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爆发出菇”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1、发出菇”技术要点 所谓“爆发出菇”,是指食用菌栽培时,通过人为调控,尽量延长发菌时间,积蓄较高的生物能量之后,一旦出菇,便形成“爆发”之势,使原来长达 5 个月、经过 34 潮、生物学效率 100的出菇过程,一旦“爆发出菇”,其总体产量一次性出齐,生物学效率超过 160,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 “爆发出菇”的技术要点:一、对菌种进行脱毒处理或引进脱毒菌种经科学方法进行脱毒处理的菌种,其自身不会携带任何病菌,并且在脱毒操作过程中,经过连续不断的高温低温锻炼后,结合培养基质的不断变换,使菌种的抗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会存在种性退化等问题。 二、调整培养料的营养组分及其水平如以棉子壳(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等 2、)为培养料主料时。 每 250 公斤可加入 1 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以玉米心、废棉(平菇、鸡腿菇等)为培养料主料时,每 250 公斤可加入 12 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以麦草(双孢菇、草菇等)为培养料主料时,每 250 公斤可加入12 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以木屑(香菇、白灵菇、鸡腿菇等)为培养料主料时,每 250 公斤可加入 2 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 三、严格栽培环境的消毒杀菌处理(一)在清理生产环境的基础上,使用百病去无踪对发菌室、出菇场所进行消毒杀菌;(二)在基料内加入菇病消等杀菌药物,使发菌成功率可达到 98。 四、强化菌丝后熟培养,使之储备更多的生物能量,具备爆发出菇的物质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品种、培养料等相同的条件下,后熟期延长 7 天,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则提高 30左右。 一般应在调整培养料的营养等前提下,尽量延长菌丝的后熟时间,一般以 15 天左右为宜。 五、出菇阶段配合“叶面施肥”,加强“爆发出菇”的效果以平菇为例,一般当菌盖直径达到 2 厘米时,将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对入 2532的温水中,对子实体直接喷洒,每潮菇喷 3 遍即可达到最佳增产效果。 专利查询。食用菌“爆发出菇”技术要点
相关推荐
1、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平菇、银耳、黑木耳、皱环球盖菇、滑菇、松菇等 20 余种。 近几年,食用菌栽培更是成果可喜,但据栽培户尽映,时常有食用菌病虫害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现介绍八种病虫害的防治简法。 一、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水泡病,主要危害草菇、蘑菇等的子实体。 若覆土被污染,在覆土上喷 50多菌灵或 70甲基托布津 500 倍液,可杀灭病菌孢子。 发病时立即停止喷水
1、蔬保鲜袋制作及使用 一、食用苗保鲜袋1、材料:次磷酸(50%水溶液),硅酸铝(氧化铝含量 28%),纱布袋。 2、制作:制备保鲜剂:将次磷酸 1 份,硅酸铝 ,混匀,以热风(可用热吹风)干燥再研磨粉碎,最后过 200 目筛即为保鲜剂。 装袋:将保鲜剂按需要量装入纱布袋(用量 克/袋)中,封好即为食用菌保鲜袋。 保存:暂时不用的保鲜袋或保鲜剂,要密封遮光保存。 3、使用
1/ R1+Δ R2/Δ R2+Δ R3/ R3+Δ R4/ R4) =E*Δ R/ R 称重传感器输出电压振幅范围 0~ 20mV。 而 A/D 转换的输入电压要求为 0~ 2V,因此放大环节要有 100 倍左右的增益。 对放大环节的要求是增益可调的( 70~ 150 倍),根据本设计的实际情况增益设为 100 倍即可,零点和增益的温度漂移和时间漂移极小。 按照输入电压 20mV,分辨率
面 『 一 Z __ ■ 一 一 重 新 { Pf GINEER 模型 进 _l _ _ 一 ―― ~ ― I 行 , ― r 设 计 生成零件图、显示、修改 装配、运动仿真、动力学分析等 图 1 系统设计思想 2 系统工作流程图 该系统开发利 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不同的任务 由不同 图 3 系统工作流程图 的模块来完成,将部分数据计算分离开来。 各个模块均为并列 的,相互之间没有制约作用
●输出电流平均值为: Id = 2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的电流有效值 当三相整流变压器供电,变压器次级接为星形,初级接三角形以减少三次谐 波的影响,带电感性负载时,变压器二次侧电流波形,为正负半周各宽 120176。 前沿相差 180176。 的矩形波,其有效值为: I2= = Id= Id 晶闸管电压、电流等的定量分析与三相半波时一致。 三相桥 式全控整流电路接反电势电感性负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