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增产六法内容摘要:
1、、温差刺激法菌床白天盖膜升温,傍晚或早晨揭膜降温。 在菌丝生长前期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下,后期保持在 85%90,可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二、药物刺激法配制培养料时,适当加入磷酸盐(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盐(硫酸镁、硫酸钙)、维生素 B 等,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在菌丝生长后期将三十烷醇喷于培养料面,可促进菌丝生长。 一般可增产 1015。 三、搔菌法当菌丝长满培养料面时,用干净的竹扫帚在料面上轻轻来回扫动,除去或破坏表层的徒长菌丝和老菌丝,露出新的菌丝,然后喷水、覆盖薄膜,以保湿保温,扫后 7 天即可现蕾出菇。 一般可增产 10%左右。 四、惊菌法当培养料面长满菌丝后,用弹性强的木板条挤压、拍打料面。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不能留深痕,不破坏料面。 这样可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迅速分化。 此法对香菇、平菇、凤尾菇及木耳等均适用,一般可提高生长效率 15左右。 五、接触法用旧报纸、麻袋、细土等覆盖在培养料面上,通过压力刺激可以促进菌丝迅速生长。 也可用消过毒的小木棒(直径 1 厘米、长 3 厘米)插入料内约 2 厘米深,插棒密度 15 厘米15 厘米,使菌丝生长蔓延时触及小木棒,缠绕其上,形成均匀浓密的菌丝体。 一般可增产 20%左右。 六、打洞填沙法在培养料面上打洞填沙,可以改善菌床透气性,提高料面的保水性能,使出菇均匀、朵大肉厚。 方法:播种时,用直径 米、长 30 厘米的圆锥形木棒,按株、行距均 30 厘米的规格,呈梅花形打洞,洞深达料底,两天后在洞中填黄沙(用 1%的高锰酸钾液浸泡消毒),填至高出料面 1 厘米;同时向洞中注入 石灰水。 采用这种方法可提前 34 天出菇,且出菇均匀、菇体肥大。 专利查询。食用菌增产六法
相关推荐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 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 谢谢观看 招标文件前附表规定交纳投标保证金的 ,投标人应按招标文件前附表规定的要求提交保证金 ,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与本章第 .投标人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保证金的 ,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拒绝接收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或评标委员会在评标时将其视为无效投标 . 联合体投标的 ,可以由联合体中的一方或者共同提交投标保证金 .以一方名义提交投标保证金的
g8dp9GNDabfcgdedpD S 6G R E E N C CR 3 1100R 3 2100SER14SRCLK11SRCLR10RCLK12E13O015O11O22O33O44O55O66O77Q79U37 4L S 5 95R 3 3100R 3 4100R 3 51001234567abcdefg8dp9GNDabfcgdedpD S 7G R E E N C
网,定出建筑物纵横两条主轴线,然后根据基础结构平面图的各轴线的距离,分别测出各数字轴线和字母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 (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 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 (至少应提供三个 ),采用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1、用菌种是指人工培养的食用菌纯菌丝体,通常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母种是通过严格筛选,确认为生产上有价值的纯菌丝体。 母种用试管斜面培养基培养,又称试管种或一级种。 母种再扩繁转移到木屑或谷料培养基上所得到的菌种,称为原种或二级种,培养容器多用罐头瓶或菌种瓶。 由原种再扩繁的菌种称栽培种或三级种,可直接用于生产栽培。 一、常用的是 养基,配制方法是:取无病害的马铃薯数个,洗净去皮,切成薄片
E N29RS T9P 0 .0 /A D 039P 0 .1 /A D 138P 0 .2 /A D 237P 0 .3 /A D 336P 0 .4 /A D 435P 0 .5 /A D 534P 0 .6 /A D 633P 0 .7 /A D 732P 1 . 01P 1 . 12P 1 . 23P 1 . 34P 1 . 45P 1 . 56P 1 . 67P 1 . 78P 3
菇“怪胎”早预防畸形菇通风不顺畅、菇室二氧化碳含量超过 ,易出现畸形菇。 出菇部位过深,在粗土缝间长出的菇也往往呈畸形。 应重点注意菇房的通风换气。 水锈斑菇菇房内及培养料表面喷水后没有及时通风换气,菇房湿度过大,蘑菇表面出现小水滴,时间一长,会形成铁锈色的斑点。 所以,每次喷水后应打开门窗 30 分钟至 60 分钟通风换气。 空根白心菇喷水太少,覆土层较干燥,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