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防白腐病内容摘要:
菇白腐病又叫褐腐病、水泡病,是蘑菇病害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 秋季栽培的蘑菇发病重于春菇。 被害的蘑菇最初在菌盖及菌柄的表面发生褐色瘤肿,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病部形成一层白色霉。 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及时清除病菇。 发现病菇时,应立即将病菇连同菌丝体以及 10 厘米深处的培养料一起挖出烧毁或深埋,病穴用消毒土填平。 同时用 4福尔马林消毒工具,预防病菌传染。 降低温度、湿度在不使菇房冷却的条件下,开窗通风,降低温、湿度。 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 95以下,温度降至 17以下。 药剂防治。 在菇长出之前,用 12225 的波尔多液喷洒覆盖土的表面,可大大降低感染率,起到预防作用。 也可每 10 平方米菇床用 10 克多菌灵加水 75 公斤喷洒菇床表面。 如采用上述措施后病害仍然继续发展,可把覆盖土全部拿掉,换用无菌土壤,重新覆盖。 专利查询。蘑菇防白腐病
相关推荐
1、脂肪高蛋白,是良好的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蘑菇反季节栽培,填补了市场空白,售价相对较高,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栽培品种的选择:目前栽培品种主要有新登 96、夏菇 93 及台湾高温等,其出菇温度为 24 二、时间安排:3 月初制原种,3 月底制母种,5 月份制栽培种。 5 月上旬将培养料建堆发酵,6 月初播种,6 月下旬覆土,7 月中旬进入始菇期,9 月初出菇结束。 三
1、、蘑菇褐腐病:又名蘑菇疣孢霉病、水泡病、白腐病等。 是当前蘑菇栽培中为害最大的病害。 除了为害蘑菇外,还可为害平菇、草菇、银耳、灵芝等。 该病在蘑菇不同发育阶段发生表现症状不同,蘑菇开始扭结形成幼小菇蕾时(子实体未分化时)易受侵染,形成硬马勃状的不规则组织块。 上覆 1 层白色绒毛状菌丝,以后变暗,最后变为暗褐色,从病组织中渗出暗褐色液滴。 覆土下面的小菇蕾也可受感染
/OUT Y 通道输入 /输出端 11 12 14 15 IN/OUT X 通道输入 /输出端 9 10 A B 地址端 3 OUT/IN Y 公共输出 /输入端 13 OUT/IN X 公共输出 /输入端 6 INH 禁止端 7 VEE 模拟信号接地端 8 Vss 数字信号接地端 16 VDD 电源 + 表 当 INH脚位“ 1”时,所以通道截止, CD4052的真值表如表。 本设计将
1、、真菌性病害1、褐腐病。 又称白腐病、水泡病。 病菌孢子通过覆土带入菇房,由空气和害虫传播。 当菇房空气不流通,遇高温高湿时发病重。 在菇床上形成大量白色菌丝体,感病后,子实体菌柄肿大成泡状,严重时形成畸形菇,变为褐色,或形成菌盖菌柄不分的白色絮状菌球。 防治方法:主要对覆土进行消毒。 将覆土置于空房内,按每平方米 5 毫升甲醛加 3 克高锰酸钾的比例熏蒸 24 小时后,才能使用。
3 软件设计 8 图 31模糊控制洗衣机控制结构 (二) 模糊规则 ( 1) 洗涤量和水量的确定: ① 如果检测到衣物量很多,则洗涤量多,水位高; ① 如果检测到衣物量较多,则洗涤量较多,水位适中; ② 如果检测到衣物量很少,则洗涤量少,水位低。 ( 2) 脱水 时间的确定: ① 如果检测到衣物很多,则脱水时间长; ② 如果检测到衣物较多,则脱水时间适中; ③ 如果检测到衣物很少,则脱水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