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以养根保叶促蘖为目标内容摘要:

1、养根保叶促蘖为目标 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生轩认为,每年进入雨季,我省南北稻区都会出现区域性强降雨,局部地区积涝成灾,特别是种植在较低洼水田里的水稻,部分稻苗被没顶。 受淹后,水稻根系和叶片严重受损,植株的正常生理代谢和抗逆能力严重减弱,总茎蘖苗数严重下降。 如果受淹的稻田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势必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因此,要对受淹稻田及时采取科学的补救措施,以养根、保叶、促蘖为目标,防治病虫害,提高成穗率,增粒增重。 尽快排水受淹的水稻能否取得产量,取决于排水早晚;而产量高低,则取决于补救措施能否跟上。 因此,排除田间积水是灾后恢复水稻生长的紧迫任务,也是最有效的补救措施。 要抢时间 2、、争速度,采取一切必要和可能手段,突击排除田间积水,减轻涝渍危害。 但要注意,若涝灾后遇到高温晴热天气,不可一次性排尽田水,而要保留田间 3 厘米左右水层,防止高强度的叶面蒸发导致植株生理失水而枯死。 清除叶片上的泥土涝灾后水稻叶片上往往附着一层泥沙,这样会堵塞叶片气孔,影响光合作用。 待晴天日出、叶片发白时,可用绳子在叶片上拉一下,把叶片上的泥沙抖掉,还叶片以绿色。 尽早追施恢复肥水伤肥补是多年积累的抗灾成功经验。 水稻受淹期间,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程度损害,排水后植株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而且排水后肥料又流失较多。 因此,要根据苗情及时追恢复肥。 恢复肥一般在退水后 3天追施,肥料以速效氮肥为主,每亩追施尿素 810 公斤,并配合施用钾肥,每亩可追施氯化钾 0 公斤,钾肥不仅可以增强水稻抗倒、抗病能力,还可以提高稻米品质。 淹没时间短、受害轻的稻田,施肥量可少一些;部分淹没时间长、损毁重的稻田,要适当多施,但必须采取多次轻施的方法,防止一次施肥过多,造成肥害伤苗。 在追施恢复肥的同时,可喷施高效叶面肥,以促进植株快速恢复生长。 加强水浆管理排水后,在稻田浮泥得到沉实的基础上,坚持干干湿湿的原则,间歇灌溉新鲜水,既可保持土壤通气,增强根系活力,又可满足稻苗用水需要。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