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堆农业技术实现棉花增产增收内容摘要:

2、优良品种作为主栽品种,增产效果显著。 2005 年测产统计,新陆早 12 号种植面积 3473 公顷,平均 667 平方米产皮棉 克;新陆早 13 号 1067 公顷,平均 667 平方米产皮棉 克;新陆早 24 号 300 公顷,平均 667 平方米产皮棉 克。 以新陆早 12 号作对照,新陆早 13 号产量高 新陆早 24 号要高 在种子生产上严格按照精准种子技术要求,从种子人工粒选、包衣处理、播种、田管、收获、加工、贮运等各个环节制定技术标准和规程,严格管理,保证种子质量,使种子纯度达到 99%以上,净度 98%以上,发芽率 85%以上,含水率小于 12%,达到精准种子要求,为精准播种提供优 3、质种子,保证一播全苗、苗匀苗壮,为丰产打下良好基础。 二、提高耕地质量,实施精准播种我团采用地膜植棉已有 20 年历史,地膜污染日益严重,造成土壤板结,土壤通透性变差,影响种子发芽、扎根和生长发育。 针对地膜污染,我们采用人工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办法,推广头水前揭膜,要求秋季犁地前拾净地面残膜,开春平地前再拾一遍,耙地后播种前再把地表残膜拾净,使残膜量逐年减少。 残膜的减少,提高了耕种质量,使整地能实现六字标准,保证一播全苗。 在提高地力方面,主要采取秸秆粉碎还田,增施有机肥和科学平衡施肥。 团场建立养地基金制度;每年积运农家肥 吨,每 667 平方米施有机肥 左右;为科学平衡施肥,建立了化验室,实施测土 4、配方施肥,将每 667 平方米施用化肥总量的 60%与 70100 千克油渣进行深施,并采取随水施肥,做到科学合理用肥。 2001 年,全团土壤有机质含量 8克/千克,速效氮 3545毫克/千克,速效磷 812 毫克/千克,速效钾 230280 毫克/千克;2004 年测定,除速效钾没有变化外,有机质、速效氮、磷分别提高了 克/千克。 三、节水灌溉,实施精准灌溉我团农业灌溉用水全靠地下水。 针对水资源紧缺大力发展膜下滴灌,引进地下滴灌技术和自动化、智能化灌溉技术,使灌溉技术向精准化方向发展。 2005 年滴灌棉田面积 3726 公顷,占棉田总面积的 77%,平均 667 平方米产皮棉 产 ,占全团棉花 6、施农田地理信息管理与智能化施肥决策,针对不同连队、不同地块的土壤理化性状和不同产量目标,采用微机平衡推荐施肥方法,增产幅度 5%8%。 通过大量喷滴灌随水施肥田间试验,在棉花平衡施肥咨询服务体系中增加喷滴灌施肥推荐系统,能在一个系统中方便调用常规灌溉与喷滴灌施肥的决策系统,实现科学平衡施肥,更好地起到节水节肥增产作用。 五、加强虫情监测,有效防治“三虫”植保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本着“保护天敌,增益控害,简化措施,节本增效”的原则,加强虫情调查和防治,严控害虫蔓延扩散。 对棉花“三虫”防治制订了严格的技术规程,加强植保队伍建设,落实责任制,保证了全团棉花的丰产丰收。 在施药机械上,推广使 7、用大型喷药机械,不仅提高喷药效率,而且减轻了施药过程中对棉株的机械损伤。 六、适时播种,高密度栽培采用高密度栽培技术,使棉花保苗株数在 株/667 平方米。 经测产调查统计,667 平方米株数在 的棉田面积 1645 公顷,平均 667 平方米产皮棉 克;667 平方米株数在 的棉田 3194 公顷,平均 667 平方米产皮棉 157 千克,我团 667 平方米收获株数在 株,都可达到高产。 2005 年全团 4840 公顷棉花 即 4535 公顷)在 4 月 20 日前播完,测产调查表明,随着播种日期的推迟,棉花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 在 4 月上旬播种的1240 公顷棉花,平均 667 平方米产皮棉 克;4 月 1115 日播种的1612 公顷棉花,平均 667 平方米产皮棉 克;4 月 1620 日播种的1682 公顷棉花,平均 667 平方米产皮棉 153 千克;4 月 20 日以后播种的 305 公顷棉花,平均 667 平方米产皮棉 克。 坚持适时早播,加强田间管理,到 6 月下旬棉花果枝台数普遍达到 78 台,贯彻“枝到不等时”的打顶原则,667 平方米总果枝数达到 10 台时开始打顶,到7 月初全团打顶基本结束,比往年提早了 10 天左右,都是霜前花,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职工增收,团场增效。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