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新品种-百棉1号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棉 1 号特性特征百棉 1 号是集高产、优质、抗病虫于一体的适于春播种植的中熟棉品种。 生育期 136140d。 出苗快、整齐、健壮、耐低温,幼苗期生长快,幼苗子叶偏大,幼茎青绿。 叶片中等偏大,缺刻偏浅,茸毛较少,透光性中等,全叶型,叶色深绿。 株高平均 103株塔型较松散,第一果节位 ,果枝角度中等,茎杆较粗、韧性好、抗倒伏,茎色微红。 现蕾快、集中,雌雄蕊米黄色。 果枝数平均 ,单株成铃平均 ,结铃性强,棉铃卵圆形,单铃重 籽为 00。 衣分高,为 42%,比中棉 41 高 铃壳薄吐絮畅,易收摘。 霜前花率平均 比中棉 41 高 不孕籽率 比中棉 41 少 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 2、中心检测棉纤维品质达到国家“十五”育种攻关指标,经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抗病虫检测:枯萎病病指为 萎病病指为 棉铃虫。 该品种表现出早熟不早衰、有后劲、优质、高产、抗逆境性强、抗病虫性好、高抗枯萎耐黄萎病的特性。 是一个具有开发价值的优良新品种。 产量表现高产。 两年 24 点次试验平均结果,百棉 1 号皮棉、霜前皮棉比对照中棉 41 分别增产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其中 2002 年参加春棉品种组区域试验,籽棉、皮棉、别比对照品种中棉 41 2003 年继试,籽棉、皮棉、 别比对照品种中棉 41 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别比对照品种中棉 41 增产 2003 年参加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别比对照品种中棉 41 3、 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据黄淮棉区气候特点、品种特性、种植习惯,百棉 1 号适于春播、麦棉套种、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三种方式均可应用。 抓一播全苗。 春直播或地膜覆盖要求 4 月 1520 日播种;营养钵育苗要求 4 月初播种,4 月底 5 月初移栽。 播前认真选种晒种,提高种子的后熟度,力争一播全苗。 苗快长。 百棉 1 号适宜的密度为每亩25003000 株。 麦后要及时灭茬,早浇水,早促进棉苗生长,保证棉苗快发。 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由于百棉 1 号有植株偏高大、结铃性强的特点,因此,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特别重要,同时要求花铃期适当早施肥,提高铃重。 期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蓟马;中期注意防治夜蛾类害虫及介壳类害虫;后期注意第四代棉铃虫防治。 品种会审定意见经审查,“百棉 1 号”符合河南省棉花品种审定标准,经第五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定通过。 适宜在河南及黄淮各棉区种植。 专利查询。棉花新品种-百棉1号
相关推荐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 品种简要说明:该品种(原名荆 96273)属中早熟类型,生育期 140 天。 整齐,苗势偏弱,中后期长势较强。 植株高大,株型松散,茎秆粗壮,叶片较大。 铃重 ,卵圆形,结铃集中。 衣分 高抗枯萎感黄萎。 纤维品质优良。 栽培技术要点:(1)重施农家肥或有机肥作底肥;(2)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早棉栽培和春套直播,适宜播期 3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 (3)中等肥力亩密度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秋乐 5 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 128130 天,较中棉 41 号早熟 2 天,属中早熟品种,株型中等,呈塔型,稍紧凑,叶片中等,叶色较深,茎秆叶片多茸毛,果节比较短,结铃性强,叶絮畅,易采摘,纤维色泽洁白,结铃吐絮集中,早熟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强。 单铃重 ,子指 ,衣分 霜前花率 纤维品质优良。 栽培要点该品种适宜黄淮流域棉区麦棉套种种植,露地直播 4 月 25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棉 65” 川棉 65 由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641400 简阳)。 2002 年 6 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川棉 65。 该品种经 1998四川省区试鉴定,该品种黄萎病指 对照泗棉 2 号低 表现抗黄萎病。 枯萎病指 对照泗棉 2 号低 表现高抗枯萎病。 华中农业大学 1999连续鉴定,棉叶螨螨害级数为 均 对照鄂棉 18 表现抗棉叶螨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8 号 徐棉 18 号原名徐 9856,该组合为苏棉 12 号豫棉 21 号,1995 年杂交,经南繁加代、扩大群体,1996 年 长势突出,抗枯、黄萎病好,1998 年进入株行圃鉴定。 1999 年升入所品比,亩产籽棉 斤,亩产皮棉 斤,较泗棉 3 号增产 2000 年参加省联鉴,亩产籽棉 斤,亩产皮棉 斤,较泗棉 3 号增产 20012002
有效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 此外,应争取工程保险、工程担保等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得到适当转移、有效分散和合理规避,提高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是减少工程风险损失和赔偿纠纷的有效措施。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最大的阶段,是招投标工作的延伸,是合同实施的具体化。 加强施工控制,就是加强履约行为的 管理。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工作为: 8 工程变更与合同款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