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吐絮期田间咋管理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月下旬至 9 月初开始吐絮,持续 70。 营养生长逐渐衰退,以生殖生长为主,此期主要防止棉花早衰,促进早熟,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为争取秋桃发育良好,仍需要供应一定的养分和水分。 吐絮期的管理,一般棉田要防止早衰,丰产棉田要防止晚熟、促进早熟。 1、喷施叶面肥:棉花吐絮期根系活动逐渐减弱,吸收养分的能力明显下降对有脱肥现象的棉田可喷 1%的尿素溶液和 过磷酸钙溶液 12 次,提高叶片光合效率,促进棉铃发育,增加产量,改善纤维品质。 2、抗旱防涝:棉花吐絮期虽然需水不多,但适宜的水份仍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保证,因此要遇旱浇水,遇涝排渍。 浇水时要小水沟灌,避免大水漫地,浇水时间不宜过晚, 2、以免造成贪青晚熟。 若遇涝害,要及时排水。 3、调整株型:棉田进入吐絮期仍需要继续做好打老叶、剪空枝,去赘芽、摘除烂铃等整枝工作。 促早熟,防烂铃。 特别对于后期长势比较旺,贪青晚熟的棉田,更应抓紧进行。 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使有机养料集中供给已结的棉铃,使之提早成熟吐絮,减少烂铃。 如果遇雨水较大,湿度高时可以采用并垄的措施,即趁土壤湿润时将相邻的两行棉花推并在一起,呈“八”字形,这样使并在一起的两行棉花两侧及行间地面都可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起到通风透光、增温降湿的作用。 4、采摘老熟桃,化学催熟:若在初絮阶段阴雨连绵,早发棉田会出现烂铃,为减少损失,可以把铃期 40 天以上的棉桃提前摘出,用 1%浓渡 3、的乙烯利源液喷洒或浸泡后晾晒,就可以得到正常吐絮铃。 对于棉花后期秋桃数量少,又不能正常完成棉铃发育,成熟吐絮,造成的霜前棉花比例小,影响秋耕和下茬作物播种的棉田,可采用“乙烯利”催熟。 在枯霜前 1520 天选晴天,每亩 23 升对水 50 公斤,喷洒棉株,可使吐絮提早815 天,而对于正常的吐絮棉花,一般棉铃开裂 57 天采收最为适宜,过早色泽差、品质低,过晚则纤维强度下降、长度变短。 5、分级拾花:棉铃开裂后 5应及时采收,间隔时间过长,在日光照射下,会使纤维氧化变脆,强力受到影响,品质下降。 收花要做到不同品种分开,留种及一般株分开,霜前霜后分收,好花与疆瓣花分收,正常成熟与剥出的青桃分收。 并分级堆晒。 还要注意没有完全成熟的花不要急着收。 棉絮上有露水的暂时不能收,保证丰产丰收,提高棉花品级。 专利查询。棉花吐絮期田间咋管理
相关推荐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区”的棉花水浮育苗技术被成功突破。 由湖南农业大学主持研发的国家“十五”重点攻关和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棉花水浮育苗技术日前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 棉花有栽培历史以来一直是旱土作物,易受涝渍危害,原有的棉花育苗也就视水浮育苗为禁区。 从 2000 年起,湖南农业大学陈金湘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始了“闯禁行动”,经过近 5 年的艰难攻关获得成功。
自动化技术时 , 应以原有的设备为主 , 合理调整机床布局 , 添加少量的数控设备 , 引入 CAD/CAM 技术 , 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和人的创造性 , 共同构成一个以人为中心 , 以信息自动化为先导、 树立自主的单元化生产系统 , 为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提供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新途径。 通用机的局部自动化改装有重要意义。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熟不早衰,要求是棉株下部吐絮,上部继续开花,晚蕾很少。 生长健壮的棉花,顶部果枝平伸,果枝长 2030 厘米,有大蕾 34 个。 如果顶部果枝向上伸得过长、赘芽丛生、断花过晚,是旺长和贪青晚熟的表现。 吐絮初期叶面积系数保持在 右,并缓缓下降。 若叶面积过大易造成田间密闭,延迟吐絮;相反易引起早衰,降低铃重。 吐絮期生产上的主要矛盾 一是早衰;二是贪青晚熟;三是病虫危害。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吐絮期一般从 8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历时 70。 吐絮期栽培管理主攻目标是:促进棉花早熟、不早衰、不贪青。 为了力争所有棉铃成熟好、吐絮畅、早熟不早衰的要求,首先要做好保根、保叶工作;其次,要改善环境,为棉铃发育、吐絮创造有利条件。 一、促进棉花早熟的主要措施1、加强整枝及推株并垄吐絮期如果棉田枝叶茂盛荫蔽,可将主茎下部老叶打掉,空果枝剪去以增强棉田通风透光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0%的棉株开始吐絮,即进入吐絮期,吐絮期是指棉花从吐絮到收花结束的一段时间。 我国棉花一般在 8 月下旬或 9 月上旬开始吐絮,11 月上、中旬收花结束,历时 7080 天。 一、吐絮期的生育特点和丰产长相 棉花进入吐絮期,营养生长逐渐停止,逐步进入完全生殖生长时期,叶色由下而上陆续衰老变黄,光合能力降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 棉株下部棉铃陆续吐絮,中上部棉铃继续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