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要高产花铃期管理是关键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期逐渐由营养生长为主转化为生殖生长为主,是一生需肥、需水的高峰期,也是决定棉花产量、品质的关键时期。 管理目标是四保、三增、二防,即保根、保叶、保蕾、保铃;增铃数、增铃重、增衣分,防止烂铃、防止早衰。 现针对花铃期生长发育特点,提出以下管理措施: 一、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一是对于土壤肥力足、墒情好、棉株生长健壮的棉田,花铃肥可在盛花期少量追肥或推迟追施,以免徒长或营养过剩造成落花落蕾,一般亩追施 810 公斤尿素和 510 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 二是对于底肥不足、墒情差、棉株长势弱的棉田,应早施、重施花铃肥,以初花期追施为宜,以免施肥过晚,造成棉株早衰,一般每亩施用 1015 2、公斤尿素和 510 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 三是对于前期施肥过多、生长过旺的棉田,花铃期追肥应推迟到棉株坐住 12 个铃时进行,要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既能满足大量开花结铃对肥料的要求,又可防棉株徒长,为争取多结伏桃和秋桃创造条件。 四是对地力较差,棉株有脱肥早衰趋势的棉田,要早施、多施盖顶肥,施盖顶肥的时间,宜在 7 月底 8 月初进行,施肥不宜过晚,否则易造成贪青晚熟。 一般每亩再补施 58 公斤尿素做盖顶肥。 追肥以穴施或条施为主,施于地表 10 厘米以下,距棉株 2530 厘米处。 根据地力和棉株长势,结合防治病虫害,酸二氢钾+1%尿素+砂混合液 23 次,以及时快速补充植株营养,调节植株内养分结构 3、,减少花铃脱落。 二、遇旱浇水,遇涝排水 花铃期是棉花需水量最大的时期。 进入花铃期后,如遇天气干旱,土壤墒情差,造成大量蕾铃脱落,果枝伸展慢,从而影响产量。 棉株表现为主茎红色部分上升快,红绿比超过 3/5,叶色暗绿无光泽,晴天中午棉株顶部叶片出现萎蔫,下午 4 时后仍不能恢复,这些现象均表明缺水,应及时浇水,灌水宜小水沟灌或隔行沟灌,避免大水漫灌;若降水量过大,就会导致棉株徒长、田间郁闭、蕾铃大量脱落,应及时排水,防止引起根部病害和花铃脱落、烂铃。 三、适时整枝 适时整枝对于调节养分分配,减少养分消耗,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烂铃,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以密定枝,以枝定 4、时,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整枝原则。 一是打顶尖。 衡水地区棉田去顶尖的时间一般掌握在 7 月 20 日前后,打顶过早或过晚,均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如棉株长势强、密度小,可推迟到 7 月下旬打顶,最晚不能迟于立秋;如棉株长势弱、密度大,可提前到 7 月上、中旬打顶。 二是打群尖。 水肥条件好、棉株长势旺或有严重封行趋势的棉田,打群尖可控制封行时间和程度,改善光照条件,减少无效花蕾,促早熟,减少烂铃;水肥条件差、棉株长势弱或没有封行趋势的棉田,可不打群尖。 精细整枝的棉田,打群尖应分期进行。 三是抹赘芽、去老叶。 高水肥、低密度、棉株长势强的棉田,常有大量赘芽发生,结合打顶随时抹除赘芽。 对于郁闭的棉田,为 5、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蕾铃脱落及烂铃的发生,可由下向上分期打掉主茎老叶;对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可保留一些赘芽。 四、中耕松土,防止早衰 花铃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容易造成土壤水多缺气,降低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致使大量蕾铃脱落,因此,花铃期应及时中耕松土。 花铃期棉花的根系再生能力减弱,棉田中耕宜浅不宜深,一般中耕深度 67 厘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免伤根过多,造成早衰;对有徒长趋势的棉田,应适当深中耕以切断部分侧根,控制徒长。 天气干旱,棉田灌溉后也要及时中耕松土,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防止烂桃。 中耕时尽量减少伤枝、碰掉花蕾等。 五、合理化控,抑制徒长 应根据降水情况和棉株长势确定适宜的化 6、控时间、药剂用量、用药次数,一般在主茎初花期日增长量 米、盛花期日增长 3 厘米时就要化控。 生长旺盛、植株健壮的田块要在初花期亩用缩节安 对水 30 公斤,盛花期亩用缩节安 23 克对水 4050 公斤均匀喷洒棉株顶部和边心,如后期雨水过多,对有旺长趋势的棉田在打顶 57 天后,亩用缩节安45 克;长势较差的田块应根据生长情况适当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 掌握多雨适当多控,干旱适当少控的原则。 对简化整枝棉田可通过化控减少打群尖、抹赘芽等工序。 六、及时防治病虫害 棉花花铃期病虫害较多,是造成此期落花落蕾的主要原因。 棉花枯、黄萎病、红叶茎枯病、盲椿象、棉铃虫、棉蚜、烟粉虱等呈不同程度的发生,应有针对性地及时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