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常见问题与对策内容摘要:

1、生杂菌感染1、原因:培养料灭菌不彻底。 表现为整个培养袋上都长出均匀的杂菌菌落,或培养袋被刺破而使杂菌侵入形成圆形扩散的菌落;接种过程不规范。 表现为长出的杂菌通常只在袋口周围,且菌丝稀疏;菌种本身带菌。 表现为菌种所到之处均有杂菌;场地条件差或利用消毒不彻底的老菇房。 表现为培养袋上出现无规则杂菌菌落。 2、对策: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 对质地坚硬、颗粒粗细不均的原材料进行过筛处理。 及时装袋,彻底灭菌。 拌好料后,尽快装好袋并及时彻底灭菌(料温升至 100后维持 10时以上)。 选用优质菌种。 到信誉度高、经济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购买高产优质菌种。 接种时仔细检查,确保菌种无感染。 要对接种室及接种用具严 2、格消毒,接种时保证接种场所、工具和接种人员的清洁卫生,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二、接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1、原因: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或被杂菌感染。 含水分过高,则菌丝前端与培养料有明显的分隔线,培养料颜色较深;水分过低则生长菌丝与培养料的界限不明显,培养料颜色较浅,菌丝生长前端不均匀,扩散也不整齐而且较为稀少。 酸碱度不适合。 用种量太少。 2、对策:配制培养料时严格按照各种食用菌生长要求的条件调节好培养料的含水量和 ,使用适量菌种。 三、发菌后期菌丝吃料慢,迟迟不满袋1、原因:装料过紧或菌袋两端扎口过紧,袋料中间氧气不足;环境温度不适合。 2、对策:注意装袋和扎口松紧适合。 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调节发菌室的温度以适合菌丝生长。 四、菌丝发满后却不出菇1、原因:环境温度不适合。 培养料中的碳氮比例不适合。 光线不足。 一般菌类发菌阶段在无光线甚至完全黑暗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但在出菇阶段必须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刺激才能正常出菇。 菌株温型与当时的环境温度不符。 2、对策:选用适合季节的菌株和最佳培养料配方,调节好菇房的温度和光照。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