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反季节栽培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1、脂肪高蛋白,是良好的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蘑菇反季节栽培,填补了市场空白,售价相对较高,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栽培品种的选择:目前栽培品种主要有新登 96、夏菇 93 及台湾高温等,其出菇温度为 24 二、时间安排:3 月初制原种,3 月底制母种,5 月份制栽培种。 5 月上旬将培养料建堆发酵,6 月初播种,6 月下旬覆土,7 月中旬进入始菇期,9 月初出菇结束。 三、培养料配方:每 100 平方米栽培面积用料量为:干稻草 2000 千克,干牛粪1200 千克,尿素 20 千克,碳酸氢铵 10 千克,饼肥 50 千克,石膏粉 50 千克,过磷酸钙 30 千克,为 四、建堆发酵:采 2、用二次发酵法,方法同双孢蘑菇秋冬季生产栽培法。 五、播种覆土:播种量为每 100 平方米培养料接麦粒菌种 150 瓶,3/4 的菌种播入培养料层,压平菌床后将余下的 1/4 菌种封面。 第 1 次覆粗土厚 2 厘米左右,菌丝爬满覆土后,第 2 次覆土厚约 1 厘米。 此方法有利于抑制杂菌繁殖,并可提高透气性。 六、出菇管理:出菇期要抓好水分管理,注意通风换气,减少菇房太阳直射,将菌丝生长阶段的温度控制在 25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控制在 28相对湿度控制在 90%左右。 七、防治病虫害:蘑菇生长期间,温度高,湿度大,杂菌极易滋生蔓延。 控制杂菌污染,是蘑菇栽培成败的关键,因此要努力提高二次发酵的净利要,菇床之间的通道要喷浓石灰水,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要在菇棚两端加防虫网,夜间捕捉蛞蝓。 专利查询。蘑菇反季节栽培技术要点
相关推荐
1、、蘑菇褐腐病:又名蘑菇疣孢霉病、水泡病、白腐病等。 是当前蘑菇栽培中为害最大的病害。 除了为害蘑菇外,还可为害平菇、草菇、银耳、灵芝等。 该病在蘑菇不同发育阶段发生表现症状不同,蘑菇开始扭结形成幼小菇蕾时(子实体未分化时)易受侵染,形成硬马勃状的不规则组织块。 上覆 1 层白色绒毛状菌丝,以后变暗,最后变为暗褐色,从病组织中渗出暗褐色液滴。 覆土下面的小菇蕾也可受感染
2、底移栽,淮北地区各提早 5天,常年 5月 25日成熟。 菌核病发病率比秦油 2号少 植株特征苏油 1号属半冬性品种,苗期半直立,叶色较深,成熟时株高 17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一次分枝 89 个,二次分枝 57 个,全株有效角数350400 个,角果长 厘米,每角结籽 1920 粒,千粒重 4克以上。 栽培要点适期早播,培育大壮苗在苏南地区 9月 20日播种,不迟于 9月 25日。 一般在
/OUT Y 通道输入 /输出端 11 12 14 15 IN/OUT X 通道输入 /输出端 9 10 A B 地址端 3 OUT/IN Y 公共输出 /输入端 13 OUT/IN X 公共输出 /输入端 6 INH 禁止端 7 VEE 模拟信号接地端 8 Vss 数字信号接地端 16 VDD 电源 + 表 当 INH脚位“ 1”时,所以通道截止, CD4052的真值表如表。 本设计将
1、、真菌性病害1、褐腐病。 又称白腐病、水泡病。 病菌孢子通过覆土带入菇房,由空气和害虫传播。 当菇房空气不流通,遇高温高湿时发病重。 在菇床上形成大量白色菌丝体,感病后,子实体菌柄肿大成泡状,严重时形成畸形菇,变为褐色,或形成菌盖菌柄不分的白色絮状菌球。 防治方法:主要对覆土进行消毒。 将覆土置于空房内,按每平方米 5 毫升甲醛加 3 克高锰酸钾的比例熏蒸 24 小时后,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