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移动首部加压滴灌及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解决零星小条田及偏远不连片棉田的节水灌溉问题,2005 年,32 团在棉花生产中,开发移动首部加压滴灌 280 公顷。 通过对该项目及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达到了匀水匀肥又增产的目的。 现将其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一、部设备主要有柴油发动机、离心(加压)水泵、砂石过滤器、网式过滤器、施肥装置、水表、牵引底盘等几大部分设施组成。 田间作业时,由小四轮牵引移动首部系统,也称之为移动首部加压滴灌系统。 田间系统主要有主干管、支干管、地面毛管、闸阀等部分组成。 与首部固定加压滴灌布局完全一致。 把移动首部系统与田间系统连结起来,即构成移动首部加压滴灌完整系统。 统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流动性强,灵活 2、;管道输水,渗漏损失小;随水滴施肥,达到滴水均匀,施肥均匀,单产比传统沟灌增产 40%,与固定式加压滴灌比产量接近;投资小、造价低,与固定式加压灌相比,667 平方米投资可节约 40%60%,而田间滴灌效果与固定式加压灌相近,能够达到精准灌溉。 适宜零星小条田及偏远不连片棉田使用。 二、 膜 12 行高密度栽培。 行距为(6610 或 6016)厘米,株距 米,理论株数为 株/667 平方米;收获株数 株/667 平方米。 )选择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耐)病及抗逆性较强的品种。 如 地准备洗好盐、治好碱、整好地,使播前土壤总含盐量小于 以利于抓全苗;播前整地严格达到“墒、平、松、碎、净、齐 3、”六字标准,和土壤上虚下实的播种要求;提高条田标准化建设的质量;进行播前化除,做到棉田无杂草。 适墒播种选用质量达标和种衣剂处理的棉种,4 月 15 日前结束播种。 播种质量达到:播行端直,铺膜平展,压膜严实,种穴对位,下籽均匀,覆土良好,深浅一致,接行准确,四线五面,到头到边。 播后田管种好玉米诱集带,防治棉铃虫;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争全苗;早定苗、早中耕、早除草,促壮苗早发。 育期灌溉对采用移动首部加压滴灌的棉田,结合棉花长势长相,于现蕾期按次序开始滴头水,但需要严格控制头水滴量。 生育期滴水 1416 次,每次滴水 2030 立方米,9 月上中旬适时停水。 合理施肥播前 667 平方米深施油饼 60 4、100 千克,高磷(有效含磷 40%以上)低氮复合肥 25 千克,硫酸钾 5 千克,硫酸锌 12 千克,施肥做到不重不漏,施足,施匀。 生育期随水滴施肥不低于 60 千克/667 平方米,坚持一水一肥制度至 8 月中旬。 盛蕾期和花铃初期两次施用叶面硼肥“速乐硼”,以增加铃数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分运用水、肥、膜调控技术。 辅助实施化学调控技术。 坚持“早、轻、勤”和促控结合的化调原则。 控制旺苗,促弱苗早发。 7 月 10 日前保质保量打完顶,8 月 15 日前整好枝,以促早熟,提高品质和产量。 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中心,以化学防治为辅助。 重视田间调查,坚持预测预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发现于点片,防治于点片,把病虫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到随开随采,防止异性纤维及有色物质混入,把好“五分”质量关,快拾花,多拾花,夺取丰产丰收。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