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化总厂污水达标排放改造工程初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DN1600 11920 13 集油器 3 ZYG15 DN300 14 集油器 2 DN300 15 M111 污泥焚烧炉 1 Q=1t/h P=30kw 16 M104 换热器 1 DN800 11000 17 推流曝气器 20 4070 9720 含曝气头: 128个 /台 UPVC 21 机泵 a)总则 1)本工程机泵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类似清水的液体、污泥与水的混合液以及 PAC、 PAM 等液体,鼓风机的介质是空气。 2)设计中的机泵全部实施自灌式运行。 3)设计中机泵介质温度均< 50℃。 b)采用标准规范 1)《离心泵技术条件( II 类)》( GB565694) 2)《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98) 3)《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 SL31720xx) 4)《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 JB/T80971999) 5)《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JB/T80981999) c)机泵选型 1)设计中选择的机泵主要是离心式水泵、离心式风机还有个别的容积式机泵和轴流风机。 2)设计中从节能和节约用地及优化管理考虑,机泵主要集中在水泵间,新增机泵优先选用液下泵。 3)从工程投资考虑,设计中加药泵选用防腐泵(不锈钢),其余机泵全部选用普通材质。 d)机泵 型号和主要设计参数 22 新增 机泵 类设备设计 参数 和选型 表 序号 设备位号 名 称 数量 (台 ) 设备 型号 设计参数 进口径( mm) 出口径 ( mm) 备注 1 P101ab 含碱污水提 升泵 2 Q=25m3/h H=40m P= 一用一备 (防爆) 2 P105ab 厌氧回流 泵 8 200YW2501115 Q=250m3/h H=11m P=15KW 四 用 四 备 (防爆) 3 P106ad 硝化液 回 流泵 4 150YW2001015 Q=200m3/h H=10m P=15KW 二 用 二 备 4 P107ab 污泥回流 泵 2 SLS200250( I) B Q=250m3/h H=15m P= 一用一备 5 P109ab BAF出水 提升泵 2 25039A Q=468m3/h H=30m P=55KW 一用一备 6 P110 BAF冲洗泵 1 350 S 16 Q=1260m3/h H=16m P=75KW 7 P117ah 加药 泵 8 GB0600S Q=538l/h H=70m P= 四 用 四 备 8 P118ab 离心鼓风机 2 Q=60m3/min H= P=110KW 一 用 一 备 9 P121 非 标 水 提升泵 1 100YW1002215 Q=100m3/h H=22m P=15KW 10 P111ad 含油活性污 泥提升泵 4 ZW808035 Q=80m3/h H=35m P=30KW 二 用 二 备 11 P112ab 澄清液 泵 2 ZW1008060 Q=88m3/h H=44m P=37KW 一用一备 12 P113ad 污泥加药泵 4 CB021AE2RB/G Q=3m3/h H=10m P= 二 用二备 13 P114ab 污泥进料泵 2 GB05KBE1R1/G Q=30m3/h H=25m P= 一用 一备 14 P120ab 稠油提升 泵 2 (2CY5/52) Q=5m3/h H=50m P=3KW 一用一 备 15 P122 潜 污 泵 1 Q=30m3/h H=14m P= 16 P123 轴流风机 4 T3514№ 4 Q=4263m3/h H=97Pa P= 17 P124ae 取样泵 5 P= 23 设备汇总表 新 增 设 备 汇 总 表 表 设备类型 国 内 订 货 国 外 订 货 合 计 台数 金属总质量 (吨) 台数 金属总质量 (吨) 台数 金属总质量 (吨) 容 器 7 7 机 泵 54 54 机 械 30 30 其 它 97 97 总 计 188 188 总图运输 总图运输设计说明 1)本改造项目是 在 原 污水 处理装置 内进行。 原污水 处理装置 内已有完整的交通运输道路,有消防通道,因此本改造项目不另设计交通道路和消防通道。 装置单元之间的含油污水是通过管道输送的,装置用新鲜水、生活水、风、汽等全部通过管道输 送。 只有辅助材料,即药剂 PAC、 PAM 等由汽车运输到污水处理场药剂仓库 ,生产运行中产生的污泥等废料也是汽运。 2)自然条件 I)建设场地工程地质 本工程地质资料是 XX炼化总厂内砾砼运焦路西侧沥青池场地岩土勘察报告内容,鉴于 XX 炼化总厂位置的地质特点以及本设计装置与沥青池相邻的情况,建设方提供上述文件替代本工 程地质文件,以此作为本工程土建设计依据,建设方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现场地质与文件不符时,应严格执行设计技术说明。 i)地形、地貌 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最大高差 3 米左右(详见勘察点平面布置图),场地地24 貌单元属祁连山山前倾斜冲洪积扇, 以洪积成因为主。 ii)地层结构及特征 根据勘察揭露,在勘探深度 米范围内地层均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物( O3PL),根据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将其分为两个工程地质层,描述如下: ①层污染卵砾石,黑色、湿、中密状态,污染物以焦油为主,并有少量沥青,最大粒径约 400mm,磨园度中等,分选一 般,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该层厚~ ,层底标高 ~。 ② 层未污染卵砾石,灰褐色, 稍 湿、中密 — 密实,最大粒径约为 300mm,一般粒径 100— 200mm,磨 园度中等,充填物以粗砂为主,未胶结,该层最大揭露深度。 