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18层建筑中央空调系统水系统风系统设计说明书配备完整图纸内容摘要:

; Ca—窗的有效面积系数; Cs—窗玻璃的遮挡系数; Cn—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注:对于北纬27度以南地区的南窗, 可不考虑外遮阳板的作用,直接按式()计算。 (四)、内围护结构的传热冷负荷 ,通过内窗的温差传热负荷,可按式()计算。 ,通过内墙和楼板的温差传热负荷,可按式()计算,或按式()估算。 此时负荷温差Δtτξ及其平均值Δtpj,应按零朝向的数据采用。 ,通过空调房间内窗、隔墙、楼板或内门等内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负荷,按下式计算: Q=KF(twp+Δtlstn) ()式中 Q—稳态冷负荷,下同,W; tw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tn—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度,℃; Δtls—邻室温升,可根据邻室散热强度采用,℃。 (五)、人体冷负荷 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按下式计算: Qτ=nq1CclrCr ()式中 Cr—群体系数; n—计算时刻空调房间内的总人数; q1—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显热散热量,W; Cclr—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 (六)、灯光冷负荷 照明设备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τ,应根据灯具的种类和安装情况分别按下列各式计算: Q=1000n1NXτT () Q=1200n1NXτT () Q=1000n0NXτT ()式中 N—照明设备的安装功率,kW; n0—考虑玻璃反射,顶棚内通风情况的系数,当荧光灯罩有小孔, 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时,荧光灯罩无通风孔时,; n1—同时使用系数,; T —开灯时刻,点钟; τT—从开灯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XτT—τT时间照明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七)、设备冷负荷 热设备及热表面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τ,按下式计算: Qτ=qsXτT ()式中 T—热源投入使用的时刻,点钟; τT—从热源投入使用的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XτT—τT时间设备、器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qs—热源的实际散热量,W。 电热、电动设备散热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qs=1000n1n2n3n4N () qs=1000n1aN () qs=1000n1a(1η)N () qs=1000n1aηN ()式中 N—设备的总安装功率,kW; η—电动机的效率; n1—同时使用系数,; n2—利用系数,; n3—小时平均实耗功率与设计最大功率之比,; n4—通风保温系数; a—输入功率系数。 (八)、渗透空气显热冷负荷 (1) 通过外门开启渗入室内空气量G1(kg/h),按下式估算: G1=n1V1pw ()式中 n1—小时人流量; V1—外门开启一次的渗入空气量,m^3/h; pw—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 (2) 通过房间门、窗渗入空气量G2(kg/h),按下式估算: G2=n2V2pw ()式中 n2—每小时换气次数; V2—房间容积,m^3。 (W),按下式计算: Q=(twtn) ()式中 G—单位时间渗入室内的总空气量,kg/h; tw—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 tn—室内计算温度,℃。 (九)、食物的显热散热冷负荷 进行餐厅冷负荷计算时,需要考虑食物的散热量。 食物的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十)、伴随散湿过程的潜热冷负荷 (1) 人体散湿量按下式计算 D= ()式中 D—散湿量,kg/h; g—一名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 (2) 人体散湿形成的潜热冷负荷Q(W),按下式计算: Q=φnq2 ()式中 q2—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潜热散热量,W; φ—群体系数。 (1) 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湿量(kg/h),按下式计算: D=(dwdn) () (2) 渗入空气形成的潜热冷负荷(W),按下式计算: Q=(iwin) ()式中 dw—室外空气的含湿量,g/kg; dn—室内空气的含湿量,g/kg; iw—室外空气的焓,kJ/kg; in—室内空气的焓,KJ/KG。 (1) 餐厅的食物散湿量(kg/h),按下式计算: D= ()式中 n—就餐总人数。 (2) 食物散湿量形成的潜热冷负荷(W),按下式计算: Q= () (1) 敞开水面的蒸发散湿量(kg/h),按下式计算: D=(a+)(PqbPq)AB/B1 ()式中 A—蒸发表面积,㎡; a—不同水温下的扩散系数; v—蒸发表面的空气流速; Pqb—相应于水表面温度下的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 Pq—室内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 B—标准大气压,101325Pa; B1—当地大气压(Pa)。 逐时冷负荷详细计算利用鸿业计算软件对房间负荷进行详细计算,结果如下: 办公室1001 的逐时冷负荷详细计算               面积(㎡): 设备(W/㎡): 20 照明(W/㎡): 25 人员(人): 3 新风量(m^3/): 30设备(W): 476 照明总量(W): 595 人员总量(人): 3 新风总量(m^3/h): 90夏季参数 设计温度(℃): 相对湿度(%):        冬季参数 设计温度(℃): 相对湿度(%): 时刻(h)总冷负荷总冷指标冷负荷冷指标总湿负荷总湿指标湿负荷湿指标 含新风含新风不含新风不含新风含新风含新风不含新风不含新风8:009:0079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房间面积(㎡):最大冷负荷时刻(h):18:00总冷负荷(W)(含新风):总冷指标(含新风):冷负荷(W)(不含新风):冷指标(不含新风):总湿负荷(kg/h)(含新风):总湿指标(含新风):湿负荷(kg/h)(不含新风):湿指标(不含新风):总热负荷(W)(含新风):总热指标(含新风):热负荷(W)(不含新风):热指标(不含新风):热负荷(W)(不含户间):热指标(不含户间):户间传热负荷(W):0户间传热指标:0冬季总湿负荷(kg/h):0冬季总湿负荷指标:0 会议室3002的逐时冷负荷详细计算面积(㎡): 设备(W/㎡): 照明(W/㎡): 人员(人): 新风量(m^3/):     设备(W): 照明总量(W): 人员总量(人): 新风总量(m^3/h): 夏季参数 设计温度(℃): 相对湿度(%):   冬季参数 设计温度(℃): 相对湿度(%): 时刻(h)总冷负荷总冷指标冷负荷冷指标总湿负荷总湿指标湿负荷湿指标 含新风含新风不含新风不含新风含新风含新风不含新风不含新风8:009:0010:0011:0012:009164113:0014:004059815:0016:0017:00905103966018:0019:0020:00房间面积(㎡):最大冷负荷时刻(h):9:00总冷负荷(W)(含新风):总冷指标(含新风):冷负荷(W)(不含新风):冷指标(不含新风):总湿负荷(kg/h)(含新风):总湿指标(含新风):湿负荷(kg/h)(不含新风):湿指标(不含新风):总热负荷(W)(含新风):总热指标(含新风):热负荷(W)(不含新风):热指标(不含新风):热负荷(W)(不含户间):热指标(不含户间):户间传热负荷(W):0户间传热指标:0冬季总湿负荷(kg/h):0冬季总湿负荷指标:0 的逐时冷负荷详细计算面积(㎡): 设备(W/㎡): 15 照明(W/㎡): 20人员(人/㎡): 新风量(m^3/): 设备(W): 照明总量(W): 人员总量(人): 新风总量(m^3/h): 夏季参数 设计温度(℃): 相对湿度(%): 冬季参数 设计温度(℃): 相对湿度(%): 时刻(h)总冷负荷总冷指标冷负荷冷指标总湿负荷总湿指标湿负荷湿指标 含新风含新风不含新风不含新风含新风含新风不含新风不含新风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102216:0017: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