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艺标准内容摘要:

金属线槽及金属支架和引入引出金属导管必须接地可靠。 线槽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时,线槽本身应断开,槽内用内连接板搭接,不需固定。 保护地线和 槽内导线均应留有补偿余量。 敷设在竖井、吊顶、通道、夹层及设备层等处的线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2020)的有关防火要求。 ② 吊装金属线槽安装 钢结构中一般采用万能型吊具,安装前先将吊具及附件组装成整体,用卡具在钢结构上卡牢。 线槽直线段组装时,应先做干线,再做分支线,将吊装器与线槽用蝶形夹卡固定,并逐段组装成形。 35 线槽与线槽可采用内连接头或外连接头,配上平垫和弹簧垫用螺母紧固。 转弯部位应采用立上弯头和立下弯头,安装角度应适宜。 出线口处应利用出线口盒进行连接, 末端部位要装上封堵,在盒、箱、柜进出线处应采用抱脚连接。 ③ 地面金属线槽安装 根据弹线位置,固定线槽支架,将地面金属线槽放在支架上,然后进行线槽连接,并接好出线口。 线槽与分线盒连接应正确选用分线盒、管件,连接应固定牢靠。 地面线槽及附件全部安装后,进行系统调整,根据地面厚度调整线槽干线、分支线、分线盒接头、转弯、转角和出口等处,水平高度与地面平齐,并将盒盖盖好,封堵严实,以防污染堵塞,直至配合土建地面施工结束为止。 ④ 线槽保护地线安装 金属线槽及其支架全长不应少于 3处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36 非镀锌线槽间连接板 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 6mm2。 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 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2)组线箱安装 a. 组线箱设备安装牢固,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b. 组线箱与电力、照明线路及设施、煤气管道、热力管道等的最小距离为 300mm。 c. 引 入 组线箱的钢管应套丝,用锁紧螺母与箱体连接,并采用护口进行保护;丝扣露出锁紧螺母 2~ 3扣;组线箱门应开启灵活,油漆完好。 d. 暗装组线箱及有关技术数据见图 、表 、表。 XRH01 型电话组线箱外型尺寸图 37 38 XRH01 型电话组线箱外型尺寸( mm) 39 型 号 用途 接线对数 外型尺寸 安装尺寸 B H C b h XRH011 终 端 箱 20对以下 200 350 130 140 290 XRH012 30对 250 500 130 190 440 XRH013 40对、 60对 300 500 130 240 440 XRH014 80对 300 650 130 240 590 XRH015 100对 300 800 160 240 740 XRH016 150对 400 900 160 340 840 XRH017 中 间 箱 20对以下 300 500 130 240 440 XRH018 30对 300 600 130 240 540 XRH019 40对、 60对 400 650 160 340 590 XRH0110 80对 400 800 160 340 740 XRH0111 100对 400 900 160 340 840 XRH0112 150对 500 1000 160 440 940 40 电话接线对数与端子板排列关系表 e. 箱体应压接好保护接地线,接地电阻 应符合设计要求。 3)线缆敷设 a. 在穿线前应将箱盒内的杂物清除干净,并对电话电缆进行绝缘摇测,合格后进行编号,用带线将线缆穿入管中; b. 将组线箱内的导线,剥去绝缘层,按编号将导线压接在接线端子板上,留有适当余量,固定牢固,做好标识。 4)电话插座安装 a.电话插座面板接线时,将预留在盒内的导线剥出适当长度的芯线,压接在面板端子上,将多余导线盘回盒内,使用配套螺接线对数 20 30 40 60 80 100 150 端 子 板 排 列 41 钉将面板固定,将接好线的面板找平找正。 b.面板安装的标高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明装插座盒距地面高度为 ;暗装插座盒距地面高度为。 c.插座盒上方有暖气管时,其间距应大于 200mm;下方有暖气管时,其间距应大于 300mm。 d.校对线号:根据施工图按组线箱内导线的编号,用便携式电话逐一核对各终端接线编号是否正确,做好 记录。 5)机台和终端设备安装 ,台列安装整齐,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台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 ,安装就位,标志齐全、正确。 6)系统调试 ① 数字程控交换机测试 a. 测试或检测应按《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 42 YD 5077和 GY/ T106等有关国家现行标准的内容进行。 b. 通电测试前要求:机房温度 18~ 28℃ ;相对湿度 30%~75%;直流电压 45~ 53V。 硬件检查应符合如下要求:设备标志齐全正确;印制电路板数量、规格、安装 位置与施工文件相符;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指定的位置上;设备的各种熔丝规格符合要求;列架、机架接地良好;设备内部的电源布线无接地现象,并确认主电源正常。 c. 硬件测试,按厂商提供的设备技术资料测试。 d. 系统调试。 系统建立功能(包括系统初始化;系统自动/人工再装入;系统自动/人工再启动);系统的交换功能(包括本局及出入局呼叫;市话汇接呼叫;各种用户交换机的来去话呼叫;长途及国际来去呼叫;计费;非电话业务;特种业务呼叫;新业务性能);系统的维护管理功能(包括人机命令核实、告警系统测试,话务观察和统计;例行测 试;中继和用户线的人工测试;用户数据和局数的管理;故障诊断;冗余设备的人工/自动倒换输 43 入、输出设备的性能测试);系统的信号方式及配合(包括用户的信号方式(脉冲,多频);局间信号方式(随路、共路);系统的网同步功能。 ② 程控用户交换机测试 a. 程控用户交换机或其他通信设备(如远端模块等)除检查出厂及厂验记录外,还需参考生产厂家提供的资料和有关的技术规范、标准。 b.可靠 性测试。 一个月内次要再启动不大于 3次,严重再启动 0次,再装载启动 0次,软件测试故障不大于 8个,更换印刷板次数不大于 / 100户。 c. 接通率测试。 d. 接续功能测试(系统交换功能)。 e. 处理能力和过负荷测试。 f. 