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常见杂菌的危害及防治内容摘要:

1、、链孢霉。 又名脉孢霉。 无性阶段属丝孢目,球壳菌科;有性阶段是一种子囊菌。 危害菇的是粗糙脉纹孢霉和面包脉纹孢霉。 菌丝白色,疏松,有分枝和隔。 分生孢子梗为双叉状分枝。 分生孢子串生,球形至卵圆形,桔红色或粉红色。 子囊壳簇生或散生,近球形或卵形。 子囊圆筒形,内有 8 个子囊孢子。 链孢霉分布广泛,空气、土壤、腐烂植物、谷物等可传播。 培养料过湿和棉塞受潮时严重发生。 可污染所有菇的母种、原种、栽培种及香菇、木耳、银耳的耳棒。 被污染的菌种及培养料,初期长出灰白色纤细菌丝,生长迅速,几天后在瓶袋外形成桔红色粉状孢子团,明显高出料面。 常常引起成批菌种报废。 防治方法是:搞好环境卫生,培养料灭菌要彻底,避免棉塞受潮, 2、搬运时勿损伤菌袋。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培养室避免高温高湿。 定期检查,发现孢子团先用湿纸盖住,再运出烧毁。 二、木霉。 又名绿霉。 丝孢目,丛梗孢科。 为害菇的是绿色木霉与康氏木霉。 菌丝无色,有隔。 分生孢子梗从菌丝侧枝上生出,直立,有隔,小分枝常对生,顶端小梗呈瓶形,上生分生孢子团。 分生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淡绿色。 木霉对菇的危害是:污染培养料,与菇争夺营养;分泌毒素,毒害菇的菌丝;缠绕或切断菇的菌丝。 它分布广,是世界性的害菌。 为害期长,菇的生长过程都受到侵害。 为害程度大,可使整批菇绝收。 木霉分布于朽木、植物残体、有机肥、空气和土壤中。 培养物碳水化后物过多、偏酸及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其发生。 采菇时遗留的残根 3、及易被侵染。 防治方法:保持培养室低温、低二氧化碳及通风。 选用抗木霉品种。 菇房空气湿度勿超过 90%。 采菇后及时清除残片及根茬。 侵染初期,喷 菌灵液或苯菌灵 800 倍液。 用 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拌料,可预防其发生。 三、青霉。 也属丝孢目,丛梗孢科。 为害菇的是桔青霉、产黄青霉等。 菌丝无色或有色,具横隔。 分生孢子梗有隔,上生帚状分枝,顶端为小梗,小梗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淡绿色。 青霉在很多有机物上均能生长,分生孢子主要靠空气传播,全年均可以生,尤以夏季为重。 在被污染的培养料上,形成圆形菌落,深绿至蓝绿色,茸毛状,扩展较慢。 菌落较密时连接成片。 老菌落常交织在一起,形成膜状物,隔绝料面空气,并分泌毒素,对菌丝有致死作用。 它还能诱发菇类病害。 防治方法:参见链孢霉与木霉的防治。 四、曲霉。 也属丝孢目,丝梗孢科。 为害菇的是黑曲霉、黄曲霉和灰绿曲霉等。 菌丝无色,有隔。 分生孢子梗无隔,无分枝,顶端膨大成球形或椭圆形,放射状密生小梗,分生孢子串生于上,球形或卵形,黑色(黑曲霉)、黄绿色(黄曲霉)或淡绿色(灰绿曲霉)。 曲霉分布于土壤、空气及各种有机物上。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培养料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时易发生。 受污染的培养料开始出现白色绒状菌丝,很快即变为有色的粉状霉层。 它不仅与菇争夺养料和水分,还分泌毒素,严重影响菇的产量与品质。 防治方法:同链孢霉与木霉的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