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发展战略,强化内涵建设,推进学院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切实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发展示范、改革示范、管理示范的作用。 二 、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依据《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十一五 ” 规划纲要》,紧密围绕海南 “ 一省两地 ” 产业发展战略,服务产业办专业。 重点建设旅游管理、园艺技术 、 畜牧等三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和物流、汽车运用技术、珠宝首饰鉴定及工艺等三个地方财政支持专业。 通过三年建设,形成凸显我院对应海南支柱产业群的四大特色的专业群,即以旅游管理、珠宝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服务海南 “ 建设国际旅游岛 ” 的旅游 服务业 专业群;以 园艺 、 畜牧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服务海南 “ 积极发展热带特色农业 ”的现代农业专业群;以物流专业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服务海南 “ 打造面向东南亚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 ” 的现代服务业专业群;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服务海南 “ 集约发展现代化新型工业 ” 的制造服务专业群。 在优化专业结构,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彰显地方特色方面,为同类院校起示范作用。 把 创新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加强内涵建设,逐步把 6个重点专 第二部分 建设目标与建设 内容 8 业建成品牌专业,通过重点专业带动专业群建设和全院整体改革,使重 点建设专业进入全国或省内的先进行列,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通过国家示范校的建设,我院将成为海南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海南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基地和面向海南相应产业的科技服务基地,充分发挥发展示范、改革示范、管理示范的作用。 (二)具体目标 1.旅游管理专业:创建 “分类订单,阶段提升” 的 国际旅游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建 成 “素质为 基础、 能力为目标 、技能为核心 ”的“ 工作过程化 ”课程体系 ;建设利用博鳌索菲特酒店及博鳌镇实训基地、海南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实训基地 ,实施 3个校外真实企业项目的现场教学 ; 建成 2个社会服务中心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社会服务。 2.园艺技术专业: 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企业全程介入,校企深度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完善“项目导向、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重组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建设 园艺教学实践基地 ,采取内培外引,企业挂职等措施,打造素质精良优秀教学团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3.畜牧专业: 探索和完善“双轨分段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职教鲜明特色和体现养殖业 工作过程的“职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建设具有省内示范作用的企业校区和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扩建 1个海南规模最大的优质猪人工授精站;建设一支具有国家教学名师的教学团队。 4.物流管理专业: 面向热带农产品冷链物流,积极推行“多学期工学交替、 渐进式顶岗实习 ”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冷链物流人才职业成长规律,充分利用“校内模拟+仿真”平台、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资源,实践 “理实一体、现场教学”的教学模式。 依托冷链物流实训基地,加强技术服务、专业咨询、职业培训与鉴定等社会服务。 5.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创建“工学结合、做学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汽车运用职业岗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成 1个融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完整的国家示范性“汽车运用教学服务基地”;建成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6.珠宝首饰鉴定及工艺专业:全面推进以“三进四突出”为核心内容的工学结合 第二部分 建设目标与建设 内容 9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四个核心、一个特色”的课程模块。 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建成国内一流的珠宝首饰教学工场。 7.高职财经大类开放式教学实训基地:建成面向现代 生产性 服务业的开放式、多功能、集 现场教学、实习实训、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等学院办学与为产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教学实训基地;该基地在实训实习内容、实训实习模式、实践教学管理、技术实现手段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 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做到资源共享, 在全国财经大类教学实训平台支撑方面 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8.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一个由教学质量目标子系统、教学过程管理子系统、教学资源保障子系统、教学质量监控子系统和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组成的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运用学院的人才、科技优势,按照企业和社区的需要,开展企业和社区员 工的职业培训,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新品种、新技术开发等的技术咨询服务,促进海南的社会经济发展。 10.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提高对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办学经验,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 11.数字化校园建设:根据示范院校建设需要, 依托已有的校园网络基础,对现有硬件软件系统整合,构建八个校园服务系统,在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开发平台、统一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过程数字化、教学过程内容数字化、学习过程数字化、管理服务数字化、领导决策 数字化。 三、 建设思路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和践行新的高职教育理念,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未来三年,学院将围绕服务海南“国际旅游业、热带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四大板块调整专业设置,动态规划,以加强“六个重点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带动全院专业建设和整体改革,逐步形成四大品牌特色专业群,显著提高为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学院将同以“海口农工贸 (罗牛山) 有限公司 ” 、“海马汽车”为主的多家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各重点专业都将寻求相对固定的对口企业 与之 签订合 作办学(教 第二部分 建设目标与建设 内容 10 学)合同,加强实训(习)条件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车间进学校,课堂进企业”的探索,进行开放式办学。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待遇、事业、感情”优势,引进、培养、聘用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建设优秀 的 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加大社会服务能力、对外合作交流和基础建设,提高学院形象和知名度。 通过三年建设,实现总体目标要求。 四、 建设内容 (一)完善办学模式 充分发挥省教育厅与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办学的体制优势,完善办学模式。 