维护管理和故障诊断功能测试(系统测试中的维护管理)。 g. 系统信号测试(包括用户信号方式,局间信号方式,组网 44 能力,网同步功能等)。 h. 系统建立包括初始化,系统自动/人工再装入,系统自动/人工再启动等。 质量标准 1) 通信系统的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和系统检测的内容应符合表。 通信系统工程检测项目表 45 Ⅰ 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 序号 检 测 内 容 1 1) 安装验收检查 机房环境要求 2) 设备器材进行检验 3) 设备机柜加固安装检查 4) 设备模块配置检查 5) 设备间及机架内缆线布放 6) 电源及电力线布放检查 7) 设备至各类配线设备间缆线布放 8) 缆线导通检查 9) 各种标签检查 10) 接地电阻值检查 11) 接地引入线及接地装置检查 12) 机房内防火措施 13) 机房内安全措施 46 47 Ⅰ 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 序号 检 测 内 容 2 1) 通电测试前 硬件检查 按施工图设计要求检查设备安装情况 2) 设备接地良好,检测接地电阻值 3) 供电电源电压及极性 3 1) 设备供电正常 硬件测试 2) 告警指示工作正常 3) 硬件通电无故障 4 1) 系统检测 系统功能 2) 中继电路测试 3) 用户连通性能测试 4) 基本业务与可选业务 5) 冗余设备切换 6) 路由选择 7) 信号与接口 8) 过负荷测试 9) 计 费功能 1) 软件版本符合合同规定 2) 人机命令核实 48 续表 续表 49 Ⅱ 会议电视系统安装工程 序号 检 测 内 容 3 1) 系统测试 单机测试 2) 信道测试 3) 传输性能指标测试 4) 画面显示效果与切换 5) 系统控制方式检查 6) 时钟与同步 4 1) 监测管理系统检测 系统故障检测与诊 断 2) 系统实时显示功能 5 计 费 功 能 Ⅲ 接入网设备(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ADSL)安装工程 1 1) 安装环境检查 机房环境 2) 电源供给 3) 接地电阻值 2 1) 设备安装验收检查 管线敷设 2) 设备机柜及模块安装检查 1) 收发器线路接口测试 (功率谱密度 ,纵向平衡损耗 ,过压保护 ) 50 成品保护 1. 安装面板时,应注意保持墙面、地面的整洁,不得损伤和破坏墙面及地面。 2. 应对已安装完毕的组线箱和面板加强保护,防止被污染及损坏。 通信系统应提供以下资料: 、设备出厂合格证 ; 检测记录; 记录; ; ;。 公共广 播及紧急广播子系统 51 施工准备 1. 材料准备 扬声器、功放、广播机柜、电缆电线、电缆卡子、螺栓、管材、型材等。 2. 技术准备 1)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 2)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3)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 3. 主要机具 1) 操作工 具:手电钻、冲击钻、电锤、电工组合工具、电烙铁、电焊机、接头专用工具、大绳、安全带、梯子、工具袋等。 2) 检测工 具:场强仪、测试天线、监视器、万用表、兆欧表、指南针、量角仪、水平尺、铅锤、对讲机、小 线等。 52 4. 作业条件 1)线缆沟、槽、管、盒、箱施工完毕。 2)吊顶的扬声器预留孔按实际尺寸已经留好。 5.施工组织及人员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应配置合理,劳动力已组织进场。 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操作工人应进行岗前培训。 材料和施工质量控制 1.材料要点 1)扬声器箱的各项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技术参数:声压灵敏度、最大声压级、指向特性、单元的阻抗特性、功率放大器的阻尼系数。 2)调音台的功能应满足使用功能和合同的要求,操作使用方便,工作稳定,接插件性能好,技术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3)周边器材(如均衡器、压缩限幅器、反馈抑制器、电子分频器等)使用功能,技术性能指标,符合 出 厂的产品技术说明书。 53 4)各类线缆 应 具有出厂合格证 及检验报告。 5)必须按照合同技术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对设备、材料和软件进行进场检验,并填写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表。 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 “ CCC” 认证标识、安装及使用说明书等。 如果是进口产品,则需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中文文本(或附中文译文)。 设备安装前,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全部检查,方可安 装。 2.质量要点 1) 扬声器布置 a. 扬声器的布置安装按设计要求进行。 b. 扩声系统宜采用明装,若采用暗装,装饰面的透声开口应足够大,透声材料或蒙面的格条尺寸相对于主要扩声频段的波长应足够小。 c. 无论明装或暗装均应牢固,不得因振动而产生机械噪声。 54 d. 扩声系统声特性测量方法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 如《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4959) ,《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 WHO301) , 《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范》 2) 扩声系统音频输入馈电 音频信号输 入 的馈电应用屏蔽软线具体要求如下: a. 话筒 输出必须使用专用屏蔽软线。 长度在 10m至 50m之间应使用双芯屏蔽软线作低阻抗平衡输入连接,中间若有话筒转接插座的必须要求接触特性良好 ; b. 长距离连接的话筒线( 50m以上)必须采用低阻抗( 200Ω ),平衡传送连接方法,最好采用四芯屏蔽线,对角线对并接穿钢管敷设 ; c. 调音台及全部周边设备之间的连接均需采用单芯(不平衡)或双芯(平衡)屏蔽软线连接。 3) 系统功率输出馈电 功率输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