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套种生姜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地套种1、严格选地,施足底肥。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无姜瘟病菌(前两茬未种过生姜)的棉田。 冬前全面深翻,并在生姜种植畦内每亩埋施猪牛粪、作物秸秆等有机肥 1000 公斤,以利培肥地力。 2、合理配置,标准做畦。 适当放宽棉花行距,并实行等行种植,畦宽(含沟)70 厘米,种 1 行棉花和 1 行生姜。 二、棉花的管理要求棉花品种应选用抗虫杂交棉品种。 播前深翻土地 25 厘米,并结合耕翻土地施足基肥和亩撒施 5%辛硫磷颗粒剂 2斤,以防治地下害虫。 棉花的适宜播种期为 4 月上旬,抢晴天覆盖双膜营养钵育苗,5 月上旬每亩移栽 3400 株。 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规棉田,但要注意用助壮素 2、调控和喷施硼肥、磷酸二氢钾等溶液。 三、生姜栽培技术要点1、选择姜种,精细处理。 选种:3 月初将姜种起窖,选择肥大、无伤、无病、无虫蛀、无色变的姜块作种。 晒种熏种:将选好的姜种晒 2,然后用箩筐装好放在灶火(俗称烟眼头)上方让烟熏 20 天左右,可杀菌防病。 催芽:烟熏后再进行温床催芽。 先铺 20 厘米厚的牛栏粪并踏实,上放 7米厚的肥土,接着摆入姜种,再在姜种上盖 3 厘米厚的细土,最后用农膜覆盖,四周用土压实,保温催芽。 待芽长至 4 厘米时分芽,把姜种掰成 3,每块要留有1壮芽,重 50。 同时剔除基部发黑、有红眼圈、掰后纤维多的芽子,随即移栽。 2、确保质量,标准移栽。 4 月下旬移栽生姜,方法是 3、先开好宽 25 厘米、深 9厘米的移栽沟,按株距 20米排姜,栽姜密度为每亩 3500,排种后用细土遮盖种芽。 3、加强管理,棉姜兼顾。 生姜的管理:一是追肥。 苗高 30 厘米时,每亩用碳胺 25 公斤加枯饼 15 公斤充分混合,在离姜株 10 厘米处开 7米的沟埋施,严禁把尿素、碳胺、未腐熟的人粪尿直接施在植株上。 立秋前后于姜旁每亩穴施枯饼 25 公斤加尿素 10 公斤。 二是及时浇水排水。 生姜排种后,遇天旱要及时浇团结水,促姜早发根返青。 霉雨季节要清沟排水。 遇干旱要勤灌水,做到7 天左右灌 1 次水,保持土壤湿润。 三是防治姜瘟病。 姜病重在预防,可在移栽时用复方波尔多液 1000 倍液浸种块 20 分钟,6份用复方波尔多液 500倍 7喷 1 次,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早拔除,并在病株周围用石灰消毒,以防止病害蔓延。 同时要做好松土、除草、培土、去侧芽、扒老姜等田间管理工作。 专利查询。棉田套种生姜栽培技术
相关推荐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决收获时每年在棉花生产上最易引起纠纷的问题之一,就是棉种发芽率的高低。 发芽率达到或者超过 80%的,农民朋友就很赞赏。 为什么有些棉种的发芽率不高呢。 一是有些制种的棉田偏施了氮素肥料,棉花个体营养生长较旺,棉田荫蔽较大,棉花吐絮不畅,棉种成熟度较差;二是在制种的大田,采收了尚未完全成熟的带壳棉桃,带回家中剥出棉花。 这是棉种发芽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当然,除此以外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要原因 害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多种连作的老棉田,因多年使用氟乐灵且使用量偏大,造成植株茎秆细弱矮小、红茎比例占 90%以上。 拔下植株查看,主根不发达、侧根很少或没有,近地面的茎基部出现肿瘤,拔出植物时容易在肿瘤处断裂,剖开茎秆未见有维管束变色等病变情况。 另一类是第一年种棉花的倒茬地,前茬作物为玉米。 近几年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造成田间麦茬高,农民为提高除草效果
h1- h2185。 )或以看出η取决于过热蒸汽焓 h1,排汽焓 h2以及凝结水焓 h2185。 ,而 h1由过热蒸汽的初参数 p t1 决定。 h1和 h2185。 都由参数 p2决定,所以朗肯循环效率取决于过热蒸汽的初参数 p t1和终参数 p2。 毫无疑问:初参数(过热蒸汽压力,温度)提高,其他条件不变,热效率将提高,反 之,则下降;终参数(排汽压力)下降,初参数不变,则热效率提高,反之
2、浙中南地区,小麦 11 月上、中旬播种。 小麦适期播种时,每亩播种量为 斤,若迟播则适当增加用种量。 播种要均匀,防止出现丛子,同时要匀播到畦边。 麦播种后,要及时开沟覆盖。 提倡机械开沟,一般畦沟 2米,沟宽 20 厘米,沟深 20 厘米,尽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沟泥要破碎均匀覆盖畦面,覆土厚度 2 厘米,消灭露子。 搞好田内“三沟”(畦沟、腰沟、田边沟)配套,沟沟相通,达到雨停沟千。
机械零件的要求,一般来说存在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即: ⅰ 、锻件走样。 由于欠压、锻模磨损、上下模错移、毛坯体积和终锻温度的波动,使得锻件的形状发生变化,尺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又由于锻件出模需要模膛带有斜度,锻件侧壁不得不添加敷料;形状复杂的长轴类锻件还可能发生翘曲歪扭,从而导致锻件与零件有较大的差别 ; ⅱ 、表面质量不易保证。 由于锻件表面氧化与脱碳,合金元素蒸发与污染,表面裂纹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