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2、五号、87。 播种前带壳晒种二三天后,再投入 35左右的温水中浸 12 小时,沥干后放入事先准备好少量稻草的箩筐里催芽,并保持20当种根露白即可播种。 播前每亩用 50 克钼酸铵或 50根瘤菌拌种,做到即拌即播,可提早 5出苗。 (三)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双季花生要立足于早,适时早播,利用最佳季节育高产长相,避免秋旱威胁,影响下针、饱果。 力争 7 月底播完,穴、行距 13 厘米20 厘米,亩播 1 穴,每穴播 3 粒,11 月中旬可成熟收获。 其成熟特征是:顶端二三复叶明显变小,茎叶转黄,中部逐渐枯黄脱落,地下荚果果壳变硬,内果皮极度干缩变薄,中果皮由黄褐转黑褐,此期正可收获。 (四)科学调控,培育壮苗在 3、团棵期,主茎上第一对侧蔓长出 米,第二对侧蔓长出 7米时,用锐利刀片削去主茎,促发 2蔓。 对徒长花生,于初花至盛花期时节洒多效唑 150控制其生长,有利于开花、受精、扎针、结果,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促进果实饱满,延长功能叶的功能期。 对长势一般花生,于初花、盛花期各喷施 硼砂和 50 克/亩钼铵混合液,可增产15%以上。 对长势较差的花生,及时喷洒 酸二氢钾加 1%的尿素混合液 1,收效良好。 (五)及时防治病虫危害花生青枯病,可采用水旱轮作,旱土则实行 3轮作;在花生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控制病虫来源;当病虫发生初期,对病害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对水喷雾;对虫害可用内吸剂或触杀剂。 由于花生叶面较光滑,在药液中适当加点洗衣粉、豆浆之类的粘着剂,以增加药液的粘附能力。 专利查询。双季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相关推荐
2、,精细整地,秧田与大田比 1:6,播种量 500 克/亩左右。 三片真叶期喷 150多效唑或 18效唑,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根系发展,防治高脚苗,以利培育矮壮苗。 秧龄40。 2、适时早栽,合理密植:“沪油 12”需适当早栽,一般在 11 月 15 日前移栽完毕,以利冬前多长叶片、发根、为冬壮打基础。 移栽密度 9000 株/亩。 3、科学施肥:“沪油 12”苗期生长量较常规品种弱
2、距离应在 600 米以上。 一个隔离区只能种一个双低油菜品种,一个基地县可建立 35 个隔离区,选 13 个品种做主栽品种。 二、深耕整地夏闲地深耕 20 厘米左右,耕后带耙,合口入伏蓄墒,末伏浅耕施肥,保好口墒;早秋茬地要早腾地,早施基肥,早整地,重耙轻耱,使土壤上虚下实,以利适时播种;套种田块,要科学规划好播种带,油菜播种行要适时造墒、施肥、翻土,前茬收后要及时灭茬松土。 三
2、分批移栽,一般以 11月上中旬移栽为宜。 同时该品种分枝多、花序长,应适当稀植,以提高群体质量,节省用工移栽密度以每亩 8000栽宜稀,迟栽宜密。 3、合理施肥、促进冬壮春发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不忘施硼肥,一般总用肥量折纯氮 15公斤/亩、过磷酸钙 40公斤/亩、氯化钾 、硼砂 1公斤/亩。 根据冬壮春发的要求,在肥料的运筹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适施苔肥。 氮肥施用比例,基肥:苗肥
2、821(13564 公斤)增产 1152%。 其中,1998 年至 1999 年平均亩产13734 公斤,比对照中油 821 增产 893;1999 年至 2000 年平均亩产16518 公斤,比对照中油 821(14520 公斤亩)增产 1376。 特征特性“中油杂三号”属甘蓝型早中熟油菜杂交种,熟期与中油 821 相当,一次分枝9,单株有效角果数 450 个左右,每角粒数 209 粒
0000元 /项 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奖励 10000元 /项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奖励 5000元 /项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奖励 3000元 /项 上述奖励中,如同一成果获多种奖励时,可按其中最高奖励发放奖励金,但不重复发放。 成果奖在课题组成员中按贡献大小分配,原则上第一完成人不超过奖励金额的 50%。 第二条 课程是学校传承专业知识、技术与技能的重要载体。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