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增产巧用营养枝及时打主心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八月份正是棉花管理的关键时期,如何保证棉花增产,是广大棉农要关心的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河北省国欣农研会顾问、高级农艺师刘春台。 因为他多年来每当夏季都要下乡对棉农开展技术服务,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棉花生长情况,为棉农解惑释疑。 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植棉经验。 他对记者说,要实现棉花增产,除了把握好对棉花产量影响最大的三项技术合理施肥,及时浇水和化控之外,还有一些小窍门,比如:巧用营养枝,及时打主心,也可以增加棉花产量。 刘春台对记者说,对棉花的营养枝是去是留。 如何利用。 是他在这几年下乡咨询服务中遇到的最热门话题,2008 年下乡咨询服务也不例外,尤其是农村妇女对这个问题更加关 2、注,因为她们是棉花整枝的主力,最需要这方面的技术。 今年 6 月下旬7 月上旬,他在山西棉区现场就看到整枝情况:有的棉农全部去掉营养枝,也有的棉农全部留下营养枝,还有的棉农去一部分营养枝,留一部分营养枝。 他认为,前两种做法都不可取。 什么是棉花的营养枝呢。 棉花的营养枝又称叶枝,俗称疯杈、油条、滑条。 他笑着说:别看这俗称不雅,但它作用不小。 为什么。 因为营养枝上虽不能直接着生花蕾,但却能生出果枝,照样开花结铃,能弥补群体空间的闲置和单株结铃的不足。 有效地利用最佳开花结铃期,增加亩铃数,因此在棉花栽培上,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如欣抗 4 号、中棉所 23、国欣棉 3 号等棉花品种的营养枝,都能在第 2、3 3、个叶腋中长出果枝,甚至第一节就生果枝。 所以在密度较小和土壤肥力较高的棉田、在宽行间、缺苗处和地头地边,都应该每株适当保留 12个营养枝,以便有条件地发挥单株结铃潜力。 由此可见,营养枝对棉花增产也有不小作用。 那么,棉农应选留什么样的营养枝呢。 刘春台说,应选留最粗壮的,只有最粗壮的营养枝才能结较多较大的桃。 有的棉农误认为粗壮的营养枝会和主茎争夺养分,所以首先将其去掉,而将细弱的留下,这就做反了。 留下的营养枝视其长势和周边空间,一般长出 34 个果枝后及时打心。 最晚到 7 月 5 日都要打完。 对营养枝的处理不要过早,到棉花开花前进行都不为迟。 有人强调他的品种属于“懒棉花”,可以免整枝,营养枝一个也不 4、要去,保证高产,殊不知保留多余的营养枝不仅浪费大量的水分和养分,而且还严重阻碍棉田的通风透光,恶化棉田环境,增加蕾铃脱落,只有害而无益。 说到这儿刘春台强调,有些种棉大户受了免整枝宣传,强调种棉多管不过来,坚持不去掉一个营养枝,结果不一定是最佳的,尤其在行距小或密度较大的棉田,就是雇人也要把多余的营养枝去掉,结果一定会更好。 相反,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过早把营养枝全部打掉,尤其是行距较大的棉田,很多空间利用不起来,最后连垄都封不上,看似棉株长势不错,但因亩铃数较低而达不到预期产量,这也是对土地和光热资源的一种浪费。 这种情况每年都屡见不鲜。 他告诉棉农正确的方法是:既不全部保留营养枝,也不一律去掉,而 5、是酌情选留,巧妙利用。 没有壮营养枝的棉株不要强留,弱营养枝上结的铃小,吐絮迟;而长出壮营养枝越多的棉株说明越有力量,单株结铃潜力越大。 棉花主茎何时打顶最好。 这也是棉农关心的问题。 刘春台认为,这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主要取决于留果枝的多少。 北方棉田在一般地力和密度下,单株平均以留 1213 个果枝为宜。 在地力肥沃、密度小的杂交种棉田,单株最多留果农业技术全集之植,415 个;而土地瘠薄、密度大的棉田,单株留果枝 911 个就足够了。 有的棉田就是不打顶,新果枝也不会长出了。 打顶后以最上一个果枝能长出 3 个花蕾为宜,如果最上一个果枝长不出 3 个花蕾,就可以判断打顶晚了。 过去北方棉区曾有 7 月 20 日前后打顶的习惯,但种植 基因抗虫棉后,因生长发育提前,再坚持 7 月 20 日打顶就偏晚了。 应以长出果枝多少决定打顶日期,如果打小顶,可提早几天下手如果打大顶,可延后几天再打。 切忌盲目多留果枝,形成塔形植株,致使上部果枝既细,又短,还空。 最后,他提醒棉农要不断学习植棉新技术,按照科学方法管理棉花,才能夺取棉花丰收。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