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早衰的发生及防治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谓早衰就是指在棉花开花结铃最好时期,因生育不良、营养失调、病情危害,棉叶过早脱落,导致铃轻、子秕、纤维成熟差而大幅度减产的一种现象。 根据调查,近几年各地棉花早衰面积越来越大,对产量和品质的损害也越来越大,减产幅度达到 20%30%,重衰地达到 40%,严重田块绝收。 棉花早衰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年来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大爆发,是制约单产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发病对气候的反应十分敏感,69 月份只要气温低于 2830,加上高湿,混合病情就呈快速发生蔓延,其中 78 月份发生普遍,危害最重,由于病株恢复慢,产量损失最大。 据观察,暴发时间第一次在 67 月份,第二次在8 月份。 主产区长 2、达二三十年间断连作老棉田,病情指数越来越高,棉株“落叶垮秆”更为严重。 品种中转基因抗虫棉病情最重,产量损失最大。 棉田长期保持湿润,也易诱发病害而致衰。 是因为一些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前中期结铃集中,由于生理负荷超重,后期如遇干旱和发病,很容易出现早衰。 要因为“红叶茎枯病”发生而改变。 大多由土壤营养失调引起。 由于许多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前期生长缓慢,营养生长不足,追施氮肥促进生长,因氮肥使用过多,有机肥和钾肥施用不够导致营养失衡。 早衰症状在生长中期显现,后期加快。 只要 89 月份出现低温过程,也易致衰。 衰还与连作有密切关系。 这是多年耕作制度、棉田粗放管理和农田水利工程老化易涝渍等一系列问题所致。 长期连作 3、是棉花早衰的重要原因,由于连作导致棉田土壤病菌累计量增多,极易致衰。 防治棉花早衰,夺取棉花优质高产。 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调整布局,提倡合理轮作和深耕。 在适宜产区的一县之内和一乡镇之内,引导农民有目的把棉田由重病区向轻病地转移,由病地向非病地转移,对于枯黄萎病重发棉田,应合理轮作倒茬,长江流域棉区提倡水旱轮作,黄河流域棉区提倡小麦麦作周期为 35 年。 大力推广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团粒结构,促进根系生长,实现健根壮株。 建设高标准排灌棉田,实行调亏灌溉。 在建设高标准棉田的墓础上,实现排灌自如。 由于棉花具有耐旱的生物学特征,重病地可适当减少灌水量和灌水次数。 滴灌棉田要改持续灌溉为间歇式灌溉,保持 4、棉田干湿交替状态。 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化肥。 化肥提倡“减氮稳磷重施钾肥”,在缺硼、缺锌棉田增施硼锌微肥。 提倡增施钾肥,推荐高产棉田氮与钾的比例达到1,中后期提倡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 70%甲基托布津混合液,有推迟控制发病、促进病株快速恢复的效果。 搞好棉田土壤处理,降低病害发生。 对于枯黄萎病棉田和连作棉田,经过多年试验,采用 98%敌克松或 55%敌克松处理土壤,是控制棉花枯萎病发生,提高棉花产量的成功经验,在棉田整地时,亩用 96%敌克松二袋(每袋 克)或 55%敌克松三袋(每袋 克)与所需化肥混合均匀施入棉田,一般可降低 90%以上的棉花枯黄萎病发生程度,利用抵御病害入侵,可促进健根壮株,提高产量和品质。 严格检疫,控制扩散。 一是严格检疫,病地棉种必须经硫酸脱绒、消除种子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制病害的远距离传播。 二是控制零星病田的蔓延,对初发地要拔除零星病株,田外焚烧,对重病田采用点片根除。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