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增产六法内容摘要:

1、、温差刺激法菌床白天盖膜升温,傍晚或早晨揭膜降温。 在菌丝生长前期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下,后期保持在 85%90,可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二、药物刺激法配制培养料时,适当加入磷酸盐(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盐(硫酸镁、硫酸钙)、维生素 B 等,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在菌丝生长后期将三十烷醇喷于培养料面,可促进菌丝生长。 一般可增产 1015。 三、搔菌法当菌丝长满培养料面时,用干净的竹扫帚在料面上轻轻来回扫动,除去或破坏表层的徒长菌丝和老菌丝,露出新的菌丝,然后喷水、覆盖薄膜,以保湿保温,扫后 7 天即可现蕾出菇。 一般可增产 10%左右。 四、惊菌法当培养料面长满菌丝后,用弹性强的木板条挤压、拍打料面。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不能留深痕,不破坏料面。 这样可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迅速分化。 此法对香菇、平菇、凤尾菇及木耳等均适用,一般可提高生长效率 15左右。 五、接触法用旧报纸、麻袋、细土等覆盖在培养料面上,通过压力刺激可以促进菌丝迅速生长。 也可用消过毒的小木棒(直径 1 厘米、长 3 厘米)插入料内约 2 厘米深,插棒密度 15 厘米15 厘米,使菌丝生长蔓延时触及小木棒,缠绕其上,形成均匀浓密的菌丝体。 一般可增产 20%左右。 六、打洞填沙法在培养料面上打洞填沙,可以改善菌床透气性,提高料面的保水性能,使出菇均匀、朵大肉厚。 方法:播种时,用直径 米、长 30 厘米的圆锥形木棒,按株、行距均 30 厘米的规格,呈梅花形打洞,洞深达料底,两天后在洞中填黄沙(用 1%的高锰酸钾液浸泡消毒),填至高出料面 1 厘米;同时向洞中注入 石灰水。 采用这种方法可提前 34 天出菇,且出菇均匀、菇体肥大。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