iii)地基土物理力学性 质指标测试及统计 污染层承载性能较未污染层低,但差异不大。 ⅳ)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地下水埋深于 80 米,属潜水类型,赋存于卵砾石中,主要受祁连山雪融水地下渗流 所 给。 II)场地地震效应 i)场地地震烈度 根据 《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 1: 300 万 .1990)勘察场地位于 VIII 度地震基本烈度区。 ii)场地类型和场地类别 根据岩土状态和场地复盖层厚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89)原则,场地类型属坚硬场地土,建筑物新处场地类别为 II 类场地。 25 iii)地基土液化判别 勘察场地在揭露深度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 Q3PL) 卵石,无饱和粉细砂层,故不存在砂土液化现象。 III)工程地质评价 i)场地稳定性评价 经勘察,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人工洞穴、山洞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在场地西侧有一天然斜坡,系河流 切割而成,坡高 40 米左右,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探井的开挖情况分析,边坡在目前情况下是稳定的。 工程施建后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尚需根据具体的工程类型、荷载等条件进一步做出评价。 ii)地基土强度评价 ①勘察场地地层均为第四系上更新统( Q3PL)洪积卵石层,层中密一密实土,厚度大,污染物对卵石层物理力学性质影响不大,污染层、未污染层均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且分布均匀、稳定,具建筑物良好的持力层、下卧层。 根据动力触探试验,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综合确定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如下: 层污染卵石层: fk=370KPa 层未污染卵石层: fk=420KPa ②勘探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地下 水对建筑物基础无影响。 ③污染物对卵石层力学性质影响不大,污染层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宜选该层该层做为天然地基浅基础持力层。 ④本场地属 VIII 度地震基本烈度区,无砂土液化现象。 ⑤场地最大冻土深度 米。 Ⅵ)气候、气象 26 i)气温 绝对最高温度 ℃ 绝对最低温度 ℃ 最高月平均温 度 ℃ 最低月平均温度 ℃ 年平均温度 5℃ 累月最热月平均干球温度 ℃ 最热月平均湿球温度 ℃ 最大湿球温度 ℃ ( ii)湿度 月平均最 大相对湿度 58% 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 17% 多年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40% 年平均相对湿度 % ( iii) 雨量 年平均总降雨量 最大年总降雨量 月最大降 雨量 日最大降雨量 ( ⅳ )降雪量及基本雪压 最大积雪深度 300mm 基本雪压值 ㎡ ( ⅴ )土壤冻结深度 ( ⅵ )风向及基本风压值 主导风向 SW、 NW 27 基本风压值 ㎡ ( ⅶ )风速 最冷月最大月平均风速 最大月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40m/s 3) 本工程是 360t/h 污水达标排放改造工程,原则上在原污水处理装置场地范围内实施增建和 改造内容,污水处理装置西南角留作污水回用装置用地。 上述场地均在 XX 油田分公司炼化总厂范围内,不涉及土地征用问题。 4)总图设计包括的范围 总图运输设计包括装置区的总体布置,总平面设备布置、竖向设计、管线综合布置、运输设计。 b)总平面布置 1)总平面布置原则 Ⅰ)合理布置、节约用地 Ⅱ)充分利用原污水处理装置以及周围的公用系统和场地,包括设备负荷、管道等,最大限度提高原固定资产利用率,压缩工程投资。 Ⅲ)认真落实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合理布置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避免二次污染。 Ⅳ)符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业 卫生及发展要求。 Ⅴ)符合优化操作,减少定员的要求。 Ⅵ)设计图的坐标以原建、构筑物坐标为参照基准,施工放线以相邻原建、构筑物位置为基准。 2)装置组成和相互关系 28 Ⅰ)室外主要工艺池,包括含碱污水调节池、含油污水调节池、平流隔油池、斜板隔油池、一级气浮池、二级气浮池、 厌氧 反应池、推流曝气池、沉淀池、 BAF 池、水质监测池、冲洗回水池、含油污泥沉淀池 、 活性污泥沉淀池、污油贮存池等。 其中平流隔油池、二级气浮池、推流曝气池、沉淀池、 BAF 池、冲洗回水池、污泥沉淀池、污油贮存池等为新增新建池,其余池子均为利旧或利用原 池改造池。 II)本工程 所 用机泵除新增机泵外,原则上沿用原机泵提升系统,包括原管沟 、 管线和集水池。 III)原空气鼓风机间内拆除两级旧鼓风机,新增两台 空气鼓风机。 c)竖向布置 1)竖向布置原则、方式 I)设计中实施各工艺单元的最佳位差,自流运行,减少工艺单元之间的提压次数,节约耗电量,降低 运行成本。 在本设计中涉及位差流程的工艺单元有:含油污水调节池→平流隔油池→斜板隔油池; 厌氧 反应池→推流曝气池→沉淀池→ BAF 池 II)优化操作,提高机泵效率,设计中机泵全部采用自灌式运行。 III)污泥处理 系统设计布置在本装置的北端,是坡向装置区的最低点,有利于污泥的流动。石油炼化总厂污水达标排放改造工程初步(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