样,不要轻信“卖种子说得好”和盲目地“跟着广告走”。 在用药防治上,贵在一个“早”、重在一个“细”(早防治、细喷药)。 例如,棉花“窟窿叶”、“扫帚棉”不是棉蝽象直接受害所致,而是幼嫩叶片、嫩尖在早期受害后随着叶片生长伸展和棉株生长才形成的,防治的关键应在棉株嫩叶上或嫩尖上发现有“小黑点”时开始喷药(多用药液、仔细喷雾),一般一个月喷药 2即可。 问题二:农药忧患多。 当前农药市场有一个怪现象,化工原料越来越贵,但市场上农药的售价却越来越“便宜”,棉农的用药量也越来越大。 分析与思考:据笔者调查了解,很大一部分棉农购买农药总喜欢“便宜的”,于是,基层经销商卖的越来越便宜,棉农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 仔细一算,棉农的用药成本非减却增,防治效果也不尽人意。 专利查询。棉花生产误区及增产途径(五)(植保篇)
相关推荐
优化设计,并完成心轴夹具的装配结构设计、零件设计及其工艺性审查, 最后研究了心轴夹具的制造方法。 以图 所示的典型零件为对象进行液性塑料心轴的结构设计。 首先根据加工要求确定基于心轴的零件定位夹紧方案,然后根据传统的设计方法和经验公式,对液性塑料心轴进行初步的结构设计和参数计算。 主要包括薄 壁套筒、加压螺钉和柱塞的结构选型、参数计算、材料及技术要求确定,液塑通道设计和心轴基体材料选择,
棉区常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 40 万 右,总产 45 万 t 左右。 要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棉农的收益,在棉花种植上一定要讲究科学,消除传统的落后或不当的管理模式。 经多年来深入棉区调查观察了解和生产经验总结概括出了该棉区在种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棉田连作据对冀中南地区的市、县调查,目前棉田大部分为重茬地,有的地块种植年限在 20 年以上,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残体
次把变送器的导压管、表头拆下,用胶塞或防火泥把表头上的电气接口保护好,用包装泡沫把表头的显示板保护好,最后把安装在管道上的节流装置(包括孔板、喷 嘴、文丘里管、圆缺孔板等)拆下。 把表头、导压管、节流装置一起包 好并根据位号做好标记。 物位检测远传仪表的保护性拆除 差压式物位传感器:拆除方法与差压式流量计相同。 电容式物位传感器:先把传感器上的电线电缆拆除
1、料是庄稼的“粮食”,只有让庄稼“吃饱”和“吃好”(根据其需肥特点、需肥规律进行合理施肥),才能实现最大程度上的高产高效。 但在当前的实际生产中,伪劣化肥的泛滥和盲目施肥已经成了严重制约棉花高产高效的“拦路虎”。 伪劣化肥有效养分含量偏低,而售价偏高,往往导致“花了 10 元钱,买了 5 元的肥料养分”。 由于棉花“吃不饱”,多花钱还导致棉花减产。 对此,在为棉花施肥时,棉农应自己“配方施肥”
高 25mm 的 面: 选择铣刀半径为 25mm,齿数 Z=6(见《工艺手册》 表 - 27) 5 /f mm Z?Z 400 ?d , 180minT ? (《切削》表 和《切削》表 ) min/m20Vc ? (《切削》表 ) 0 ?? π cVn 按机床选取 min/r145?机n 实际切削速度: 00 5045x1x10 00dn n ??? ππ 机机cV 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 ?机
花在全生育期内需肥呈现明显的少一多少的动态变化规律,即出苗一现蕾(5 月 1 日至 6 月 10 日)期少现蕾一开花(6 月 10 日至 7 月 5 日)需肥迅速增加开花一吐絮(7 月 5 日至 8 月底)需肥达到最高峰吐絮一收获(8 月下旬以后)又逐渐减少。 现根据棉花一生中需肥规律确定出棉花追肥要点:轻、偏或不施苗肥棉花进入生长盛期,植株间养分竞争激烈,弱苗很容易争不到养分而出现不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