深化校企合 作,发挥校企合作共建双赢的“天然”优势,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改革、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实习等多方面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按经营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方式市场化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继续与法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先进的职教办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全面 探索 与实践“企业全程介入、工学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同行业、企业合作,探索和创新“企业全程介入,工学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实现形式,突出教学过 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不断探索和完善“多学期工学交替”、“分阶段工学融合”、“ 做学教 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使工学结合逐步递进、深度融合,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如 下 图所示。 图 21 “ 递进式 ” 工学结合示意图 第二部分 建设目标与建设 内容 11 (三)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在重点建设专业 率先 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力度,引入行业标准,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 段,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建设 56 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95门特色讲义或校本教材、86个优质课件,重构 6 个重点专业的课程体系,建成 3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9门省级精品课程和 20 门院级精品课程。 (四)强化“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建立一支“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做到培养与引进两手抓,引进能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专业带头人和具有 企业工作经历、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以改变现有教学团队的结构。 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到我院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实施 “ 双带头人工程 ” :通过培养、引进和从企业聘任等方式,使每个重点专业至少有一名专职带头人和一名企业兼职带头人,形成 “ 专业双带头人 ” 格局。 实施“双师素质工程”:培养既具有理论教学又具有指导技术操作“双能力”;既具有教师风范又具有行业岗位道德思想“双素质”;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教育学知识“双知识”;既具有面对学生,处理师生关 系又具有面对企业、社会、人际关系,与人共事的非技术的“双职业素质”。 培养与引进两手抓,通过引进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制定教师到企业锻炼的相关制度,提高教学团队的 “ 双师 ” 素质。 实施 “ 优秀教学团队工程 ” : 依托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以轮岗、挂职等形式,使教师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技术 开发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取各类“技师”或“高级技师”等级证书,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 强化“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培养 和引进 专业带头人 16人、 聘用 专业带头人 9 人 ; 引进 和 培养 骨干教师 73 人 , 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或技术骨干 174 人, 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工作,增强教师的企业工作阅历、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确保 “ 双师 ” 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 达到 90%以上。 第二部分 建设目标与建设 内容 12 培养 1 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2 名省级教学名师; 5 名省级技术能手、 10 名高级技师; 4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力争有 1 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五)建设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围绕支柱专业群建设,扩建、新建、重组一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从 21 个增至 34个,实 训室数从 51个增至 79个。 将其中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综合实训能力强的 “ 旅游全景模拟实训中心 ” 、 “ 园艺 作物生产示范基地 ” 、 “ 养殖实训工场 ” 、 “ 热带农产品冷链物流实训基地 ” 、 “ 海南海职 汽车 综合 服务 中心 ” 、 “ 珠宝鉴定实验实训中心 ” 、 “ 高职 财经大类开放 式 教学实训 城 ” 等七个实训基地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做到资源共享,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加强校企合作,建成校外实训基地 200 个以上,到 2020 年合作企业达到 400 家, 2020 年达到 500 家。 (六) 提升 社会服务 能力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 设和完善技术开发服务平台、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对口支援交流平台。 每年完成 5— 10 项应 用技术开发,开展技术服务 200 次以上; 开展 各类培训每年不少于 15500 人 次以上 ;对口支援 10 所高职院校。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海南高等职业教育在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影响 , 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 继续加强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荷兰学院、法国勒内奥弗雷旅游职业学院等国外院校的合作,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三年内新增 4所国际交流与合作院校。 重点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每两年至少参加 1 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三年内接待国际职业教育 集团或职业院校学术访问 50人次以上。 (八)加强内涵建设 创新和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校企合作制度,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形成机制,突出执行与动作;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建设数字校园,努力提高基本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通过国家示范校的建设,我院将成为海南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海南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基地和面向海南相应产业的科技服务基地。 充分发挥发展示范、改革示范、管理示范的作用。 第三部分 : 建设项目 13 第三部分 建设项目 根据海南区域经济背景,围绕“热带海岛旅游业、热带高效农业 、 现代 物流 服务业 、汽车生产服务业”等支柱产业进行专业布局,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 学院以旅游管理、园艺技术(热带园艺方向)、畜牧(国家无疫区标准化养殖方向)等 3个专业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 地方财政支持建设物流管理(热带农产品冷链物流方向)、汽车运用技术、珠宝首饰鉴定及工艺等三个地方特色专业, 1个共享型教学服务基地, 2个对外服务与交流窗口(社会服务、对外交流项目), 2个内涵建设工程(数字化工程、质量工程)。 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宗旨。 重点专业与区域重点产业结构关系如表 31所示。 表 31 重点专业、专业群与区域重点产业结构关系图 分类 重点专业 专业群 辐射相关专业 对应支柱产业 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专业群 旅游工艺设计 热带海岛旅游业 及相关周边产业 旅游艺术表演 高尔夫球 会 管理 酒店管理 景区 导游 涉外旅游 园艺技术(热带园艺方向) 园艺技术相关专业群 园林技术 热带高效农业 食品营养与检测 畜牧(国家无疫区标准化养殖方向) 畜牧专业群 生物技术与应用 热带高效农业 非中央财政 支持的重点专业 物流管理 (农产品冷链物流 方向 ) 现代流通服务业相关专业群 电子商务 现代流通服务业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连锁经营 汽车运用技术 汽车服务业相关专业群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现代生产服务业 城市交通运输 珠宝首饰鉴定及工艺 旅游管理专业群 热带海岛旅游业 及相关周边产业 合计 6 5 15 3 个中央支持的重点专业、 3 个地方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和 5个与之相关的专业群 (相关专业 15个) 专业一:旅游管理专业 14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三个重点专业 专业一:旅游管理专业 项目负责人: 杨哲昆(海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